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2021-06-27 23:42:13) 百科
承

承,cheng,从人从双手、奉也。受也。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2) [hold in the palm;support with the palm;bear]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承
  • 拼音 : chéng 
  • 字意:托着;担当,应允等
  • 笔顺编号 : 52111534

汉字释义

基本信息

拼音:chéng 注音:ㄔㄥˊ部首:乛,部外笔画:7,总笔画:8或部首 乙,部外笔画 7 画
田字格中的“承”字田字格中的“承”字
五笔86&98:BDii
仓颉:NNQO
郑码:XKCD
笔顺编号:52111534
四角号码:1723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27F

汉字演变

承

基本字义

1.在下面接受,托着:承重。承受。
2.担当,应允:承担。承当。承包。承做。承认。
3.受到,蒙受:承蒙。承恩(蒙受恩泽)。
4.继续,接联:继承。承平(指社会比较持久安定的局面)。承前启后。
5.顺从,迎合:奉承。承颜候色(顺着别人颜色办事)。
6.姓。

详细释义

〈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2) [hold in the palm;support with the palm;bear]
承,奉也。受也。——东汉·许慎《说文》
女承筐无实。——《易·归妹》。虞注:“自下受上称承。”
承筐是将。——《诗·小雅·鹿鸣》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清· 姚鼐《登泰山记》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3) 又如:承印(捧印);承萼(指物件承托的联结部分);承盘(托盘)
(4) 继承 [succeed]
朱明未承夜兮。——《楚辞·招魂》。注:“续也。”
承致多福无疆于女孝孙。——《仪礼·少牢礼》。注:“犹传也。”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承袭(继承);承家(承继家业);承授(承继传受)
(6) 接受;承受 [receive;accept;bear;suffer]
若不足而不承。——《庄子·大宗师》
士于大夫承贺。——《礼记·王藻》
(7) 又如:承派(接受委派);承教(谦词。接受教诲);承做(接受加工);承命(受命)
(8) 奉承 [flatter]。如:承附(奉承附和);承旨(逢迎意旨);承志(迎合意旨;继承大志)
(9) 承担,担负;担当 [undertake]。如:承造(负责建造);承局(包办各项事务的人;衙门中的差人)
(10) 秉承 [act on]。如:承制(奉旨);承荷(秉承);承运(秉受天命)
(11) 招认 [confess one's crime]。如:承招(认罪招供);承抵(认罪抵命);承伏(认罪)
(12) 侍奉 [attend]。如:承欢(承色。侍奉父母,使之高兴);承应(侍候,伺候;妓女、艺人应宫庭或官府之召表演侍奉)
〈名〉
(1) 指某些起承载作用的物件,或指某些物件起承载作用的部分 [bearing]。如:石承;轴承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彙] sin2 [沙头角腔] sin2 [客英字典] shin2 [陆丰腔] shin3 [梅州腔] shin2 [海陆丰腔] shin2 [宝安腔] sin2 [台湾四县腔] siin2 [东莞腔] sin2

常用词组

1.承办 chéngbàn
[undertake;contract to do a job] 承接经办
这事由广告公司一手承办
2.承包 chéngbāo
(1)[contract]∶接受工程或大宗订货等任务,负责按契约规定完成
(2)[tender for;sign contract]∶订立契约负责办理
要承包此项工程的订约人
3.承保 chéngbǎo
[accept insurance] 通过保险的方式承诺赔偿另一方的损失
4.承尘 chéngchén
[celling] 床上的帐幕;天花板
默投金于承尘上,后葺理屋宇,乃得金。——《后汉书·雷义传》
5.承担 chéngdān
[assume;undertake;endure;hold] 负担或担当
承担战争的费用
由联合公司承担起来的公债
6.承当 chéngdāng
[bear;take;assume] 担当;承担;承当责任
7.承佃 chéngdiàn
[rent land from a landlord] 旧社会农民向地主租种土地
8.承兑 chéngduì
(1)[accept]∶口头地、书面地或以行为承担付款义务
承兑汇票
(2)[honour]∶承诺并按照…的规定兑换,承兑一张支票
9.承乏 chéngfá
[feel unqualified for an position] 暂任某职的谦称
摄官承乏。——《左传·成公二年》
10.承欢 chénghuān
[attend upon and please] 迎合人意,博取欢心。多指侍奉父母、君王等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楚辞·九章·哀郢》
承欢侍宴无闲暇。——白居易《长恨歌》
承欢膝下
11.承籍 chéngjí
[inherit the rank] 承袭先人的仕籍
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12.承继 chéngjì
(1)[be adopted to one's uncle as heir]∶给没有儿子的伯父、叔父等做儿子
(2)[adopt one’s brother’s son as his heir]∶把兄弟等的儿子收做自己的儿子
13.承继 chéngjì
[inherit;carry forward] 承袭;承接
承继先辈的事业
14.承接 chéngjiē
(1)[receive and carry on]∶承前接后
(2)[continue]∶接续
承接上文
(3)[bear]∶承受;接受
承接订货
承接来料加工
(4)[engage in social activities]∶应酬;交际
倾心承接称誉日闻
15.承揽 chénglǎn
(1)[contract to do a job]∶承包总揽
承揽工程
(2)[contract]∶承办业务的契约
写了一张送行李到沂州府的承揽
16.承蒙 chéngméng
[be granted a favour;be indebted to sb. for a kindness] 套语,多亏受到[您的好意]
承蒙关照
17.承诺 chéngnuò
[promise to undertake] 应承允诺
口头承诺
18.承盘 chéngpán
[tray] 托盘
高足承盘
19.承平 chéngpíng
[peace] 太平;持久太平
今累世承平,豪富吏民。——《汉书·食货志》
承平日久
20.承情 chéngqíng
[be much obliged;owe a debt of gratitude;receive sb's favour gift] 秉承恩情
承情帮我治好了牙
21.承认 chéngrèn
[admit;acknowlege;concede;confess] 对既成的事实表示认可
承认错误
当局承认他的重要贡献
承认新国家
22.承上启下 chéngshàng-qǐxià
[form a connecting link between the preceding and the following] 承接其上,开启其下
承上启下的一代
23.承受 chéngshòu
(1)[bear]∶接受,承担
承受损失的主要部分
(2)[sustain]∶支承或经受[重量或压力]
水坝不能承受这沉重的浪头
(3)[inherit]∶继承承受遗产
24.承头 chéngtóu
[take the lead] 〈方〉∶领头的人;担当头面人物
这事还得由你承头
25.承望 chéngwàng
[expect] 料想
谁承望,负义绝情
26.承袭 chéngxí
[inherit;follow;adopt] 承继;沿袭
27.承先启后 chéngxiān-qǐhòu
[inherit the past and usher in the future;to carry on the past heritage and open up the future] 承接前人的,开创今后的。多用于事业、学问方面。也说“承前启后”
28.承应 chéngyìng
[promise;agree;consent] 答应
29.承运 chéngyùn
(1)[receive “heaven's mandate” or call to rule as emperor]∶承受天命的运气
(2)[undetake to transport]∶承担运输之事
30.承载 chéngzài
[bear the weight of] 承受支撑物体
31.承重 chéngzhòng
(1)[bearing]
(2)承受重量、推力
承重隔墙
(3)宗法制度指承担丧祭和宗庙的重任
32.承转 chéngzhuǎn
[transmit;forward a document to the next level above or below] 承接转送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署陵切《集韵》《韵会》辰陵切,并音丞。《说文》奉也。《书·说命》后克圣,臣不命其承。《诗·小雅》承筐是将。
又受也。《礼·礼运》是谓承天之祜。《疏》受天之福也。
又《增韵》下载上也。《易·坤彖》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尚书·大传》庶人有石承。《注》屋柱下石也。
又《广韵》次也。《左传·昭十三年》同盟于平丘,子产争承。《注》承贡赋之次也。
又继也。《诗·小雅》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疏》新故相承,无雕落也。
又止也。《诗·鲁颂》则莫我敢承。《疏》无有于我敢御止之者。
又通丞。《左传·哀十八年》楚右司马子国帅师而行,请承。《注》承,佐也。
又州名。汉牂柯郡地,宋置承州。
又姓。《后汉·承宫传注》承姓,衞大夫成叔承之后。
又《正韵》时征切,音成。义同。
又《集韵》诸仍切,音蒸。水名。《前汉·地理志》长沙国承阳县。《注》承水,出零陵永昌县界,东流注湘。
又《集韵》《韵会》并持陵切,音惩。《左传·哀四年》蔡昭侯如吴,诸大夫恐其又迁也,承。《注》承,盖楚言。
又《集韵》《类篇》并蒸上声,与抍通。《列子·黄帝篇》孔子观于吕梁,见一丈夫游之,使弟子𠀤流而承之。《注》出溺为承。直作拯。
又《韵会》《正韵》并昨亘切,音赠。犹送也。《礼·文王世子》赗赙承含,皆有正焉。《注》承读为赠,声之误也。
又《集韵》《韵会》并诸应切,音证。县名。《前汉·地理志》东海郡承县。《注》应劭读。
又叶辰羊切,音常。《班固·高祖泗水亭𥓓》休勋显祚,永永无疆。于皇旧亭,苗嗣是承。 《集韵》或作𢪻。
又作氶。

承姓介绍

按:春秋时晋国有承盆,后汉有侍中祭酒承宫,宋有威仪节度使承之,明有兖州同知承谷容。今有程砚秋原姓承名麟。
后汉书有承宫传,文如下:承宫字少子琅邪姑幕人也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息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为诸生拾薪执苦数年勤学不倦经典既明乃归家教授遭天下丧乱遂将诸生避地汉中后与妻子之蒙阴山肆力耕种禾黍将熟人有认之者宫不与计推之而去由是显名三府更辟皆不应永平中征诣公车车驾临辟雍召宫拜博士迁左中郎将数纳忠言陈政议论切悫朝臣惮其节名播匈奴时北单于遣使求得见宫面显宗勑自整饰宫对曰夷狄眩名非识实者也臣状丑不可以示远宜选有威仪容者帝乃以大鸿胪魏应代之十七年拜侍中祭酒建初元年卒肃宗褒叹赐以冢地妻上述书乞归葬乡里复赐钱三十万。
承氏郡望在千乘,但有毗陵承氏宗谱存世,毗陵在今江苏省常州市。
2010年网路惊现安徽陶辛承姓族谱
韩国有承姓。称光州承氏,亦以千乘承氏为本源。
满清皇室的人都姓爱新觉罗或姓肇。当清朝从东北入关,建都北京统治权全中国之后,清皇室的人就有以名为姓,即所谓随名姓的习惯。实际上是一种特权思想的表现。在中国,清朝以前,就有一人犯罪株连全家,甚至株连九族的做法。清皇室为了避免其家庭中有某人犯罪而株连其家人,因而产生了随名做姓的做法。这样,父与子、兄与弟因姓氏不同,可防止被株连。但新改的姓必须是中国“百家姓”一书上没有的姓。

姓氏起源

①姓考:周时卫大夫成叔承之后。
②清通志氏族略:明时有承谷容,武进人,洪武初为交城县丞,官终兖州同知。清时有承祖列,康熙甲午年学人。
③千家姓;千乘族。

历史名人

承淡安,中医学家。原名启桐、秋悟,1899年9月13日生,江阴华士人。少时随父亲学医,17岁时师从名医。1920年参加上海中西医函授学习,1925年独立行医。1928年在苏州望亭创办中国最早的针灸学研究社,后又在无锡堰桥重建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并扩建为中国针灸讲习所。1933年10月创办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针灸刊物《针灸杂誌》。1934年秋赴日本考察该国针灸现状和办学情况,从中发现了《铜人经穴图考》和中国早已失散的元代滑伯任的名着《十四经发挥》,使这部古典珍籍失而复得。他还被东京针灸高等学校赠予针灸专攻士学衔,是近现代国际针灸学术交流的第一位中国学者。回国后,他于1936年7月创办针灸疗养院。1937年2月讲习所更名为中国针灸医学专门学校,先后培养学员3000多人。抗战8年中,他坚持行医、授课,分校遍及南方各省、香港和东南亚地区。1951年,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在苏州司前街恢复社业,承淡安带病参加教学和管理。1954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聘请为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校长,后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从此,他更加奋发有为、力疾从公,为中国针灸走向世界倾注了全部心血,被誉为中国针灸一代宗师。因积劳成疾,1957年7月10日病故。承淡安长期从事针灸理论和临床研究,着书立说甚丰。自着有《中国针灸治疗学》、《中国针灸学研究》、《子午流注针法》、《伤寒论新注》等15种,编修针灸经络图多册,共200多万字。1989年,“纪念承淡安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暨国际针灸学术讨论会”在其故乡江阴召开,国内外专家学者及部省市领导150多人出席大会。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承忠委 男,1933年4月生,安徽省芜湖县人。中国名医疑难病研究所皖南分所所长、研究员、主任医师。被聘为客座教授、研究员、专家、名誉校长、顾问、主编、副主编、编委、副理事长、会长、编辑等30余职。大学毕业,从事医、教、研、工作已51载。擅长中医内、妇科和疑难病症,旁通各科。出版着作《临证撷萃》一书获世界优秀成果奖,参编《时方新用》、《中医学》、《临证备要》等18部医籍。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获国际、全国、省优秀论文成果奖37次;参加国际、全国学术大会交流的论文38篇,如《痰证从肝论治》、《红花桃仁煎临床运用》等10余文,分别参加在香港、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国际学术大会交流。1978年安徽省政府授予“省科技先进工作者”、1988年授予“省优秀学会干部”、1989-1998年被评为“全国名医”、“全国着名中医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优秀人才”、“当代中华杰出名医”等称号。颁有王光英、吴阶平等副委员长和崔月犁、陈敏章等卫生部长们题词的荣誉证书80余册,获金、银、铜奖牌6枚。中央、省、市有关报刊、广播、电视台等20余次采报其业绩。传略已入编《中外名人辞典》、《世界名医大全》、《世界名人录》等50余部辞书之中。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