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暮雨朝云

(2021-06-27 23:41:20) 百科
暮雨朝云

暮雨朝云

同“朝云暮雨”,朝,早晨;暮,傍晚。早上是云,晚上是雨。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比喻男女的情爱与欢会。“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战国·楚·宋玉《高唐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暮雨朝云
  • 出处:《高唐赋》
  • 成语解释:男女间的情爱与欢会
  • 成语典故:《昭明文选》

成语解释

男女间的情爱与欢会

成语典故

典源
《昭明文选》卷十九〈赋癸·情·高唐赋〉~875~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王曰:「朝云始出,状若何也?」玉对曰:「其始出也,㬣兮若松榯。其少进也,兮若姣姬。扬袂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驾驷马,建羽旗。湫兮如风,凄兮如雨。风止雨霁,云无处所。」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显矣,临望远矣!广矣普矣,万物祖矣!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珍怪奇伟,不可称论。」王曰:「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昭明文选》卷十九〈赋癸·情·神女赋并序〉~886~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

同源典故

来云去雨 入梦人 化朝云 问云楚女 梦峡云归 梦瑶姬 梦神女 梦落巫山 梦襄王 梦识阳台 梦雨梦云 梦高唐 孟阳台 寄朝云 峡雨 峡云 峡云巫雨 巫娥 巫娥含雨 巫山 巫山女 巫山暮 巫山枕 巫山神女 巫山雨 巫山云 巫山云雨

运用示例

前蜀·毛文锡《赞浦子》词:“锦帐添香睡,金炉换夕熏。懒结芙蓉带,慵拖翡翠裙。正是桃夭柳媚,那堪暮雨朝云。”
元·马致远《四块玉·巫山庙(暮雨迎)》:”暮雨迎,朝云送,暮雨朝云去无蹤。“
唐杜牧《润州》诗之二:“城高铁瓮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
明汪廷讷《种玉》曲:“几时得 高堂 (唐)梦云,得 高堂 (唐)梦云。”

词语辨析

近义词 暮云朝雨

气候特徵

巴东三峡之云雾巴东三峡之云雾
暮雨朝云:川东独特的气候条件
地面结构只是构成神女意象的单方面因素,耐人寻味的是,宋玉笔下的神女化身并不是山峰,而是“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即相互联繫的两种天气现象。这也与巫山的自然地理环境深有关係。巴东一带的气候特点便是朝多云而暮多雨的。
巴东气候的最大特点是空气湿度大,阴天多。重庆平均每年阴天日数多达219.6天,这个数字可谓惊人;尤其冬半年,重庆的12月几乎每三天就有两天半是阴天 。 既如此,巴东一带天空中之常年多云可想而知。与此相应的另一个气候特点是多雨,尤其多夜雨,以致“巴山夜雨”已成为该地气候最显着的特徵。形成这些气候特点的因素主要有地面结构和大气环流两个方面,其间机制在此不拟作详细阐述,因为有关的知识过于专门,而这些知识在气候学上又近乎常识。笔者在此须强调的 是,宋玉为神女安排的“朝云暮雨”两个化身实在是对巫山气候景观的高度总结,非熟谂该地气候特徵者不能道。
很多人从巫山经过都可以注意到该地天气的多云。陆游曾在《入蜀记》中载有他的亲身经历: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这是一次偶然的观察。比他稍晚经过此地的范成大则在《吴船录》中描述:
巫峡山最嘉处,不问阴晴,常多云气,映带飘拂,不可绘画。余两过其下,所见皆然。岂余经过时偶如此,抑其地固然,行云之语,亦有据依耶?
虽然造语仍比较谨慎,但已带有一种探讨机率的意味了。儘管作者只是“两过”,但每次都是随机的,而且“不问阴晴常多云气”,再加上别人随机观察的结果,应该讲,得出“行云之语亦有据依”的结论是不算太难的。
神女窥视三峡去/踏着祥云下凡来神女窥视三峡去/踏着祥云下凡来
相比之下,要发现“暮为行雨”一语“亦有据依”就要难得多。因为一般人从那里经过,暮夜留宿的相对较少。暮夜留宿的,又不见得一定碰上“行雨”;即令碰上“ 行雨”,这偶然的一次遭遇也不足为奇,难以说明常年的情形。因此要发现该地多“夜雨”的气候特点,非对该地的自然环境有较深入的了解不可。职是之故,一般 人在就“神女”、“云雨”的意象敷衍成赋咏时,很少有将“暮雨”当作巴山一带真实存在的气候特点的。存世极多的以《巫山高》为题的拟乐府诗篇便大多如此,如南朝齐人刘绘所作:
高唐与巫山,参差郁相望;灼烁在云间,氛氲出霞上。散雨收夕台,行云卷晨障;出没不易期,婵娟以惆怅。
又唐初沈佺期所作: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很难认定这些诗篇中的“云雨”意象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环境有什幺联繫。
当然也有一些篇什注意到了巫山多夜雨的气候特点。最着名的是李商隐那首耳熟能详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勿庸赘言,这首诗的写作是有作者实际的生活经历为基础的。由此不难推知,宋玉将神女的化身定为“朝云”和“暮雨”,实在是对巫山的气候特徵有着真切了解的结果。试想他设定的神女化身如果不是“朝云暮雨”,——且不说风、霜、雷、电,哪怕是“暮云朝雨”或不分朝暮的云雨——这一文学形象势必减色不少。那样虽然 在美感上看不出有多少差别,但因违背巫山自然环境的运行规律,在现实生活中便很难找到神女显灵的迹象。“旦朝视之”既不能轻而易举地“如言”,很难构想那样的文学意象还有多少生命力。
巫峡之朝云巫峡之朝云
值得指出的是,“夜雨”并不是巴东独有的气候特徵。这一现象在四川盆地和广大的西南山地非常普遍,很多地方的夜雨率甚至超过巴东。 但就以江汉为中心的楚国而言,其附近的夜雨现象则以巴东一带较为突出。应该说,地面结构加气候特徵,是宋玉将神女所居之地定位于巫山的主要原因。要不然,如果在“云梦”的範围内就有这幺一处合适的地方,可以肯定宋玉不会舍近而求远的。儘管这个远还没有远到不可企及的程度。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