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植物学

(2021-06-27 23:39:25) 百科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植物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植物学

本书包括形态解剖和系统分类两个部分,系统地阐述了植物学方面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加强联繫实际,注重学科间的联繫,并力求反映国内外在植物学方面的近代发展和新成就。本书共分11章,包括绪论、植物细胞、植物组织、植物器官和系统、藻类植物、菌类、地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书中配合文字描述附有各种线图。

基本介绍

  • 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植物学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页数:300页
  • 开本:16
  • 品牌:科学出版社
  • 作者:刘胜祥 黎维平
  • 出版日期:2007年6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030190475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植物学》可供全国高等师範院校、综合性大学、高等农林院校等生命科学相关专业使用。

图书目录

前言
1绪论
1.1植物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1.2植物科学的重要作用
1.3植物界的划分和植物科学的分支学科
1.4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1.5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2植物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
2.1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2.1.1细胞发现及其意义
21.2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2.1.3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1.4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2.1.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2.2植物细胞的繁殖
2.2.1细胞周期
2.2.2有丝分裂
22.3无丝分裂
2.2.4减数分裂
2.3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2.3.1植物细胞的生长
2.3.2植物细胞的分化
2.4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2.4.1植物组织的类型
2.4.2组织系统
3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3.1根的形态、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
3.1.1根和根系
3.1.2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3.1.3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3.1.4根瘤与菌根
3.1.5根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
3.1.6根的变态
3.2茎的形态、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
3.2.1茎的形态特徵
3.2.2茎尖及其发育
3.2.3茎的初生结构
3.2.4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3.2.5茎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
3.2.6茎的变态
3.3叶的形态、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
3.3.1叶的形态
3.3.2叶的解剖结构
3.3.3叶的生态类型
3.3.4落叶与离层
3.3.5叶的生理功能与经济利用
3.3.6叶的变态
3.4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繫
3.4.1营养器官间维管组织的联繫
3.4.2营养器官在植物生长中的相互影响
4种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
4.1种子植物的繁殖
4.1.1繁殖的类型
4.1.2被子植物的营养繁殖
4.1.3植物的有性生殖
4.2花
4.2.1花的概念及利用
4.2.2花的结构
4.2.3花各部分的演化
4.2.4禾本科植物的花
4.2.5花序
4.2.6花程式和花图式设计与绘製
4.3花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4.3.1花葯的发育
4.3.2小孢子的形成
4.3.3花粉粒的发育和形态结构
4.4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4.4.1胚珠的发育
4.4.2胚囊的发育和结构
4.5开花、传粉与受精
4.5.1开花
4.5.2传粉
4.5.3受精
4.6种子和果实
4.6.1种子的形成及结构
4.6.2果实的形成和类型
4.6.3果实和种子对传播的适应
4.6.4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
4.7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4.7.1生活史
4.7.2世代交替
5原核藻类
5.1蓝藻门
5.1.1主要特徵
5.1.2种类与分布
5.1.3主要代表类群
5.2原绿植物
5.2.1原绿植物主要特徵
5.2.2种类与分布
5.2.3主要代表类群
6真核藻类
6.1真核藻类概述
6.1.1主要特徵
6.1.2生境与分布
6.1.3分类依据及类型
6.2裸藻门
6.2.1主要特徵
6.2.2种类与分布
6.2.3主要代表类群
6.3甲藻门
6.3.1主要特徵
6.3.2种类及分布
6.3.3主要代表类群
6.4金藻门
6.4.1主要特徵
6.4.2种类与分布
6.4.3主要代表类群
6.5黄藻门
6.5.1主要特徵
6.5.2种类与分布
6.5.3主要代表类群
6.6硅藻门
6.6.1主要特徵
6.6.2种类与分布
6.6.3主要代表类群
6.7绿藻门
6.7.1主要特徵
6.7.2种类与分布
6.7.3主要代表类群
6.8轮藻门
6.8.1主要特徵
6.8.2种类与分布
6.8.3主要代表类群
6.9红藻门
6.9.1主要特徵
6.9.2种类与分布
6.9.3主要代表类群
6.10褐藻门
6.10.1主要特徵
6.10.2种类与分布
6.10.3主要代表类群
7粘菌和真菌
7.1粘菌门
7.1.1主要特徵
7.1.2主要类群与分布
7.1.3主要代表类群
7.2真菌门
7.2.1主要特徵
7.2.2种类与分布
7.2.3主要代表类群
8地衣
8.1主要特徵
8.2分类与分布
8.3主要代表类群
8.3.1药用地衣
8.3.2香料地衣
8.3.3天然染料地衣
8.3.4指示和监测环境的地衣
9苔藓植物
9.1主要特徵
9.2分类及分布
9.3主要代表类群
9.3.1药用苔藓
9.3.2工业用苔藓
9.3.3环境指示植物
9.3.4水土保持植物
9.3.5保青保鲜等运输包装材料
10蕨类植物
10.1主要特徵
10.2蕨类植物的分类
10.3主要代表类群
10.3.1食用蕨类
10.3.2园艺蕨类
10.3.3工业原料蕨类
10.3.4土壤和气候指示蕨类
10.3.5药用蕨类
10.3.6肥料和饲料蕨类
10.3.7国家重点保护蕨类
11裸子植物
11.1主要特徵
11.2分类与种类
11.3铁树纲(苏铁纲)
11.3.1基本特徵
11.3.2种类与分布
11.3.3铁树科
11.4银杏纲
11.4.1基本特徵
11.4.2种类与分布
11.4.3银杏科
11.5松柏纲(球果纲)
11.5.1基本特徵
11.5.2种类与分布
11.5.3松科
11.5.4杉科
11.5.5柏科
11.6红豆杉纲(紫杉纲)
11.6.1主要特徵
11.6.2种类与分布
11.6.3罗汉松科
1.6.4三尖杉科(粗榧科)
11.6.5红豆杉科(紫杉科)
11.7买麻藤纲[盖子植物纲]
11.7.1基本特徵
11.7.2种类与分布
11.7.3麻黄科
11.7.4买麻藤科
11.7.5百岁兰科
12被子植物
12.1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徵
12.2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及其套用
12.2.1真花学说与假花学说
12.2.2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12.3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12.3.1分类的目标及其困难
12.3.2分类原则
12.4木兰纲的结构及代表目、科
12.4.1木兰亚纲
12.4.2金缕梅亚纲
12.4.3石竹亚纲
12.4.4五桠果亚纲
12.4.5蔷薇亚纲
12.4.6菊亚纲
12.5百合纲的结构及代表目、科
12.5.1泽泻亚纲
12.5.2槟榔亚纲
12.5.3鸭跖草亚纲
12.5.4姜亚纲
12.5.5百合亚纲
13植物分类学新方法
13.1细胞分类学方法
13.2化学分类学方法
13.3血清分类学
13.4数值分类学方法
13.5超微结构和微形态学特徵在被子植物分类中的套用方法
13.6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在系统学研究中的套用
主要参考文献
相关网站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