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江区,隶属于广东省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汕头市南部。东南濒临南海,濠江蜿蜒贯穿全境,海岸线总长达92.8公里。濠江区人文历史悠久,唐宋时代便有文字记述,明清时代已成为粤东沿海对外经贸要地,是潮汕文明古镇和着名侨乡。
濠江地域,秦时由南海郡揭阳县统辖。唐时隶属于潮阳县。濠江区于2003年1月建立,由原达濠区和河浦区合併组成,总面积134.88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濠江区辖达濠、礐石、马滘、广澳、河浦、玉新、滨海7个街道,户籍人口297018人,常住人口29.34万人。区人民政府驻达濠街道府前路。
2014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4.36亿元,增长5.7%,工业总产值112.2亿元,增长5.1%,农业总产值11.14亿元,增长4.2%。固定资产投资82.21亿元,增长36.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7.18亿元,增长9.0%。外贸进出口总额7.34亿万美元,下降1.5%。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濠江区
- 外文名称:Haojiang District
- 别名:达濠,河浦
-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 所属地区:广东省汕头市
- 下辖地区:7个街道
- 政府驻地:达濠街道府前路
- 电话区号:0754
- 邮政区码:515071
- 地理位置:广东省东部、潮汕平原中部
- 面积:134.88平方公里
- 人口:29.34万人(2016年)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礐石风景区、青云岩风景区、巨峰寺、中信海滨度假村
- 车牌代码:粤D
- 区划代码:440512
历史沿革
濠江地域,秦时由南海郡揭阳县统辖。
汉新莽时期,改揭阳县为南海亭,濠江地域属南海亭。
晋初属南康郡,再属东官郡,东晋隆安元年(397年)在古揭阳立义安郡,始置县于海之北,称潮阳县,濠江地域位处潮阳县奉恩乡东南部。隋朝初期废义安郡,在原义安郡地(揭阳)设定义安县,属循州;隋开皇十一年(591年)设定潮州,濠江地域随潮阳属潮州。
唐永徽元年(650年)撤潮阳县併入海阳县,后复置潮阳县,濠江地域又隶属于潮阳。
宋元丰元年(1078年),濠江地域分属潮阳县的招收都、砂浦都。明朝潮阳县废奉恩等四乡之称,更14团为16都,濠江地域属招收都、砂浦都。
清康熙年间(1662年-722年),朝廷实行斥地政策,近海乡村併入内地,招收都、砂浦都所有乡村都被迁斥,至清末年濠江地域仍属潮阳县辖下的招收都、砂浦都。
民国初年,濠江地域先后属潮阳县第四区、第三区。民国10年(1921年)礐石划归汕头市政厅管辖。
1949年10月潮阳解放,达濠成立区政府,区署设濠城内。
1950年11月,达濠区改为潮阳县第三区。
1952年8月,河浦从第三区(达濠区)划出,置第十一区,
1956年12月撤区并乡,达濠区改设定达濠镇,第十一区改设定河浦乡、钱塘乡及珠园乡。1957年河浦乡和钱塘乡合併为河浦乡。
1958年9月,达濠镇与珠园乡、河浦乡合併成立红旗人民公社,隶属汕头市郊区。
1959年5月,红旗公社析为达渔公社和达农公社。
1961年3月,达渔公社、达农两公社复属潮阳县。同年5月,两公社合併后改设达濠人民公社和河浦人民公社。1974年12月,达濠人民公社又归汕头市郊管辖。1980年7月撤公社改称汕头市郊区达濠镇。1983年1月,达濠镇所辖广澳、埭头、东湖、溪头、大蔚、三寮、河渡以及青篮、葛洲管理区、蚝社部分土地、盐田和蚝埕划归汕头经济特区广澳片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1984年1月撤达濠镇,设定汕头市达濠区(县级),为市直辖区,原汕头市安平区礐石街道併入达濠区,达濠区下辖礐石、青篮、达濠、马滘4个区公所及街道办事处。区政府驻所借原达濠镇政府旧址,第二年区政府迁至象山南麓(达濠府前路)。与达濠置区同时,河浦人民公社改设河浦区公所,仍属潮阳县。1987年2月河浦区公所改设河浦镇,仍属潮阳。
1987年3月,达濠区改设为达濠、马滘、礐石3个街道和广澳、珠园2个乡。其后,珠园乡改设为珠园街道;广澳乡改设为广澳管理局,隶属汕头经济特区。1991年11月,汕头经济特区扩大範围,包括达濠区(马滘除外)在内的3箇中心城区纳入特区範围,广澳、埭头、东湖、溪头、大蔚、三寮、河渡划归达濠区广澳街道办事处。1994年4月,撤潮阳市河浦镇,设定汕头市河浦区(县级),辖三河、玉新、滨海3个街道。2002年1月,达濠区原礐石街道与珠园街道撤併为礐石街道。
2003年1月,随着全市行政区域撤併,达濠区、河浦区合併设定为汕头市濠江区,为市辖区。2004年2月,三河街道更名为河浦街道。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6年,达濠区面积99.3平方千米,人口约16.2万人,辖5个街道,即达濠街道、马滘街道、珠园街道、广澳街道、礐石街道;河浦区面积61.5平方千米,人口约7.7万人,辖3个街道。
濠江 达濠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达濠区总人口184746人,其中:达濠街道70911人,马窖街道26875人,角石街道21991人,广澳街道31596人,珠园街道33373人。河浦区总人口79023人,其中:滨海街道26765人,三河街道33570人,玉新街道18688人。
2002年,达濠区辖达濠、马滘、礐石、广澳、珠园5个街道,42个居委会;河浦区辖滨海、三河、玉新3个街道,20个居委会。
2003年1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1号):撤销汕头市河浦区、达濠区,设立汕头市濠江区。以原达濠区(不含礐石街道的浔洄居委会)和河浦区的行政区域为濠江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府前路(原达濠区人民政府驻地)。
区划详情
濠江区辖达濠、礐石、广澳、马滘、河浦、玉新、滨海7个街道,下设60个社区居委会和3个渔业联社。(附汕头市濠江区行政区划表)
街道办事处 | 面积(平方公里) | 社区居委会(渔业联社) | |
达濠街道 | 23.97 | 13 | 濠滨、达濠、达埠、赤港、赤隆、青篮、青林、青盐、葛洲、西堆、包帆、放钓、蚝社 |
马滘街道 | 9.43 | 7 | 海光、海星、海明、和社、马滘、凤岗、南山 |
礐石街道 | 46.68 | 16 | 珠浦、葛陈、葛朱、茂南、茂北、头村、中村、尾村、礐石、红光、红旗、红星、磊口、棉花、松山、澳头 |
广澳街道 | 27.83 | 7 | 广澳、东湖、三辽、埭头、溪头、河渡、大蔚 |
滨海街道 | 19.94 | 9 | 华新、华里、钱塘、五一、上头、林后、东陇、上店、里前 |
河浦街道 | 32.09 | 5 | 河东、河南、河北、楼下、肚桥 |
玉新街道 | 9.64 | 6 | 玉石、黎明、岗背、燎原、灯塔、下衙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濠江区位于汕头东南部,为汕头海湾南岸中心城区。因蜿蜒贯穿全境的濠江而得名。区域东南濒临南海,西与潮阳区接壤,北隔海湾与金平区、龙湖区相望。境域面积179平方公里(含滩涂、水域面积)。地理坐标为东经116°61′—116°82′,北纬23°20′——23°34′。区政府驻达濠街道府前路,距汕头市政府12.8公里。
濠江区
地形地貌
濠江区域地处广东省东部沿海。在大地构造上,位于东亚新华夏系第二複式隆起带的东南侧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南部东段之交接地段。濠江区域地貌特徵是出露岩层以燕山期花岗岩分布最广,次为第四系沉积层,部分为中生界的砂页岩层。地势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呈条带状分布,以低丘陵为主,形成西北部山地,中部丘陵,东南海积平原及港湾和岛屿分布。
气候
濠江区域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常青,多风易旱。年平均气温21.5℃,年际变化为20.9℃—22.1℃,变幅1.2℃。常年最冷月在1月或2月,年平均温13.9℃;最热月在7月或8月,年平均温28.1℃。春暖早,冬寒迟。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2.6℃。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128小时,7—10月是一年中日照时数最多的时段,全年月平均日照时数最多在7月,为261.5小时;2—4月是一年中日照时数最少的时段,全年月平均日照时数最少在2月,为100.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593毫米,历年4—9月汛期降水量平均1228.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低山丘陵年平均降水量1701毫米。历年平均降水量日数129天。2016年全区降雨量为2015mm,比正常年份偏多2成左右。濠江区域风向随季节转变明显。历年1-4月、10-12月盛行东北季风,6-8月盛行西南季风,5月及9月为东北风与西南风过渡季节。年平均出现6级以上大风4次,历年各月平均风速在2.9—3.7米/秒之间。年平均雷暴日数在60天以下,4-9月的雷暴日数占全年的90%以上,6-7月雷暴日数最多,常年雷暴初日在3月上、中旬,终日在10月中、下旬。历年雾日7-24天,常年3月的雾日最多,8月雾最少。
水文
濠江西北起磊口大桥侧,东南至河渡门嘴,全长15.5公里,是一条没有源头的河涌,西北接汕头内海湾,东南通南海。濠江流域面积136平方公里,主要有五南沟、北切排洪沟、西坑排洪沟、青洲排沟、河渡排沟。
濠江平均高潮位1.46米,查测到的历史最高潮位3.51米,最低潮位-0.4米。平均海平面1.03米,平均潮差0.78米,最大潮差2.37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濠江区已发现矿产资源共8种,分布在34处。主要矿产有:铍矿、锆英石砂矿、高岭土、建筑用花岗岩、建筑用辉绿岩、砖瓦用黏土、辰砂砂矿、玻璃用砂等。
海洋资源
濠江区海岸线长92.8公里,其中,达濠76公里,河浦16.8公里。拥有10米等深线内可开发海滩涂近1万公顷,海洋渔场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
濠江区域有韩、榕、练三江出海口在此汇合,水质肥沃,浮游生物丰富。除可从海水中提取矿物质,如镁、钾、磷、钠、铀、金等之外,据调查,达濠、河浦附近海区域有鱼、虾、贝、藻700多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100多种、贝类110多种、藻类40多种。
土地资源
2003年,濠江区土地面积1.84万公顷,人均土地面积1.1亩。耕地面积2351.94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16亩,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地区。其中,达濠片区土地面积1.18万公顷,人均土地面积0.95亩,耕地面积989.37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0.08亩;河浦片区土地面积6592.61公顷,人均土地面积1.25亩,耕地面积1362.57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24亩。
生物资源
濠江区耕地生产水稻、甘薯、花生、青蒜、马铃薯、金笋、生地、沙参、川芎、苦草、西瓜、木仔、柑桔、西洋菜等农作物。海洋生物资源丰富,2010年,濠江附近海区拥有鱼、虾、贝、藻类700多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100多种、贝类110多种、藻类40多种。传统的养殖品种主要有红肉蓝蛤、牡蛎、翡翠贻贝、泥蚶、紫菜等。海水养殖品种以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锯缘青蟹、贝类及各种鱼类,淡水养殖品种以罗非鱼为主。
人口
2016年全区户籍人口297018人,常住人口29.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6328人,占总人口26%,非农业人口220690人,占总人口74,人口自然增长率8‰。男性150181人,占51%,女性146837人,占49%。
濠江区域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的人口很少。2016年少数民族有14个,共198人,占人口的0.07%。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是壮族81人,其次是黎族31人,苗族14人,土家族17人,满族9人,畲族9人及其他少数民族37人。
经济
综述
2014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4.36亿元,增长5.7%,本部地区生产总值(不包括华能电厂)66.46亿元,增长8.5%,工业总产值112.2亿元,增长5.1%,本部工业总产值(不包括华能电厂)89.9亿元,增长9.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5.2亿元,增长4.2%,本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2.9亿元(不含华能),增长9.5%。农业总产值11.14亿元,增长4.2%。固定资产投资82.21亿元,增长36.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7.18亿元,增长9.0%。财政总收入16.4亿元,增长6.2%。外贸进出口总额7.34亿万美元,下降1.5%。
濠江渔景

第一产业
2014年全区农业人口15.7万人,参加农村年终分配人口21万人,现有基本农田保护区1013.3公顷,耕地面积1507.9公顷,人均耕地1分多。2014年农业总产值4.03亿元,比2013年增加1852万元,增长4.6%。全区拥有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农业企业(基地)15家,包括金寿、丹樱、滨江、达鑫泰、鹏华、鸿烽、笔架山、农家乐、东洋、金茂、富耕源、微补、远绿、天润德、绿之源等水果、茶叶、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生产企业(基地)。
2014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300公顷,总产量13200吨。全年落实良种补贴、种粮直补和综合直补资金共178.11万元。蔬菜全年播种面积1917.3公顷,总产量53206吨。水果、蔬菜、茶叶、中药材和食用菌等特色农业加快发展,规模生产基地(企业)10多家。积极推广新优品种,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
第二产业
2014年,全区工业总产值108.5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含华能电厂)工业总产值91.56亿元,比增4.2%;工业投资额20.57亿元,工业增加值25.63亿元,比增1.0%;规模以上企业用电量53132万千瓦时,比增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8亿元,比增9%;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148.17亿元,比增5.3%。全区外贸进出口完成73371万美元,比降1.5%,其中:外贸出口完成42106万美元,比增9.5%,外贸进口完成31265万美元,比降13.23%;实际吸收外资496万美元,比增20.39%,契约利用外资522万美元。新增对外经营者备案登记企业6家,正常开展进出口业务的外贸企业达到81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等交易平台,第115届有24家企业参展,摊位47个;第116届广交会有25家企业参展,摊位48个。
第三产业
2014年,全区全口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4067万元,比上年增加9573元,增长6.2%;完成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1350万元,比上年增加324万元,增长0.63%。其中,税收收入31757万元,同比增收2035万元,增长6.85%,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61.84%;非税收入19593万元,同比减少1711万元,下降8.03%,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38.16%。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02330万元(含上级专项支出3810万元),同比增支1558万元,增长1.52%,上解支出1622万元。全年实现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略有节余。
2014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约618.06万人次,同比增长15.8%;主要景区(点)接待游客388万人次,同比增长20.9%;旅游综合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20.2%。旅游接待人数占据全市总接待人数较大的份量。
社会事业
科技
2013年,濠江区社会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家、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家。金明精机等16家企业11个项目列入国家和市级科技计画,获得科技专项经费365万元。先后促成6家企业与四川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汕头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係,联合申报省、部产学研项目6个。全区共获专利授权226件。
基建
2013年,濠江区总投资14.68亿元的河浦大道、河中路、磊广路、达南路4条主干道升级改造工程铺开。汕湛高速公路濠江段征地前期工作完成。南区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使用。东陇农田水利整治、下衙小陂头基本农田整治、珠浦后洋东段内涝整治等一批重点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完成。
教育
濠江区共有中国小校71所,其中中学13所,国小58所,基本实现校舍楼房化,达濠华侨中学、民生学校为市“一级学校”。2013年,濠江区多渠道筹集资金4950万元,扩建、改造校舍面积3万平方米。调配新增达濠华侨中学用地52.67亩,规划扩建运动场及配套设施、学生宿舍等。2013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义务教育标準化学校达标率达81.6%,全区适龄儿童入园率达83%。
达濠华侨中学

卫生
濠江区达濠华侨医院为“二级乙等医院”,2013年,濠江区投资7000多万元启动区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建设,筹集社会资金2000多万元推进7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範化建设。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建立战略合作关係,全面託管区人民医院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居民规範化电子健康档案22.5万份,建档率79.5%。民营医院新圣创伤骨科医院建成运营。
环保
2013年,濠江区在7个街道设定了120个垃圾环保箱。实施“格线化”管理,大力整治乱摆卖、占道经营、乱吊乱挂、违章搭建等市容“六乱” 现象和车辆超限超载行为。
绿化
开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完成深汕高速公路濠江段15公里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完成沿江路、河中路和产业转移园区的绿化种植。完成人工造林3000亩,封山育林5400亩,形成生态景观林带3公里,种植树苗40万株。
交通运输
濠江区境内路桥交通形成网路,汕头海湾大桥、礐石大桥、濠江大桥等5座大桥跨海过江,深汕高速公路东段在此起点,324国道穿境而过,南滨路、磊广公路、河浦大道、澳东公路以及河中路等主干道纵横交错,全区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港区有5000吨级以上专用码头8个。尤其是广澳湾临近国际航海道,海床稳定,水深池阔,腹地充足,是市区唯一可营建10万吨级以上深水码头的天然良港,已建成万吨级至3万吨级泊位5个。
深汕高速公路、国道324线、磊广公路、南滨路、河浦大道等主干道扼守汕头南北区连结黄金要道。在建的汕湛高速起点在濠江。汕头保税区、广澳港位于濠江境内,汕头保税区是国务院首批设立的15个保税区之一。广澳港是粤东、闵西、赣南物资的重要集散地和海上门户,是中国大陆首批开通对台直航的港口之一,是汕头唯一可营建10万吨级以上的深水码头。
礐石大桥

历史文化
方言
濠江区域通行的方言是潮阳话,潮阳话是潮汕方言的一种,属闽语南区语系和潮汕地区的闽语方言,统称潮汕话或汕头话。
濠江境内的方言既保持闽南语系和潮汕方言的总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特徵。辞彙的构成特点与国语有明显不同。濠江方言辞彙中既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又有大量的当地方言词语,产生了具有地域特徵的谚语、歇后语。
信仰
濠江区民间旧俗重视祭祀祖宗与诸神,以宗教血缘为标誌的祠堂和以地缘为核心的庙宇比比皆是。祖祠由家族或个人自建,庙坛由民众营建,家中则设龛立神牌以供祭祀。
宗教
达濠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宋代佛教传入达濠,明嘉靖五年(1526年)已建有寺庙进行佛事活动。清末,天主教、基督教传入,同治年间先后创建达濠基督教堂(1860年),澳头乡天主教露德堂(1865年)等。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至民国29年(1940年)曾有道教活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于达濠赤港村后建成金兰观。
佛教在达濠各宗教派别中居主要地位。佛教协会是全区佛教信众的在区内唯一的宗教团体。1996年12月,汕头市达濠区佛教协会成立并召开第一届代表大会,参加会议代表37名,选举产生正副会长3名,理事15名。青云禅寺住持定根法师任会长,协会地址设在达濠府前路西山古寺内。1999年12月,第二届代表大会召开,参加会议代表43名,选举产生第二届佛协正副会长4名,理事19名,青云禅寺方丈弘养法师任会长,协会地址设在达濠天公岭集圣寺内。
河浦区有佛教、基督教,河浦区没有成立宗教团体。宋代前佛教传入河浦地域,明代崇祯年间已建有寺庙从事佛教活动。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传入基督教。民国初天主教传入河南村,至新中国成立前停止活动。
地方特产
濠江区着名的土特产品有达濠鱼丸、赤沙蚶和珠浦酥糖、达濠米润等。
风景名胜
青云岩风景区 位于汕头市濠江区达濠大了望山南坡。包括山脚的大峰祖师庙(俗称祖师公),山顶的青云禅寺和青云岩(初名云岩洞)及诸多石刻。1979年列为汕头市风景旅游区。1988年列入汕头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 |
礐石风景区位于汕头市南区北部,地处韩江、榕江、练江三江汇流出海口,与北市区隔海相望。 区内山脉蜿蜒不断,峰势起伏不陡,路径迂迴曲折,林木郁郁葱葱,洞府连环相扣,楼台亭榭相映,是一个海湾环抱,具有亚热带风光的天然风景名胜区。 | ![]() |
龙虎滩位于汕头市濠江区,距市区27公里,是一个天然的海滨浴场。由于海岸线如卧滩老虎而得名。海滩水质清澈,沙白细柔,地势平缓又因海岸线外凸形成风大浪急,却是有惊无险的地带,是汕头一带较为刺激的海滨浴场之一,也是帆板运动的极佳海域,1999年被评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 ![]() |
北山湾旅游度假区位于汕头市达濠半岛东北部,海湾大桥南侧,紧靠汕头港出海口。度假区占地面积4.1平方公里,三面环山,山势平缓,东临南海,海岸线约4.5公里,中间有约2公里长的弧形海湾,海床平坦开阔,天然岩石林立。远眺,碧水共蓝天一色,落霞与海湾大桥齐飞。近观,渔舟点点,花木扶疏,绿荫斜影。 | ![]() |
达濠古城位于汕头市濠江区,是全中国唯一保存得最完好的袖珍古城,面积只有0.014平方公里。古城建成于1717年(清朝康熙五十六年),是全国唯一保存最完好的袖珍古城。达濠古城呈长方型。设东西两个城门,“西濠门”和“达善门”。古城墙高5米,厚1.3米,四个转角都筑有了望台。达濠古城墙于2010年列入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 ![]() |
文化古蹟
青云岩风景区(包括石刻、十八石洞) 位于汕头市达濠岛东南之大望山麓,地处海隅,烟波浩瀚,峰峦叠翠,素称“海国风光第一山”。青云禅寺约建于明代天顺前后。明嘉靖五年(1526年)于寺中“石岩洞”内壁凿佛像(故俗称石佛洞),洞顶绘盘龙。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僧赞良、举人林天章增建山门,门额题“云岩禅林”。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南澳总兵黄凤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招收盐场大使章八桂重修;嘉庆十二年(1807年),招宁巡检徐瑞云偕绅士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二年,由善德古堂创建大峰古庙。历代主持青云岩维修、扩建的僧人还有信庭、一空、澄乐、定根、赞良、弘养,规模从小到大。捐香油田的有明代善信纪淑直,清代监生纪时学,总兵汤宽。
风景区内有“天穴醴泉”、“石洞盘龙”、“龙泉砺剑”、“大峰飞炉”、“双塔流辉”、“天空海阔”、“山亭雪耻”、“春涧鸣琴”八景,还有古近代书画名家题刻、匾额和漆板楹联近100处。1988年11月23日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达濠古城 位于达濠区政府东南1公里处,始建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城高5米,城墙周长473.33米,总面积1.4万平方米。有东西两门,东称“达善门”,西称“西濠门”。城上四角有城楼,东南多一更楼。1958年拆去城门和东南角、西南角二城楼及部分城墙,1983年修复。清代,“水师达濠营”、“招宁巡检司”及“招收盐场”等军政机构,设于濠城内。1988年11月23日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