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蚀拱桥属于一种海蚀地貌,也称为陆桥或海蚀拱,海岸受海浪侵蚀 、崩坍而形成的,是基岩海岛上比较少见而又十分奇特的海蚀地貌。中国多地有分布,如笔架山朱家口村海蚀拱桥、台湾北部石门村海蚀拱桥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海蚀拱桥
- 分类:地理
- 类型:海蚀地貌
- 别名:陆桥或海蚀拱
释义
突出的海岬两侧,如发育相同的海蚀洞被蚀穿而相互形成的一种海蚀地貌。
海蚀拱桥

海蚀拱桥, 常见于岬角处, 其两侧受波浪的强烈沖蚀, 形成海蚀洞, 波浪继续作用, 使两侧方向相反的海蚀洞被蚀穿而相互贯通, 形似拱桥, 又称为"海穹".在我国广西沿海一带, 居民据其形状似由陆向海伸展的象鼻, 又叫"象鼻山".
分布
海蚀拱桥在我国辽东半岛沿海时有出现, 着名的锦州笔架山朱家口村海蚀拱桥, 可算是拱桥中的佼佼者了.它是由高5 米、宽约3 米的石英岩组成, 经过泥沙的堆积, 又将岸岛连线在一起, 从岸边到海中的笔架山, 宛若一座海上仙桥, 景色堪称一绝, 故"笔峰奇桥"被列为锦州新八景之一.
在浙江省沿海诸岛基岩岬角地带, 也发育海蚀拱桥, 高度一般可达12米左右, 宽可达6 米余.闽粤一带也有一些海蚀拱桥.在台湾北部的石门村附近, 发现有高达8~12 米的海蚀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