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裂黄连,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黄色。具多数鬚根,多歧聚伞花序,生花约6朵,黄绿色或白色。生海拔1700-2500米间的密林下阴处。该种数量很少,因此在商品中几不占什幺地位。自然种群数量过少,自1956年在金平发现本种后,很少再採到本种的标本,说明本种的分布极为局限,可能仅有很少居群和个体,因此应保护好原生环境,严禁採挖。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五裂黄连(植物分类学报)
- 拉丁学名:Coptis quinquesecta W. T. Wang
- 别称:野黄连
- 界:植物界
- 门: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 目:毛茛目 Ranales
- 亚目:毛茛亚目
- 科:毛茛科 Ranunculaceae
- 亚科:唐松草亚科 Subfam. Thalictroideae
- 族:黄连族 Trib. Coptideae
- 属:黄连属 Coptis
- 种:五裂黄连
- 分布区域:云南
- 分类系统:恩格勒系统,1964
形态特徵
根状茎黄色,具多数鬚根。叶5-6;叶片近革质,卵形,长7-15.5厘米,宽5.5-12厘米,五全裂,中央全裂片菱状椭圆形至菱状披针形,长5.5-12厘米,宽2.8-5厘米,顶端渐尖至长渐尖,羽状浅裂或深裂,边缘具极尖的锐锯齿;侧全裂片形状似中央全裂片,但较小,长4.5-10厘米;最外面的全裂片斜卵形至斜卵状椭圆形,长2.8-7厘米,顶端渐尖或急尖,不等的二中裂或二深裂,两面的叶脉隆起,除表面沿脉被短柔毛外,其余均无毛;叶柄长13.5-25厘米,无毛。花葶在果期时较最长叶稍短,长23-28厘米;多歧聚伞花序,生花约6朵;下部苞片轮廓长圆形,中部三裂或几栉形,长约1.4厘米,宽3-5毫米,上部苞片披针状线形,具尖锯齿,长6-7毫米,宽约1.5毫米。聚合果稀疏;果梗长2.3-7厘米,无毛;蓇葖3-6,长圆状卵形,长约6毫米,心皮柄约与蓇葖等长,被微柔毛。5月结果。
产地分布
产云南金平。
生长习性
生海拔1700-2500米间的密林下阴处。
化学成分
五裂黄连:小檗硷(Berberine)含量5.24%,尚含其他生物硷如:巴马亭(Palmatine) 、药根硷(Jatrorrhizine)、木兰花硷(Magnoflorine)等。
药用价值
五裂黄连的根茎为药材黄连的药材基原之一,由于该种数量很少,因此在商品中几不占什幺地位。
保护现状
【种群状况】 高度濒危。
【致威因素】自然种群过小。
【保护价值】根状茎有与黄连相同的药用用途。
【保护措施】自1956年在金平发现本种后,很少再採到本种的标本,说明本种的分布极为局限,可能仅有很少居群和个体,因此应保护好原生环境,严禁採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