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2021-06-27 23:35:59) 百科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J.S.Duesenberry)创立,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準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因此得名。按他的看法,消费与所得在长时期维持一固定比率,故长期消费函式是从原点出发的直线,但短期消费函式则为有正截距的曲线。这不论是从时间数列或从切断面观察都是如此。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 创立人:杜森贝利
  • 类型:经济理论
  • 特点:消费水平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 表现形式:长期消费函式与短期消费函式

背景介绍

对保持高水平收入的人来说,消费水平会随着自己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增加消费是容易的;当收入减少时,因较高的消费水平所形成的消费习惯使得消费具有惯性,降低消费水平就有一定的难度,不太容易把消费水平降下来,消费者几乎会继续在原有的消费水平上进行消费。这就是说,消费容易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难以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仅就短期而言,在经济波动的过程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提高时,其消费会增加至高收入者的消费水平,但收入减少时,消费的减少则相当有限。因而,短期消费曲线与长期消费曲线是不同的。这一理论可以用下图来说明。

相关实例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图中,横轴为收入,纵轴为消费。当收入逐步增加时,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较为固定,长期消费函式表示为CL=βy,CL是长期消费曲线。当经济发生周期性波动时,短期消费函式与长期消费函式具有不同的变化状况。例如,当收入为y1时,消费为C1。当经济因衰退或萧条而使收入由y1减少到y-1时,消费不会沿着CL曲线减少,而是循CS1的路径减少,即消费不是沿CL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而是沿CS1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移动到C-1的水平。显然,CS1曲线表现出的平均消费倾向大于CL曲线表现出的平均消费倾向/,即(C-1 /y-1)>( C-1 /y-1),这说明相对于收入的减少,消费减少得不是太多。如果经济逐步复甦,收入由y-1恢复至原来的y1水平,消费就由C-1沿CS1路径向右上方移至C1的水平。经济由y1再继续增长时,消费就沿着CL曲线增加。如果经济在收入为y2的水平上又发生衰退或萧条,收入由y2减少时(比如减少到y-2),消费沿CS2路径向左下方移动(比如移动到C-2),消费仍然表现出减少得不是太多 (C-2 /y-2)>( C-2 /y-2)。如此反覆的结果,实际上表现出两种不同的长期消费函式与短期消费函式。长期消费函式就是CL=βy,短期消费函式可以表达为:
CS=+C0+(CDt/yt) *yt
其中,CS 为短期消费,C0为短期消费路径在纵轴的正截距,CD为短期消费与C0的差额,t表示时期,t=1,2,… n。
短期消费函式的正截距的产生,是因为消费者决定当期消费特别是决定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的消费时,相当大程度上受到经济景气时期消费习惯(或者说是消费支出水平)以及当期收入的影响。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到,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的核心在于消费者的消费容易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易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这就是所谓的消费量“上去容易下来难”的“棘轮效应”。
另外,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还论述了消费方面的“示範效应”,即消费者的消费受到周围人们消费水平的影响,特别是低收入者因攀比心理、提高社会相对地位的愿望等因素而使自身的消费处于和收入不相称的较高水平,短期消费函式随社会平均收入的提高整个向上移动,在社会收入增多的情况下自然就提高了短期消费水平。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