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日节,是端午节的别称,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百越)崇拜“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龙日节
- 别称:端午节
- 流行地区:中国
- 节日起源:天象崇拜、龙图腾祭
- 节日活动:扒龙舟
- 节日饮食:粽子
含义
龙是上古时代古越人的原始信仰,源于天象崇拜。上古时代,古人以天象变化来标示一年四季时间变化。古人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星辰的位置,据此判断季节。苍龙七宿,春季于东方抬头,夏季于南方腾升,秋季于西方退落,冬季于北方隐没;其出没周期与一年农事周期相一致。端午是古代百越地区举行龙图腾祭祀的节日,端午祭龙与东方苍龙七宿正处南中的季节天象有关,仲夏午月,苍龙星座升至正南天,是龙飞升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所讲:“飞龙在天”。《易经·乾卦》爻辞中对“龙”的阐发其实讲的就是苍龙群星一年四时的运行情况。仲夏端午,苍龙七宿的主星大火(心宿二)处在苍龙的主体部分,这时它正悬在南方中天上,龙气(阳气)旺盛。端午前的降雨过程被称为“龙降水”、“端阳水”、“龙舟水”,认为这种水是吉祥的水,有辟邪作用。端午的扒龙船与端午粽等习俗都与龙有关。
端午一词,与我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同时纪年、月、日、时)有关,按“乾支”纪月法,五月为“午月”。“端”字有始、正的意思,唐人韩鄂《岁华纪丽》说:“月号正阳,时惟端午。”因此,“端午”就是“正午”、“正阳”。韩国人将‘端午’称为‘上日’,意思是神的日子。
考证
龙日节,是节日名称,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崇拜“龙”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係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髮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