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绑架门

(2021-06-27 23:34:16) 百科
绑架门

绑架门

去年在沙乌地阿拉伯失蹤、本月13日突然在巴基斯坦驻美国大使馆露面并要求回国的伊朗核科学家沙赫拉姆・阿米里,15日凌晨飞抵德黑兰的伊马姆-霍梅尼机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绑架门
  • 国家:沙乌地阿拉伯
  • 被绑架:沙赫拉姆・阿米里
  • 失蹤日期:13日

慨况

去年在沙乌地阿拉伯失蹤、本月13日突然在巴基斯坦驻美国大使馆露面并要求回国的伊朗核科学家沙赫拉姆・阿米里,15日凌晨飞抵德黑兰的伊马姆-霍梅尼机场。半年后,伊朗外交部长马努切赫尔・穆塔基去年12月公开指称美国特工“绑架并拘押”了阿米里,为的是获取有关伊朗核技术发展方面的情报。

基本信息

失蹤一年多后,声称“被美国特工绑架”的伊朗核专家沙赫拉姆・阿米里14日返回祖国。
在阿米里失而复返的背后,是美、伊之间的明里暗里的激烈较量。与一周前美、俄“间谍门”一样,伊朗核专家“绑架门”事件也留下了一连串的不解之迷。
伊朗指责绑架 美国说是投诚
32岁的阿米里,是德黑兰莫莱克・奥什塔尔大学的核技术专家。2009年6月,笃信伊斯兰教的阿米里出国赴麦加朝圣期间,在沙乌地阿拉伯境内失蹤。
当时,他的失蹤并未引起外界关注。
半年后,伊朗外交部长马努切赫尔・穆塔基去年12月公开指称美国特工“绑架并拘押”了阿米里,为的是获取有关伊朗核技术发展方面的情报。
由此,美、伊两国打了半年多的口水战。
今年3月,美国广播公司电视网报导说,阿米里“并非被绑架”,而是为了配合美国中央情报局了解伊朗核项目而“主动向美国投诚”。
随后,美国和伊朗媒体不断曝出相互矛盾的新闻,并配有视频证据。
在一段视频中,阿米里称自己“被美国特工绑架”。但在美国媒体公布的另一段视频中,阿米里表示,他是为了进行学术研究而到美国的,“在美国生活学习得很好”。
去年沙特失蹤 日前现身美国
本月13日,阿米里突然出现在巴基斯坦驻美国大使馆,并在那里接受了伊朗国家电视台的採访。
阿米里说:“绑架我,是美国人实施的可耻行动。在过去14个月中,我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遭受着武装特工的监管。”
14日,阿米里返回伊朗。
在阿米里7月13日现身华盛顿前,美国官方从未公开承认过阿米里在美国境内。
此前美国媒体报导阿米里“投诚”时,并非引用正式的官方讯息来源,只是提到“据一位不具名的美国官员透露”。
现在,阿米里对美国的“可耻绑架行动”发出指控,美国官方不得不正式出面表态。
美国国务卿希拉蕊・柯林顿13日证实,阿米里向巴基斯坦驻美国大使馆提出庇护,并要求返回伊朗。她否认有关“绑架”的指控:“阿米里自愿来到美国,也可以自由地离开。”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也表示,阿米里确实在美国待了一段时间,美国政府也持续与他保持联络。
在反驳有关“绑架”的指控时,克劳利以问代答:如果真是美方“绑架”了阿米里,他又怎幺会出现在巴基斯坦驻美大使馆?!
怎幺到的美国?为何坚持回来?
美伊两国官方及当事人的言辞极为矛盾,再与极为矛盾又扑朔迷离的行为混杂在一起,就产生出种种尚待破解的疑团。
首先,阿米里到底是怎幺到了沙特和美国的?
如果阿米里是伊朗核技术的关键性人物,那幺当初美、伊正在为核问题明争暗斗之时,他怎幺会只身前往沙特,而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美国特工是如何準确掌握他的行蹤,并制定周密的“绑架”或策反计画的?

事件原因

其次,伊朗的“绑架说”和美国的“投诚说”好像都讲不通。
如果是绑架,他如何能频频现身视频之中,还表示在美国生活得很好?而且如克劳利所言,他如何能够摆脱以高效和周密着称的美国强力部门的控制,而走进巴基斯坦使馆?如果是投诚,那他为什幺又通过视频说自己被绑架、被监控,又为何要执意回国?
第三,32岁的阿米里到底对伊朗的核项目了解多少?
有分析认为,如此年轻的他远没有资格进入伊朗核项目的核心圈子。那幺,美国费尽周折把他弄到美国是为了什幺?难道中央情报局不能选一些更有价值的目标?
而且,如果他真是知情人,那幺在美国与伊朗有关核技术的国际斗争中,美国应该会拿出有关证据,更有力地说服俄罗斯与中国支持对伊朗採取更严厉的制裁措施。
事实上,美国在与俄罗斯和中国协调的过程中,并没有什幺“铁证”。
第四,为什幺他坚持要回国?
无论是“绑架”还是“投诚”,阿米里失蹤一年多并确实在美国滞留了,这中间他与美国方面,尤其是中情局肯定有扯不清的关係,那幺他为什幺还要回国、还敢回家?他真的不怕受到伊朗当局的怀疑与处理吗――为什幺?
咬住伊核问题 美伊明争暗斗
虽然有众多谜团,阿米里事件毕竟再次折射出美伊两国围绕核问题展开的激烈斗争。
伊朗的核计画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其核技术大部分是从当时关係密切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引进。1979年伊朗变天后,从90年代初开始与俄罗斯商谈恢复修建核电站的有关问题。1980年与伊朗断交的美国当然对伊俄核合作极为警惕与愤怒,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9・11”事件之后,美国又将伊朗视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和“邪恶轴心”国家之一。
小布希政府时期,美国虽然表示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但一直对伊朗实施严厉的制裁措施,而且从未排除对伊动武的可能性。伊朗也不断通过搞军事演习、继续开展铀浓缩活动等,对抗美国的压力,同时又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保持合作。
欧巴马2009年上台之初曾表示,通过外交手段与伊朗领导人直接接触,比单纯加强制裁更有利于解决伊核问题。
但2009年一整年,欧巴马这“软的一手”并未使美伊在核问题谈判上取得多大进展。美国坚决要求伊朗“证明其核计画出于和平目的”,停止在伊朗境内的铀浓缩活动,并把低纯度浓缩铀运往国外进行浓缩。但伊朗在这一问题上一直没有妥协。
今年6月9日,在美国的强力斡旋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制裁伊朗的第1929号决议。这也是自2006年以来安理会通过的第四轮制裁决议。美国方面称,这份制裁决议“比以往更加严格”、“更有约束力”,将会对伊朗“产生重大影响”。
无论阿米里的“失而复返”是美伊双方谈判妥协的结果,还是双方精心策划的一场“戏”,有一点可以肯定:阿米里事件被美伊双方赋予了高度的政治象徵意义。事件的前后发展,都与双方围绕核问题进行的明争暗斗搅成了一团。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