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端午节旧俗。流行于华北、华东、中南等地。每年农曆五月初五,亦称“端午节物”。指端午节供养玩赏吃用诸物。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端午景
- 定义:民间端午节旧俗
- 流行地点:华北、华东、中南等地
- 亦称:“端午节物”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端午》:“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子、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清顾禄《清嘉录.五月.端五》:“五日,俗称端五。瓶供蜀葵、石榴、蒲蓬等物,妇女又簪艾叶、榴花,号为‘端午景。’”妇女剪彩帛製成虎头,上缀大蒜、八卦符、小粽子等物,系在儿童背上。也有用黄布做肚兜、鞋子,上绣虎头、五毒(蛇、蝎、蜈蚣、壁虎、蚂蜂)图案,给儿童穿戴,或用布製成内装艾香的“香蛤蟆”、香公鸡”等,缝在儿童衣袖上,俗信可以避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