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林潘武

(2021-06-27 23:27:15) 百科
林潘武

林潘武

林潘武,浙江富得宝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华东理工大学中美MBA研究生,中国家具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温州家具商会名誉会长兼副会长,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加工学院兼职教授,优秀企业领导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林潘武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性别:男

人物简介

中文名:
林潘武

工作单位:
浙江富得宝家具有限公司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在行业:
家具
民族:
汉族

职务:
董事长兼总经理
出生地:
浙江温州

学历:
MBA
出生日期:
1962年3

籍贯:
温州
毕业院校:
西南国际大学 MBA工商管理硕士

政治面貌:
九三学社社员



单位地址: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玉苍西路2

人物经历

1988年3月28日创始人林潘武先生创办“温州鹿城集美家具厂”;
1989年推出日式框架、水曲柳贴面、清漆涂装等早期组合家具,受到市场青睐与热捧;
1990年创造性地推出国内第一代聚酯漆家具,市场反应积极;
1991年第一个家具零售门市部诞生,富得宝家具终端销售模式初现端倪;
1992年富得宝第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建成,引进国产三排鉆、推台锯、上海步精牌木工冷压机,完成了从传统手工製作向半机械化生产的里程碑式的跨越;
1993年温州家具行业第一条无尘喷房设备在富得宝落成;
1994年红艾玛产品成功上市,为富得宝家具后期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1995年富得宝第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厂房在瓯海区新桥高翔工业区落成;
1996年“温州鹿城集美家具厂”正式更名为“温州富得宝家具有限公司”;温州家具史上首家投入巨资引进义大利现代生产设备的企业;
1997年聘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着名行销专家组建行销团队,全国市场拓展工作轰轰烈烈展开;
1998年在广州中国大酒店举办“同心结”经销商联谊活动,硕果纍纍;温州家具行业第一家通过ISO9002;1994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
1999年引进德国USG公司对厂房工业化流程布局规划;
2000年企业升级更名为“浙江富得宝家具有限公司”;建成占地45亩、厂房面积达近50000平米,实现现代化流水线操作的第二代升级新厂房;
2001年成功推出“胡桃”系列产品,领导中国家具设计及消费潮流,一时间仿效者比比皆是,美名远播;
2002年公司启动大型社会工益工程—“百店千树”植树项目;
2003年林潘武先生当选为第五届温州家具商会会长,公司首家直营旗舰店于温州开业运营;
2004年旗下首个控股子公司—温州富乐床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5年成为家具行业首批通过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环境标誌产品”认证的企业;“富得宝”品牌被评为“中国家具十大影响力品牌”;
2006年“富得宝”品牌蝉联“中国家具十大影响力品牌”,公司成为中国家具行业协会第四届副理事长单位;
2007年隆重启动富得宝品牌升级工程,诚邀台湾影视红星贾静雯代言富得宝品牌,企业商标升级,全面启动从地面到空中的IMS品牌整合行销传播工程,董事长林潘武先生被评为“2007年温州经济十大年度人物”,成为温州家具行业获得此殊荣的第一人;
2008年公司董事长林潘武先生分别被中国家具行业协会、浙江省家具行业协会评为“改革开放30年杰出贡献奖”,5.12汶川大地震,公司组织“心繫灾区”大型募捐活动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好评;
2009年公司大幅增加产品开发力度,一个年度内同时推出四大新系列产品,全力推广“阳光计画”模式专卖店,众多经销商因此模式销售同比增长50%以上;
2010年心意高远,共赢终端“虎跃—富得宝2010全国经销商峰会暨阳光模式发布会”隆重召开;与94位经销商现场签约,达成近九万平米终端卖场面积;
2011年公司隆重启动富得宝家具新工业园建设,园区位于浙江苍南工业园区内,竣工后将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家具产业基地;荣获27届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展位设计金奖,“舒曼”“慕格”系列产品在展会上取得巨大成功。
纵观富得宝的发展史,我们从林潘武身上看到的是一位负责任企业家的热情与执着!富得宝在业界有过黄埔军校的美誉,为家具界培养输送了不少人才!他始终坚信“企业靠大家”这一宗旨,确保公司每位员工都能分享到企业成果,并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公司不断发展而争取获得更多的成果,实现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双重回报。
他积极参加温州市统战部、鹿城区统战部及党派的各项活动,做好社会责任更宽广的延伸和拓展。在九三学社内部,为了把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他积极筹划组织活动,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真正体现了九三社员的应有本色,展现了九三学社的社会主义风貌。
作为企业家,作为九三学社的一员,他在发展企业、积极参政议政的同时,总是感觉身负重担,那就是社会责任。
记得2006年8月桑美颱风,他带领苍南灵溪家具园区企业捐款20万元,除此之外,他个人还捐赠价值15万元的物资送到苍南县金乡乡的困难村民手中,帮助他们共渡难关;2009年7月,他出重金在母校温州市新村国小设立“科技教育奖励基金”,旨在推动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奖励科技创新人才;连续多年,他积极资助浙江文成、泰顺等地区的贫困学生数十名;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他总是在第一时间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捐献无私的爱心,并通过多种渠道动员更多的人捐助地震灾区;他非常关注大学生的成长,常年与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合作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并作为温职院的学生实习基地,同时为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每年都与十几名困难职工签定子女“就学结对协定”,公司负责所有结对儿童的学杂费和部分生活费用,直至结对儿童国中毕业,这项活动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一直传承下去;他成立员工义工队伍,参加开发区组织的“治理塘河”活动等多项社会公益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为保护环境,改进绿化作出贡献,每年他都要组织员工进行植树活动;多次组织所属企业员工义务献血,累计献血人数超百人次;2010年“贵州毕节水窖工程”捐资2万元……这样的事例真是举不胜举!
正是他这种宽厚待人、诚实处事的做人哲学,以及专注、坚持的企业家精神,使得他获得荣誉无数,如2006年被评为“中国品牌建设优秀企业家”、“第一批温州市家具行业首届名师名家”,2007年被评选为“温州经济十大年度人物”,2008年荣获“07年度中国品牌建设十大杰出企业家”,“改革开放30年中国家具协会20年”杰出贡献奖”,2009年被九三学社省委会评为“全省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等等。他所引领的浙江富得宝家具公司也相继获得“浙江林业龙头企业”、“浙江名牌产品”、“浙江着名商标”、“绿色环保家具集团採购单位”(财政部认定)、中国家具销售商联合会“金牌合作伙伴”、“浙商名家具品牌联盟”推广站、“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全生产规範化示範企业”、“温州市职业学院学生实习基地”、“AAA级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
以“用心在细节,成就每个家”的理念经营企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政议政,以责无旁贷的使命感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这正是中国企业家应有的风範!

工作经历

1998年7月至今浙江富得宝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996年3月—1998年6月温州富得宝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3年5月—1996年3月温州集美家私有限公司总经理
1988年3月—1993年5月富得宝公司的前身—鹿城集美家具厂厂长

社会职务

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兼职教授
温州市(家具行业)首届“名师名家”
荣获经营管理专业“高级经营师”职称
中国家具行业协会副理事长
浙江省家具行业协会副理事长
温州市家具商会名誉会长
深圳家具行业协会副会长
广东省家具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
九三学社社员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商会协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

获得荣誉

2005年被评为“中国家具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
2006年被评为“中国品牌建设优秀企业家”
2007年被评选“温州年度10大经济人物”
2007公司被财政部认定绿色环保家具集团採购单位
2008年荣获“07年度中国品牌建设十大杰出企业家”
2008荣获“改革开放30年中国家具协会20年”杰出贡献奖
2009年被九三学社省委会评为“全省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
2010年中国家具销售商联合会“金牌合作伙伴”,
2010“浙商名家具品牌联盟”推广站,
2010“温州市职业学院实习基地”

人物事迹

6000元启动家具厂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林潘武在兄妹三人中是老大,他唯读了4年半的书就辍学学手艺了。12岁时他跟着自己的三叔起早摸黑干了3年的木匠,叔叔对他技术上的毫无保留再加上他自己不停揣摩,15岁时他就出师了。木匠活有三种,一是圆木,即斗、盂之类生活家用的;一是方木,即大床、大衣柜之类的;一是粗木,即建房子。小小的林潘武觉得学一门方木手艺还不够,随即又师从一位叫胡进弟的师傅学粗木。
三年后,18岁的林潘武独立门户时,竟然带了5个徒弟,生意一家挨着一家。木匠活是苦活,每天天没亮就开工,天没有黑就不歇工,天天都是如此,少年林潘武从不说一个累字。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温州市家具厂开始引进日本设备,运用新材料打造的家具款式新颖。在人民路的门市部,林潘武看得心里痒痒的,站在那里脚都挪不开了,那天他参观了这家家具厂,并下决心开出自己的小作坊。1988年3月28日,他带了4个徒弟,请了两个老师,动用6000元的启动资金,还有租过来的600平方米的房子,温州鹿城集美家具厂就这样成立了。集美就是集中所有美丽的东西,做一些仿红木的家具,由别人代销。
公司成立这一天是他的生日,他暗暗握紧拳头告诉自己:加把劲,再加把劲。
“拚命三郎”收穫巨额订单
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小打小闹,1993年林潘武注册了富得宝品牌。
林潘武知道,只有面对大海才会明白自己的渺小。1994年林潘武和温州同行一起组团参加在无锡举行的全国第一届家具展。那时广东的家具产业已经遥遥领先了,而温州是起步阶段。第二年他又参加杭州的展览,儘管订单不多,他还是乐此不疲,他说:在找差距的同时学习,信息不再封闭了。
要领先于同行,必须学习国际先进设计。有了这样的想法,1995年年底林潘武随中国家具协会去德国科隆参观国际家具展,当时全国才去了十几个人。当他看到国外时尚的家具款式时,觉得自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一切都那幺新鲜、好奇。当同行走马观花时,他赶紧收集资料,甚至忘了吃午饭。半天下来,资料小袋变成大袋,大袋变成牢固的布袋,最后肩上扛的袋子足足有50多公斤重,这一天相当于走十几公里,累得浑身衣服湿透,那时还是冬天。晚上回到宾馆他随便扒了几口饭开始“消化”白天的资料图片,第二天一早又跑到展会现场“淘宝”,连续几天天天如此。中国家具协会的领导不无感慨地说:与其说温州人聪明,还不如说温州人比别人更会吃苦,这样的人不怕做不成事业,做不大事业。一道考察的同行也纷纷竖起大拇指说:我们算是亲眼看到生意场上的“拚命三郎”了。从此,他“拚命三郎”的外号在行业里很快传播开了。
回国以后他夜以继日地分析国外家具设计元素,然后结合中国人的消费特点,力求在设计上占领国内家具制高点。转眼到了1996年的北京家具展览,这一次林潘武憋足了一口气,拿下200多平方米的展位,请了深圳一家设计公司进场设计展位,这在温州同行中还是第一次。展会第一天,他失算了,原先只安排一个人写定单,不料感兴趣的顾客里三圈外三圈,很多人连话都搭不上。第二天林潘武叫了两拨员工进场,一拨专门写定单,一拨专门作产品介绍,让客户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这场定货会直接影响到富得宝的命运,一举拿到600来万元的定单,林潘武现在回忆起来依然激动不已,他说:那一刻,有一种飞的感觉。有了定单的后盾,他引进价值300多万元的国外设备,企业实现了半机械化的生产流程。
大师出招,行销网点遍布大江南北人
才是他的渴望。1997年,当上海交大泰安管理学院副院长吕巍到温州上市场行销课时,林潘武一下子感觉到自己在做发展战略时没有相应的理论支撑。企业上了规模,一旦一步走错,可能就断送了企业的前途和自己的事业。上完课后,林潘武“逮住”吕巍,把自己的疑惑一股脑儿地倒出来。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终于有了一个决定:高薪请吕巍做企业行销顾问,打造有自己特色的行销网路。
原先富得宝的销售是被动的,林称其守株待兔。自从身边有了专家以后,化被动为主动,他的胆子更大了。1998年,富得宝运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到广州参展,这是温州家具业第一次参加国际性展览。展位在大门进去的西边厅,同台竞争的是香港的一家上市公司,他一点也不感觉胆怯,派了30多个工作人员,光产品就从温州到广州运了十多车。此外,还租了一个高级宾馆的会议厅,专门举行讲座,请了200多业界代表和精英,总共投资上百万元。
展会现场,亮出由吕巍策划的“同心结”概念,意思是和客户同心同盟。这一次的定单不是很多,但让他合不拢嘴的是与将近100家代理商签定了契约,从此把销售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到今天富得宝已经发展700多家终端代理,成为全国同行前5强。
林潘武说:富得宝的成功吕巍老师功不可没。此后爱惜人才的他还请了德国顾问关注生产流程,东西方文化与智慧在他的企业里得到交融。
军训事件,富得宝成为业内“黄埔军校”
到1997年,富得宝的员工达到三四百人,企业内部管理又让他忧虑了。他通过各种渠道,从台资企业挖了一个精通管理的人才。当对方提出军事化管理时,他的神经被触动了,认识到一定要增强员工体能和自觉性,尤其是团队精神。当时,企业内正好招了第一批销售人员,培训就从他们开始,而第一条“魔鬼纪律”就是全体剃光头。8个销售人员,学历都在大专以上,其中有一个女同志叫庄青芳,剃光头她能接受吗?林潘武当时也非常担心。如今已经成为富得宝西南片销售经理的庄青芳回忆说:那是1997年8月,我才21岁,刚进富得宝才几天,发现老闆处处以身作则带头执行规章制度,也就毫不犹豫地去理了光头。军训5天,早上四五点起来跑步,中午在烈日下晒太阳,或在大雨里淋雨,晚上七八点在会议室写体会;如果说不累是假的,在强烈运动后,好像是掉了脚跟一样,食堂在三楼,上去非常艰难,只能手扶着楼梯慢慢登。好在老闆也和我们一起训练,以身作则,所以没有一个人有所动摇。我觉得那次训练非常有意义,团队战斗力明显提升,对企业的感情也增强了许多。
林潘武说,庄青芳的行动增加了他的信心。第一批行销人员军训后,接下来由他们去培训生产员工,没有一个人当逃兵。第一天在训练生产员工时,在第一个小时里,就有20多个人挤在40多平方米的会议室里打吊针。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每天除了提高员工一伙食标準外,还专门请了医生护理,产品和业务知识培训也随即展开。结果这批员工对企业有很好的感情,尤其几个销售人员早已经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有的成为区域代理商。
因为这个事件,富得宝在行业内有了“黄埔军校”的美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