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鼎大桥(Huluding Bay Bridge)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境内连线青秀区和江南区的的一座桥樑,位于邕江水道之上,是南宁市快速环道的组成部分,也是广西境内最大的悬臂现浇箱梁桥,中国第四大跨度桥樑。
2004年9月28日,葫芦鼎大桥开工建设;2006年11月22日,葫芦鼎大桥合龙;2007年6月15日,葫芦鼎大桥通车运营。
葫芦鼎大桥位于南宁市境内连线青秀区和江南区交界,是南宁市快速环道的组成部分,西起白沙大道,上跨邕江水道,东至竹溪大道,桥樑全长1127.8米,宽41米。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葫芦鼎大桥
- 外文名:Huluding Bay Bridge
- 投用时间:2007年6月15日
- 所属地区: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 类型:特大桥、公路桥、悬臂现浇箱梁桥
- 长度:1127.8米
- 宽度:41米
- 车道规模:双向六车道
- 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
- 起止位置:白沙大道、竹溪大道
- 途经线路:南宁市快速环道
- 管理机构:南宁市交通运输局
建设历程
2004年9月28日,葫芦鼎大桥开工建设。
葫芦鼎大桥全景

2006年11月22日,葫芦鼎大桥顺利合龙。
2007年6月15日,葫芦鼎大桥通车运营。
2009年10月29日,葫芦鼎大桥接江南大道通道建成通车。
2016年12月1日,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覆《葫芦鼎大桥整治工程初步设计》。
2018年4月18日,葫芦鼎大桥桥面病害严重需要对其封闭施工;5月18日,葫芦鼎大桥恢复通行。
桥樑位置
葫芦鼎大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东侧、青秀区西侧,白沙大桥下游约400米处,西起白沙大道收费站,上跨邕江水道,东至竹溪大道,是南宁市快速环道的组成部分。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葫芦鼎大桥由跨越邕江主引桥、白沙大道“Y”型立交、主线引道三部分组成。主桥採用大跨桥樑结构跨越邕江,连线快速环道的竹溪大道南段;西引桥跨越现有西岸防洪堤及规划的江滨大道,东引桥跨越现有东岸河堤路,两岸均考虑给下穿的江滨大道、河堤路预留4.5米的通行净空,为避免现有白沙大桥进、出城车辆与快速环道上行驶的车辆形成的交叉冲突,设定进城匝道桥上跨快速环道接白沙大桥引桥,出城匝道右转接快速环道,形成一个“Y”型立交。
葫芦鼎大桥路灯立交

设计参数
葫芦鼎大桥长1930米,桥樑长1127.8米,其中跨邕江主桥长480米,230米的跨径,桥樑宽度41米,全段採用4块板式,中央分隔带3米,两侧机动车道各宽12.25米,其中跨邕江主桥长480白沙大桥收费站处设定向“Y”型立交匝道桥共580米,匝道桥宽12.5米。主桥桥墩承台设计19.9×19.9×5米分为左右两幅,两承台间距1.5米,承台顶面高程为62米,施工水位62.5米。
葫芦鼎大桥路面

设备设施
- 灯光照明
截至2015年5月9日,葫芦鼎大桥路灯全部改造为LED路灯。
葫芦鼎大桥路灯

建设成果
- 技术难题
葫芦鼎大桥在施工过程中,以主桥主墩的大型承台为基础,採用钢管桩支撑结构体系施工,不仅从技术上解决了巨型0#块施工的难题,确保了工程质量,提高施工安全性,而且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再次利用了葫芦鼎大桥围堰施工使用的锁口钢管桩,降低工程成本。外侧模板施工做到0#块模板与挂篮模板一次成型,改善了砼之间的接缝,节余了施工日期,降低了劳动成本,施工后0#块表面外观质量光滑、线形顺直、未出现任何裂纹,完全达到设计控制所要求的预期标準,超大吨位0#块施工实践证明,採用本方案施工具有安装方便、施工速度快、变形小、质量好和安全可靠的特点,是行之有效的施工工艺。
葫芦鼎大桥路灯桥墩桥台

文化特色
- 名称来源
葫芦鼎大桥附近有个地方用南宁话叫作“葫芦顶”,“葫芦顶”这个叫法是邕江此段看起来像一个葫芦的顶部,因而得名;但为何用“鼎”而不用“顶”,是因为“鼎”和“顶”为谐音,但“鼎”字寓意更深,听起来也比“顶”字好听,因此命名为“葫芦鼎大桥”。
价值意义
葫芦鼎大桥横跨邕江,西接白沙大道,东连竹溪大道,是南宁市快速环道的最后一道“缺口”。它的建成通车,将极大缓解城区道路的压力。(中国广播网 评)
葫芦鼎大桥的成功合龙,极大缩短了邕江东西两岸的交通距离,为加快埌西和江南区周边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广西新闻网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