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谷里镇(贵州省黔西县谷里镇)

(2021-06-27 23:23:09) 百科
谷里镇(贵州省黔西县谷里镇)

谷里镇(贵州省黔西县谷里镇)

谷里镇隶属于贵州省黔西县,位于黔西县东部,距县城17公里,海拔在1200——1400米之间,四面环山,里层系土山,誉为“阴龙”,外层系石山,誉为“阳龙”,两条龙相互滋生,相互承接。

常年有小溪(名曰洗砚溪)穿越田野,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自然环境优雅。因位于山谷之中,长一里而名“谷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贵州省黔西县谷里镇
  • 外文名称:Guli Town 
  • 别名:谷里镇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贵州省黔西县
  • 下辖地区:谷兴社区 香山村  中狮村
  • 政府驻地:香山村
  • 电话区号:0857
  • 邮政区码:551507
  • 地理位置:贵州省黔西县东部
  • 面积:60.48平方千米 
  • 人口:18995人(2017)
  •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奢香古驿  
  • 机场:毕节飞雄机场
  • 火车站:黔西火车站
  • 车牌代码:贵F
  • 特产:谷里毛尖 八月瓜等
  • 主要矿产:煤

谷里镇概况

谷里镇位于黔西县东部,距黔西县城约17公里,贵毕路贯穿全境,经贵毕路距毕节约135公里,距贵阳约105公里,面积60.48平方千米。
谷里镇谷里镇
谷里镇有14个村,1个社区137个村(社区)民小组,8745户3324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54‰,其中少数民族1067户4232人,占总人口的13.5%。有荒地3800余亩,宜林荒山近5000亩,有森林4520亩,森林覆盖率达41%,牧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9.8%。镇内交通四通八达,离321国道4公里。

历史文化

谷里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发达的商业,灿烂的文化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发较早的谷里南齐时曾设谷邑县。现残存的城隍庙,属黔西县一县二城隍庙之一。唐属龚州,明属宣慰司,清属黔西州之崇善里;民国时属黔西县东一区。在明初奢香所署“龙场九驿”中,谷里是最重要的驿站。谷里历来商业发达,文化十分繁荣,明初以来,民间犹为喜爱京剧、川剧,现自发组织的川剧围鼓队,以壮、老年人自由组成,约50余人,经常开展活动。谷里龙灯在黔西久负盛名。无论老少,都喜欢耍龙,现已成为一种习俗,每逢元宵佳节,都要自发组织龙灯游艺活动,相传,嘉庆年间(1796年)龙灯游艺活动在谷里就比较隆重。

气候

谷里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多云雾,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3.7℃。

自然资源

盛产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粮食作物和油菜、烤菸、土烟、辣椒、地萝蔔、蔬菜等经济作物。境内资源十分丰富。矿产主要有优质无烟煤、硫铁矿、硅矿、优质石灰石等。现已探明煤储量达4亿吨以上,硅储量8000万吨以上;

特色产业

尤其是位于青龙煤山之上的“万亩绿茶”,使该镇在“煤海”之中又有了“茶乡”的美誉;中药材遍布山川,主要有杜仲、小血藤、一枝黄花、金银花、百合、岩马桑等210多种,藏量数十万斤;生产的茶叶、老醋、糟油辣椒、土陶器等土特产品闻名县内外,深受消费者青睐。

区域优势

谷里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浓郁的民间风情,充分展示了她的广阔前景,是有识之士投资开发煤炭、茶叶、旅游等的黄金宝地。谷里镇将诚招天下客,广纳四海友,热忱欢迎各方誌士前来投资开发,创办经济实体,使谷里这个“煤海茶乡”早日插上腾飞的翅膀,更加美丽富饶。

经济发展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探明煤炭储量达2.5亿吨以上,现有年产120万吨的煤井1对,年产45万吨的煤井一对,年产15万吨的煤井4对,年产90万吨的谷里煤矿在建。万亩茶园远近闻名,特产的碧螺春、毛尖等品牌茶走俏市场,素有“煤海茶乡”之称。
另外,谷里是明洪武时期奢香夫人创建“龙场九驿”中的谷里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黔剧、川剧、宫灯、龙灯等民间艺术文化源远流长,文化休闲乐队演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加强小城镇建设步伐,改善人居环境,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发沙坝河温泉旅游项目,着力打造“游古镇、品绿茶、泡温泉”的旅游专线,提升谷里品位,努力创建和谐、文明新谷里。
2013年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完成总任务数的114%;财政总收入1239万元,同比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6446元,同比增长18.9%,招商引资突破亿元大关,全镇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奢香古镇

承载着历史变迁的“奢香古驿道”,饱经风霜,历经千年,逐渐演变成现谷里老街,如今已变得破败不堪,“奢香古驿道”风貌早已不复存在。
奢香古镇奢香古镇
2010年,县委、县政府将谷里镇定为古镇示範点之一后,谷里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古镇恢复工作作为重要议事日程来抓,通过多次会议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古镇恢复建设方案,特聘请了专家对整个工程制定总规和测设地形图。
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将谷里老街改建成“明清”风格建筑模式,街面铺青石板,强、弱电下地。现第一期工程(黔谷路、桂谷路V字形路口)已启动,正在紧张的施工中,部分建筑也初见成效,整个工程预计在年底竣工,到时,将会有一个崭新的谷里呈现在众人眼前,同时,“奢香古驿道”恢复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

三化同步

来到距黔西县城17公里的“千年古镇”——谷里镇,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工业发展方兴未艾,城镇建设如火如荼,特色农业遍地开花,千里古镇里处处洋溢着幸福与祥和,人民尽享科学发展带来的成果。
2012年,谷里完成国民生产总值3.5亿元,总比增长12.9%;完成固定投资5.15亿元,同比增长16.8%;财政收入1050万元,同比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5450元,同比增长18%,招商引资突破亿元大关。
农业短板如何补: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业规模化标準化
在谷里镇登安坝,一垄垄的茶苗覆盖了一个个黝黑的山头,延伸向山脚,延伸向远方。在山顶上,这片茶苗有一个“身份证”——毕节试验区特色农业产业“3321”工程黔西县茶产业谷里镇登安坝示範基地。
“这片茶苗是去年种的,有4200多亩。”谷里镇党委书记曾科告诉笔者。
站在山顶上,一条条便道延伸向茶园深处,一垄垄茶苗整齐排列,处处透露着现代农业的气息。
近年来,谷里镇根据市特色农业“3321”工程和县“54321”特色农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依託镇内丰富的矿产资源,充分发挥毗邻县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地理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紧紧围绕茶药、蔬菜、经果、畜牧四大主导产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着力建设蔬菜、茶叶等示範基地。引导农户种植茶叶4273亩、核桃3333亩、辣椒1000亩、大葱1000亩……基本形成山上保障茶杯子、山下做好菜篮子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最终实现农民鼓了钱袋子的良好局面。
在发展特色种植的同时,谷里还大力发展养殖业,走畜牧产业化的发展路子。通过大力实施“规模化养殖计画”,依託全村生猪养殖基地,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努力加快以生猪、土鸡为主的养殖业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养殖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支柱作用。近年来,通过投资100万元,建生猪养殖基地2个,并不断延长产业链,逐渐形成规模化、科学化、产销一体的生产经营格局。
村镇面貌如何改:提升集镇功能,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镇新跨越
2012年底,民政部授予谷里镇“千年古镇”的称号;2012年,谷里镇作为全省第二届小城镇建设现场会主要参观点之一,小城镇建设快速推进……谷里镇充分抓住这些机遇,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不断提升集镇功能,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人民民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谷里镇小城镇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工人奔忙,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全省第二届小城镇建设现场会的召开。
奢香大道、奢香广场、古驿街改造、朵妮大道、惠谷路、园丁路等项目施工现场如火如荼,谷兴路、办公大楼及古驿茶楼两个保障性项目已建成。一座初具规模的千年古镇已逐渐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小城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农村面貌也有了显着改观。在总投资756万元修建的清明村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弘福新街),一条新街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往日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的110户农民如今离镇政府近1.5公里。目前,已有部分民众把家搬到了这里,结束了不通水、不通电的日子。街道硬化、房屋美化亮化工程也即将开始施工,一座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即将诞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这只是谷里镇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点。2012年,谷里镇完成龙井村一事一议精品示範村建设,完成投资210万元,修建通村联户路14421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76盏;完善五里村“茶青交易市场”和龙井村“盆景花卉特色一条街”……一个个新农村项目的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突破。
千年古镇,秀美村庄。小城镇项目和新农村项目的实施,推进了谷里城镇城市化、乡村集镇化发展,农民人口不断向城镇人口转变,人民民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为建设美丽谷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乡镇工业如何强:依託煤炭资源,为“三化同步”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冬季的青龙煤矿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堆积如山的煤炭,为全县工业用煤奠定了坚实的保障。“这里是黔西火电厂的重要煤炭供应地,约占火电厂用煤的三分之一。”曾科告诉笔者。
近年来,谷里镇始终坚持“工业强镇”战略,依託丰富的煤炭资源,不断加强全镇软环境建设,到2012年末,全镇共有生产、扩建、在建煤矿7对,原煤产量突破240万吨。此外,引进贵州绿环建材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修建节能环保建材厂,现已完成项目注册和土地平整工程。
曾科说:“目前,全镇範围内逐渐形成以煤炭产业为主导,轻工业、製造业蓄势待发的良好局面。”
通过依託丰富的煤炭资源,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的同时,就业压力也得到了有效缓解,2012年,全镇就地解决1104人的就业问题,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