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21世纪科技与社会发展丛书:企业知识集成能力研究

(2021-06-27 23:23:00) 百科
21世纪科技与社会发展丛书:企业知识集成能力研究

21世纪科技与社会发展丛书:企业知识集成能力研究

本书针对当前知识集成能力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理论体系不完整、不具体、缺乏具有易操作性的定量研究和实证分析等问题,对企业知识集成能力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深入分析了企业知识集成能力的内涵和特点,建立了知识集成能力体系架构,并以国内知识型企业为调查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知识集成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实证研究结果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各因素对知识集成能力的影响机理及因素间的关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识集成能力的提升途径,从理论上完善了知识集成能力理论,也为企业培养、发展和提升知识集成能力,从而创造竞争优势提供理论、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指导。

基本介绍

  • 书名:21世纪科技与社会发展丛书:企业知识集成能力研究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页数:166页
  • 开本:5
  • 定价:68.00
  • 作者:张小娣 赵嵩正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030393180
  • 品牌: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21世纪科技与社会发展丛书(第6辑):企业知识集成能力研究》通过对实证研究结果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各因素对知识集成能力的影响机理及因素间的关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识集成能力的提升途径,从理论上完善了知识集成能力理论,也为企业培养、发展和提升知识集成能力,从而创造竞争优势提供理论、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指导。

图书目录

总序
第六辑序
前言
导言/1
理论篇/5
第一章企业知识集成能力的理论渊源和体系架构/7
第一节企业竞争优势理论/7
第二节知识集成理论/17
第三节企业知识集成能力体系架构研究/25
第二章企业知识集成能力影响因素研究/37
第一节企业知识集成能力影响因素分析/39
第二节知识集成能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係研究/57
第三节企业知识集成能力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及假设/62
第三章企业知识集成能力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65
第一节企业创新理论/68
第二节知识集成环境下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71
第三节知识集成能力对创新能力的影响/72
第四节企业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73
第五节知识集成能力与创新能力关係研究/78
第六节知识集成能力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概念模型/80
实证篇/83
第四章企业知识集成能力影响因素及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实证研究/85
第一节变数的选择与度量/85
第二节 问卷设计及抽样过程/92
第三节模型的验证方法与程式/95
第四节数据分析/100
第五节假设与模型检验/115
第六节假设检验结果讨论及管理策略和建议/124
参考文献/141
附录企业知识集成能力调查问卷/159

文摘

着作权页:



Knights和Wilmott(2002)对项目团队中的知识集成进行了研究,认为项目团队中的知识集成不仅仅是把多方面的“知识片”进行机械式的汇聚,相反,它取决于共同的知识开发。Tiwana(2001)提出,知识集成是一个项目团队通过实践将他们的组件知识集成为项目执行中的高层次的体系知识。Huan9和Newell(2003)则认为,知识集成是通过组织成员的社会交往持续进行共享信念的构建、积累和提炼的集体过程。知识集成意味着知识可以在需要的地方被交换、共享、发展、精炼等。因此,知识集成的概念可以从组织、团队和个人不同层面来理解(Badii and Sharif,2003)。王娟茹和赵嵩正(2004)认为,知识集成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藉助于信息技术,对组织中不同来源、不同层面、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知识进行交流和共享,使内部知识、外部知识、原有知识、新获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经过共享整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实现“1+1>2”的整体效果。知识集成过程输入的是分散的专业知识,输出的是具体项目的系统知识,通过集成把分散的专业知识整合成统一的、连贯的知识。高巍等(2004)总结了知识整合的含义:知识整合是企业知识的组合或联结;整合对象是既有知识,包括企业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整合基础是组织成员的充分交流与沟通;知识整合能力是组织的基本职能和组织能力的本质。陈力和宣国良(2005)认为,知识集成是指企业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从利益相关者身上识别知识、筛选知识、吸收知识,然后再对知识进行个人层次的提炼、共享,将个人知识上升到组织知识并使组织拥有能力去发展新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得组织具有行动的一致性、执行的高效性、应变的灵敏性。
二、知识集成模型
(一)SECI模型
基于认识论的观点,企业中的知识可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概念最早是由Polanyi(1962)提出的。他认为,显性知识是可用正式的系统语言来表述的,可用数据、科学公式、说明书和手册形式来共享的知识,它容易独立于企业和其成员,并能跨时间与跨空间地转移、交流、传播和储存。而隐性知识是不可能被表达出来或共享的知识。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它不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因此很难规範化,也难以传递给别人,其包括信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和所谓的诀窍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