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坝街,位于湖北省京山市坪坝镇,东靠安陆市,北接随州市,距京山县城37公里。相传,这里原叫栗林岗,后来因为修筑城墙,把原来的山岗削平了,因此取名坪坝。这里自古有“小汉口”之称,是个老商埠。坪坝地处漳水中游,水宽且深,过去河里可行船,经常有人放竹排、木排到下游,依靠河道运送物资,直达汉口。下游云梦的船民率先开发了这一黄金水道,以木船逆水而上,来收购坪坝的土特产,并为坪坝带来“洋货”。于是,这里的商品极为丰富,成为远近闻名的商市。随后,坪坝之名广为流传。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坪坝街
- 外文名称:Level ground street
- 地理位置:湖北省京山市坪坝镇
- 着名景点:坪坝街
历史
坪坝的历史渊源,年经久远,风雨沧桑。据1981年版《京山县誌》载:宋代在安陆发现了两个楚曾侯钟,证明了历史上这里曾是一个重要的辖区,很可能是楚鄫侯铭文记载的鄫国都城“西阳”所在地。西周武王伐纣灭商后,大封诸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鄫国属侯爵(二等国)。不久,楚国灭随,此地属楚。孔子周游列国时,行至楚国途中,在漳水边翻车晒书,今坪坝的翻本潭、晒书台、夫子庙等地已载入史册。
坪坝老街青瓦灰墙、阁楼飞檐、旁斗贯彻的窨子屋,按井字型排列,随断续保存的约有0.8公里的鹅卵石路和石板码头而蜿蜒迥深、高低错落。在这形若网织、状似迷宫的老街中,竟完好地保存着明清的寺院、古庙、墟场、钱庄、会馆、作坊、店铺、客栈,茶楼、学堂等遗址。光绪、民国时的门匾、楹联、石雕、石刻、题字等清晰可见,尤其是那二十余座图案精美、雕工精緻、风格各异的绘画,更是美轮美奂,令人叹绝。坪坝老街建筑物古色古香,雕龙画凤,装饰花样,讲究排场的宅楼商铺多为两进两层或三进二层。一般配有箱房、中堂、主室、杂房十几间。主人皆为豪族显贵。其中有明、清遗老、进士、举人、秀才、有国民党元老、将军、土匪、也有地下党员、革命英雄人物住过。由此可见当时的富贵之风。
旅游
坪坝老街文物颇多,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以坪坝老街为中轴的古街道,古城墙、古建筑别具特色,成为发展旅游业一道亮丽的风景。坪坝古街长约0.8公里,街道两边房屋全由石条或木板砌成,背靠护城河,街面由鹅卵石铺成,极具江南水乡古镇之风采,整个街面,古色古香,令人留连。坪坝老街自东向西地势渐高。位于地势高处的西头称上街,位于地势低处的东头称下街。在长长的街道中部也有通向外界的巷子,其中上街的街南巷与街北巷巷口相对,南北相通,称“对家巷”;下街有一处巷子在街南侧,通向护城河,是单巷。巷子宽不过三两步。据考证,坪坝老街为清代筑成,已有二百多年历史,虽然历经沧桑,但坪坝老街古老的街貌依旧,它的街面由大块鹅卵石铺就,蹄上带铁的毛驴哒哒地走在上面,声音特别响亮。老街街道宽不足三大步,两侧的房屋呈对称状排列,面街的墙连同门在内,全是木製的“活页式”,可上可下,可移可挪。房有楼上楼下两层,上层同下层,也是木版做的窗和墙。这样非常方便做生意:货在屋内,移下木板门、墙则为顾客敞开了视线。进入门内,你可见到前厅、天井、堂屋、后厅、厢房、厨房、厕所……一直从后门走出,足有七八十米的距离呢。每逢春暖花开之季,便有游人成群结队旅游观光,还有人在此留宿,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别有一番情趣。老街古建筑鳞次栉比,尤以水府庙,下安寺最为着名。下安寺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历经300年风雨沧桑,仍矗立在古镇中心,成为该镇标誌性建筑.该寺占地200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不凡。整个建筑雕龙画栋,典雅古朴,造型别具一格,文物价值极高,已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56年出土的苏家壠文化,更彰显了古镇厚重的文化底蕴。若把坪坝古镇与大洪山风景区融为一体,恢复具有明代特色的建筑风貌,挖掘浓郁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坪坝镇将成为大洪山风景线上的一个不可多得的旅游景点。
坪坝古街位于大洪山余脉,山水相依,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距古街3公里的香山寺(海拔580米),为境内最高峰。革命战争年代,李先念、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曾在这里浴血奋斗过,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传说中,香山寺顶峰,曾有数位仙人居住过,留下了石椅、石桌、石床。每逢春季,引得无数游人登山揽胜,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由此可以打造一个红色旅游点。这里还有鸡公山、仙景寨风景秀丽,是吸引游人的理想之地。坪坝古街漳水上游2公里的郑家河水库,水面达到1.2万亩,库内有近百个岛屿,风景十分秀丽,若与郑河水库管理局联合开发,这里将成为一个多姿多彩的水上乐园,也是一个集娱乐、休闲、餐饮、疗养于一体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