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财经蓝皮书: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No.8

(2021-06-27 23:18:27) 百科
财经蓝皮书: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No.8

财经蓝皮书: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No.8

《财经蓝皮书: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No.8(2010版)》内容简介:城市扩张是现代经济成长的重要特徵,而城市是服务业最重要的投人和产出基地。城市与服务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全球经济的重要趋势。服务业并不单纯是城市产业的一部分,且在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城市转型和成长的重要引擎。后工业经济时代,城市转型的主要特徵就是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进而促进城市功能及其发展模式的重大变化。 城市的转型一般分为三类:工业型城市转型、区域性中心城市转型、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其转型的核心目的分别是提升製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周边地区之间形成深入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寻找接替产业。为了顺利推进城市转型,工业城市宜优先发展那些能够体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生产性服务行业,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区域性中心城市则要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完善服务功能体系,提高服务业的经济实力、影响力和辐射力;资源型城市关键是解决接续或者替代产业问题,实践表明,退出传统的资源性产业,进入生态旅游、信息服务等服务业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基本介绍

  • 书名:财经蓝皮书: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页数:320页
  • 开本:16
  • 定价:59.00
  • 作者:裴长洪
  • 出版日期:2010年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09712085, 7509712084
  • 品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内容简介

《财经蓝皮书: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No.8(2010版)》:权威机构·品牌图书·每年新版
盘点年度资讯·预测时代前程

图书目录

总报告
服务业发展与中国城市转型

专题篇
城市与服务业互动发展:趋势与对策
城市转型与服务业发展:国际经验与启示
信息化与城市能级提升
城市规模、劳动就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发展:重塑城市空间形态的主导力量
服务业开放与城市新一轮增长
服务外包:城市增长的新引擎

案例篇
软体与信息服务业:支撑北京经济成长的重要力量
上海建设全球性国际贸易中心的战略构想
国际贸易中心:上海的目标与对策
承接服务外包:助推广州经济成长
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杭州品质与竞争力的“推手”
服务业发展与西部区域中心城市转型:以兰州为例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以东营为例

文摘

插图:


上述问题凸显出我国工业城市面临发展转型与升级的紧迫性。製造业转型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含义:从长期以来依靠消耗资源等刚性投入扩大生产规模的增长方式向更多依靠创新、知识等柔性资源投人、不断丰富发展内涵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转型;提高製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改变长期以来製造业过多依赖引进技术的贴牌生产发展模式,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主智慧财产权的自有品牌化生产转型;由原来的“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转型。上述转变主要是为了顺应服务型製造的趋势。近年来,一些明显的环境和产业的变化使得製造业的服务化成为一种世界範围的新趋势。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消费行为的变化。终端顾客由传统的对于产品功能的追求转变为基于产品的更为个性化的消费体验和心理满足的追求。这使得在製造环节更加贴近客户的需求和心理满足,最终表现为对客户服务价值实现的追求。②企业间合作和服务的趋势。由传统的单个核心企业转变为企业间密切的合作联繫,企业问通过密切的互动行为,充分配置资源,形成密集而动态的企业服务网路。③企业模式转变。世界典型的大型製造企业纷纷由传统的产品生产商转变为基于产品组合加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方案解决上。概言之,服务型製造是服务与製造相融合的先进制造模式,能使传统製造产品向“产品服务系统”和“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因此,推动城市製造业转型,必须跳出製造业的圈子,到服务业领域来寻找答案。事实上,正是由于许多城市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育不足,制约了工业门类中主要产业链的延伸、最佳化和生产环节的价值增值,而且影响区域内与区域间的产业关联、融合与拓展,这才导致了上述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