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改革开放:制度·发展·管理

(2021-06-27 23:18:11) 百科
改革开放:制度·发展·管理

改革开放:制度·发展·管理

《改革开放:制度·发展·管理》主要内容: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确定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当代中国:道路·经验·前瞻”。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最鲜明的特徵,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30年,风云际会、波澜壮阔,是一个融经济成长、政治发展、社会建设、文化繁荣、国家崛起为一体的大国成长过程,是一场规模空前的社会实践和思想变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史上一幅浓墨重彩、气势恢宏的壮丽画卷。30年的快速发展,展现了一条发展中大国快速转型、和平崛起的成功道路,一条与西方已开发国家现代化不同的自主性道路,积澱和包含了大量独特的宝贵探索和经验,是对人类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发展道路的重要的建树和贡献。

基本介绍

  • 书名:改革开放:制度•发展•管理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页数:656页
  • 开本:16
  • 品牌: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作者: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208082236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制度·发展·管理》共收到应徵论文1274篇,徵文规模和质量均比上届有了明显的提高。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年会文集,就是从中遴选出来的400余篇优秀论文的彙编,共设七卷:即年度主题卷、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经济·管理学科卷、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係学科卷和青年学者文集。所收论文,几乎涵盖哲学、历史、文学、教育、法律、政治、社会、经济、管理、国际关係等各个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领域。在一个共同的主题下,汇集如此众多的学科进行交流和研讨,可谓蔚为壮观。

图书目录

前言
优秀论文
改革推进的动力结构及其转型——兼谈30年改革阶段特徵
1980—2005年中国经济成长对福利的贡献
对外开放造就中国经济奇蹟
中国管理学发展进程:197&一2007
绩效反馈模型的再认识:基于新兴市场国家产业集群的实证分析
中国旅游业竞争力差异的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
构建上海金融创新系统的理论视角
论产业转型对银行信贷资产的冲击规模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模组化的微观结构与风险特性分析
中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能缓解能源安全吗?
公司治理、资本市场掠夺和市场进入障碍——国航竞购东航的案例分析
国有企业的定位与职能的再认识——从淡马锡公司的名称说起
我国中小板企业上市前融资偏好实证研究
基于产业效应视角的中国上市公司併购高科技企业绩效研究——对1999—2006年沪深两市的实证分析
监督还是攫取:机构投资者治理角色的识别研究——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股票期权激励计画披露的时间安排的机会主义行为
中西价值观碰撞:消费者的物质主义、怀旧倾向与中外品牌态度
沿海一内地消费者价值观差异及对产品属性重要度判断的影响
收入效应、价格效应与中国的服务性消费
中国城镇居民资产如何影响消费:理论与经验研究
产品危机中口碑方向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
劳动力流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与粮食生产安全
网路空间的聚集与散焦
长江三角洲城市蔓延问题研究
上海世博会旅游经济增量效应及最佳化对策研究
上海市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大学中的薪酬学费决定与竞争模式:一个双边市场的视角

人选论文摘要
关于经济改革与经济利益的关係
中国巨观经济波动的经验事实(1952—2006):基于样本时期和滤波运算元的比较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成长相互关係的实证分析
解读及治理经济转型期的通货膨胀
本币升值、国内物价与经济稳定
我国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经济开放对我国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基于2005年15个营利性行业的地区截面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製造业与服务业双向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企业责任的伦理气候
国有企业:改革回顾、功能分类及终极形态
行为驱动结构——中国企业渠道结构变动研究
破坏性创新?基因置换?文化叠代——论增强企业文化建设针对性、有效性的路径和方法
企业员工战略共享激励的结构维度与匹配性研究
创新人才、创新制度、创新氛围——德国西门子集团科技创新体系的案例研究摘要
内部资本市场的理论深化与价值链改进——以上海电力公司的15年探索为例
窜货行为的社会性治理策略研究
过度货币供应下的通货膨胀、证券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收益
一一来自中国的证据
边际土地开发、非粮作物生产与生物质能源的发展
经济成长、能源消费与生物燃料乙醇发展
中国智慧财产权保护名义水平及实际强度
总部集群与区域创新发展研究
关于长江三角洲区域协调的问题研究
我国现代都市圈的发展模式、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
大城市经济社会演变与治理政策思考
当前我国城市管理中公众参与的路径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展战略的演进及思考
价格双轨制的制度特徵及其社会福利效应
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下我国货币政策体系面临的新挑战
次贷危机持续蔓延背景下商品市场的运行分析
长三角产业转型中的金融一体化
分税制后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努力的影响
我国税收超常增长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的机理性金融缺陷问题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改革及其与外贸顺差、经济成长、外汇储备关係的实证研究
股权激励的两种主流方式孰优孰劣——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的比较研究
证券分析师、信息环境改善与企业股利政策
实物期权视角下的政府採购
会展保险新险种的研究与开发
保理业在中国大陆的发展
中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差距扩大化与对策分析
品牌社群体验对消费者品牌忠诚影响作用的经验研究
生产要素市场扭曲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有关最低工资标準确定若干问题的系统思考
模组化分段生产、加工贸易与产业利益分配——以上海计算机产业为例
摆脱经济体制简单附属物的挣扎和成长——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德国公共养老金体系的现状与改革
近代上海港崛起的区位分析——兼与宁波港的比较
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指标构架及其分析——以上海国有经济为例
上海铜期货市场与伦敦铜期货市场互动关係演变的实证研究——基于状态转换模型
上海工业企业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上海最低工资定位与调整研究

文摘

长三角城市蔓延问题的表面成因是城市化偏态发展,这些原因包括开发区的大量设立、汽车的运用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和郊区房地产的开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城市向外延伸,在道路之间,则填满了房地产或工厂。开发区与道路建设直接带动了城市空间向外作蔓延式扩张。进一步看,长三角城市蔓延问题表明了长三角经济成长模式粗放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等问题。(一)长江三角洲城市蔓延特徵
与美国的城市蔓延相比较,长三角的城市蔓延具有不同特徵。首先是长三角开发区及其带来工作机会带动的郊区化及其城市蔓延,居住因素居于次要地位,城市边缘的人口密度与产业密度仍然较低,长三角城市蔓延并不是中产阶级居民追求充足的阳光与新鲜的空间的结果。
其次,长三角在城市边缘开发区与房地产项目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心城区仍然保持着繁荣繁华,城市中心区并没有衰落,其居住人口密度与产业密度仍然高于郊区,是全市密集度最高的区域。儘管许多中心城区如上海和杭州已经开始了郊区化进程,但是中心城区是高利润产业与高收人群体的首选之地,并在不断排斥低利润产业与低收人群体,即出现城市空间极化现象。实际上,长三角大城市同时存在着城市蔓延与城市紧缩现象。城市空间蔓延问题的另一个表现是城市空间极化与城市紧缩,两者实质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表现而已。
第三,城市蔓延问题实际上还包括了城市空问被破碎化与低效率利用的问题。城市的构成部分直接联接,没有自然空间界隔。城市土地被破碎化开发,工业空间、商业空间与居住空问相对孤立但直接联接。由于城市内部结构的不合理,没有能形成有机联繫的整体。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者不能有机联接并形成协调关係。城市空间只能寻求扩张来解决内在矛盾与冲突。但蔓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或缓解空间内部矛盾,城市空间无法通过蔓延形成有机分散与有机集中的理想状态,反而因为“摊大饼”的蔓延拥挤成一个团块,进一步激化了空问结构矛盾与社会冲突,从而造就新一轮的空间蔓延。这样便形成恶性循环机制。这个恶性循环机制充分表明在长三角现有经济成长模式与制度供给缺失的状况下,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不断趋于尖锐。

序言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于2003年发起创办,至今已是第六届。年会的宗旨为:聚焦经典学术,展现学人风采,促进学科交流,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营造公正、开放、活跃、民主的学术氛围,为上海市社会科学界构筑高层次、权威性、品牌化的学术文化公共平台。学术年会秉承一贯宗旨,充分发挥大型学术论坛参与广泛、学术规範、形式多样的特色和优势,在繁荣发展上海城市文化、促进社会科学界的交流融合以及服务专家学者的理论研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确定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当代中国:道路·经验·前瞻”。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最鲜明的特徵,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30年,风云际会、波澜壮阔,是一个融经济成长、政治发展、社会建设、文化繁荣、国家崛起为一体的大国成长过程,是一场规模空前的社会实践和思想变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史上一幅浓墨重彩、气势恢宏的壮丽画卷。30年的快速发展,展现了一条发展中大国快速转型、和平崛起的成功道路,一条与西方已开发国家现代化不同的自主性道路,积澱和包含了大量独特的宝贵探索和经验,是对人类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发展道路的重要的建树和贡献。
本届学术年会採取“学术活动月”的形式,由大会学术活动、学科专场学术活动和学会学术活动三大系列组成。大会学术活动主要内容有主题学术报告、名家学术讲演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