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制度变革与产业发展:进程和案例研究

(2021-06-27 23:18:07) 百科
制度变革与产业发展:进程和案例研究

制度变革与产业发展:进程和案例研究

《制度变革与产业发展:进程和案例研究》内容简介:过去30年,中国处在快速变化之中,经济走在前端。这是经济理论研究的好时光:改革开放需要新的理论凝聚共识,有大量需要解释的新现象和需要解决的新问题,理论需求广泛而紧迫;同时,理论供给很不充分,苏联的计画经济理论已不适用,从西方引入的现代经济理论也不能有效解释当时的中国问题,实践需要理论创新。

基本介绍

  • 书名:制度变革与产业发展:进程和案例研究
  • 出版社:北京师範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範大学出版社
  • 页数:421页
  • 开本:16
  • 品牌:北京师範大学出版社
  • 作者:江小涓
  • 出版日期:2010年8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303109501, 9787303109500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制度变革与产业发展:进程和案例研究》是当代中国经济学家文库。

作者简介

江小涓,国务院研究室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2月毕业于陕西基础大学企业管理系。1982年9月-1984年6月,在陕西财经学院工业经济系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获硕士学位。1984年7月-1986年9月,在陕西财经学院工业经济系任助教、讲师。1986年10月-1989年10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接受博士研究生教育,获博士学位;期间,1987年10月-1989年2月,在纽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做访问学者。1989年11月一2004年6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1996年被聘为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担任过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展研究室主任,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党委书记。2004年7月起在国务院研究室任职。
主要研究领域有产业经济和产业政策,国际贸易与投资,巨观经济,体制改革,服务经济等。发表过十多部中英文专着和多篇学术论文。研究成果多次获奖,包括三次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求是杂誌优秀理论论文奖,中国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受到过的表彰有:全国留学回国先进个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央国家机关巾帼建功标兵等。多次参加中央重要档案起草和调研工作,是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主讲人之一,担任若干省市和中央部委的谘询专家。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产业问题研究
导言探求产业发展的制度基础:改革进程中的产业问题
一、有关工业和产业政策的研究/3
二、有关服务业的研究/6
中国推行产业政策中的公共选择问题
一、前提、约束条件与政策的双重性质问题/8
二、政策制定过程诱因、压力和目标的确定/11
三、产业政策执行过程动力、阻力及选择的重要性/21
体制转轨与产业发展:相关性、合意性以及对转轨理论的意义——若干行业的实证研究
一、转轨过程的行业案例:现实及理论意义/29
二、改革起点:竞争性市场结构与分散生产格局/31
三、所有制结构与增长/34
四、体制转轨与产业组织变化/37
五、局部改革的衔接与渐进改革的可行性/40
六、几点启示及结论/42
市场化进程中的低效率竞争:以棉纺织行业为例
一、行业状况差异及判断转轨程度的若干标準/45
二、棉纺织行业的转轨过程和特点/47
三、制度环境、行业特点与棉纺织行业的困境/52
四、几点启示及对策建议/58
竞争性行业如何实现生产集中:对中国电冰柜行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电冰柜行业发展概况/61
二、推动电冰柜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62
三、电冰柜行业生产集中度的演变过程/67
四、理论与政策含义讨论/69
理论、实践、借鉴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以产业结理论研究为例
一、概述/77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研究概况/79
三、改革开放初期的研究概~z/85
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研究概况/91
五、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概况/100
六、若干评论/106
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结构转换和加快增长的潜力
一、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结构变化:趋势及国际比较/111
二、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117
三、决定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因素分析/120
四、服务业增长能否提速:增长格局变化和趋势展望/129
“十一五”期间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体制政策保障
一、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135
二、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137
三、“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目标、原则和有利Y~/139
四、服务业发展的预测模型及其结果/143
五、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体制与政策措/145
服务外包:契约形态变革及其理论蕴意——人力资本市场配置与劳务活动企业配置的统
一、外包:从企业契约转向市场契约/149
二、服务提供中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及其对契约性质的影响/152
三、服务外包:人力资本市场契约和劳务活动企业契约的
统一/155
四、几点初步结论/158

第二篇 改革问题研究
导言改革的动力、收益和成本:将改革纳人经济分析框架
一、探讨改革的动力、阻力和“次优”选择/163
二、未来改革取向建议/166
三、地区间真实收入差距/167
利益制约与对策性研究的改进
一、对策实施效果与利益增损的制约/168
二、对策研究中经济学分析方法和重点的改进/170
三、设计者和决策者的利益取向及其制约/173
衡量转轨程度的三个标準
一、规则标準/176
二、行为标準/177
三、绩效标準/179
四、用上述标準比较两种转轨方式/180
“计画指标的市场化”及其效率改进:对捲菸生产计画有偿调整的分析
一、捲菸生产计画管理的原因及实践/183
二、捲菸生产计画省际间调整的尝试/185
三、捲菸产量指标有偿调整的几点启~/187
推进改革的两个目标和四个重点
一、两个阶段性改革目$$/194
二、四项重点改革任务/195
继续推进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一、转变职能是核心,新形势有新要求/201
二、“四个分开”仍然是基本要求/z02
三、全面履行职能,该管的事情要管~/z03
四、与国情特点和发展阶段相适应/205
五、依法行政,扩大民主,保障改革正确方向/205
中国地区之间实际收人差距小于名义收人差距:加人地区间价格差异后的一项研究
一、研究思路的提出/z07
二、中国不同地区之间的价格差异/211
第三篇 开放问题研究
导言 开放推动增长与改革,理解中国增长模式的一个关键特徵
三十年开放之路:全景描述与理论分析
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的贡献
跨国投资、市场结构与外商投资企业的竞争行为
理解科技全球化:资源重组、优势集成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中国对外开入进入新阶段:更均衡合理地融入全球经济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最新趋势:中国扩大开入的国际背景
吸收外资和对投资:要素配置全球化其意义
服务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理论分析
后记

文摘

(1)随着短缺行业的明显减少和市场调节作用的增强,制定产业政策的客观标準显着缩减,影响政策制定的因素增多,政策制定的难度增加。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我国处在经济体制模式和增长模式剧烈变动的时期,形成已久的结构畸形问题很严重,若干行业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需要有急速、大幅度的变化,而当时的市场调节能力又较弱。在这种状况下,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干预结构调整的理由比较充分,制定政策的依据明确、标準统一、各个方面容易形成一致意见。当产业政策的目标扩展至“抑制长线”、“选择主导行业”、“选择定点企业”、“地区倾斜”等方面时,就会碰到依据不明确、标準不统一甚至意见相互冲突的问题。尤其当市场调节作用显着增强、中国的问题与市场经济国家的问题有了可比性时,就需要考虑通过政策解决问题和通过市场解决问题两种选择。
(2)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政府自身利益有关的因素在产业政策制定中的影响有显着增加的趋势。一方面,“数量信号或价格信号”、“学者专家意见”这两个客观性较强的因素,在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的产业政策制定中占据主要地位,但到80年代末期,“部门、地区利益”和“政府控制愿望”已在产业政策制定中占主要地位;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种产业政策,不同时期的制定动机也会发生变化。例如“企业改组”的政策,在80年代初期制定,是对当时新出现的生产过于分散状况的反应;但从80年代中后期以来,这项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政府以组织企业集团等手段加强对企业控制的愿望。三、产业政策执行过程动力、阻力及选择的重要性。

后记

1982年我开始读硕士研究生,2004年调离中国社科院,在研究型学习和研究型工作岗位上度过了22年。
长期从事研究工作需要恆心和热情,也需要理解和讚赏。感谢我的父母,他们让我从小就深信科学研究是值得终生从事的好职业,并以讚许的态度看着我在这条道路上前行。感谢我的硕士生导师刘世爵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周淑莲研究员,他们教我学问和做人,认为我有潜力,鼓励我选择研究工作,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使我终生受益。我的丈夫刘世锦和我是同行,兴趣相同,深知彼此,讨论问题深入高效,他是我研究报告最苛刻挑剔的读者,促使我不断完善提高。小女佳尔习惯了我在家看书写作,从不打扰。她喜欢听父母讨论问题,认定经济学“很有道理,很有意思”,带给我们不少乐趣。还要感谢更多帮助和鼓励过我的老师、同学和同事,感谢那些和我一起从事。

序言

本书分为产业发展、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三个部分。
过去30年,中国处在快速变化之中,经济走在前端。这是经济理论研究的好时光:改革开放需要新的理论凝聚共识,有大量需要解释的新现象和需要解决的新问题,理论需求广泛而紧迫;同时,理论供给很不充分,苏联的计画经济理论已不适用,从西方引入的现代经济理论也不能有效解释当时的中国问题,实践需要理论创新。
但是,这个时期的理论研究也有不少困难。我的体会有两点:第一,现实变化很快,而且是不连续和非边际性的,要找出持续存在的变数很困难,更不要说确定其权重和相互关係了;第二,寻找数据困难,特别是口径一致、有较长时间跨度和较宽覆盖面的“系统”数据很困难,使用“外推”、“加总”和“比较”等方法都容易产生谬误。这种情况下,构建“一般性”的分析框架即学术意义上的“理论创新”不太容易。基于这些感受和自己有限的能力,我较早时期的研究以行业性案例研究为主,以实证方法为主。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