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文化时代的经济学

(2021-06-27 23:17:30) 百科
文化时代的经济学

文化时代的经济学

《文化时代的经济学》是2013年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駄田井正 、浦川康弘。

基本介绍

  • 书名:文化时代的经济学
  • 作者:駄田井正、浦川康弘
  • 出版日期:2013年3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14129915
  • 外文名:Economics of Cultureal Age
  •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页数:210页
  • 开本:16
  • 品牌:经济科学出版社
  • 译者:尹秀艳、王彦风

内容简介

《文化时代的经济学》编着者駄田井正、浦川康弘。《文化时代的经济学》披露:通过对世界超过60多个国家的调查数据表明,人们的幸福感并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个人财富的增加而同步提高。我们通过纵观当代一些拉美国家的发展过程也会发现,当一些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往往会跌入社会矛盾激化的所谓“拉美陷阱”。在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同样出现了“幸福悖论”现象。由财产纠纷引发的案例,在中国各阶层人群中已屡见不鲜。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思考:为什幺在生活清贫时人们能同舟共济,而财富增加时却分道扬镳,甚至反目为仇呢?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文化时代的经济学》儘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参考文献,在人物介绍等方面加了注释。《文化时代的经济学》如果能够帮助大家理解“什幺是文化时代的经济”,那将是笔者最大的欣慰;如果通过阅读《文化时代的经济学》,能够成为读者思考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将会使笔者感到分外的喜悦。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駄田井正 (日本)浦川康弘 译者:尹秀艳 王彦风

駄田井正,1944年出生,大阪府立大学大学院毕业。1970年至今任组拳乐几职于久留米大学,现为久留米大学经济学部整乘乐删教授。前期研究领域包括理论经济学、经济学史,近年来从后工业化社会的视角开始关注地区振兴采档问题,其后期研究领域逐渐转向文化经济学、地域经济学、旅游观光学等。由于后期的研究领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经常参加振兴地区的实践活动。由此,从1999年起担任《NPO法人筑后川流域联合俱乐部》的理事长,又从2003年起担任《NPO法人九州流域联合会议》理事长等职。他坚信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政策的最终目的,环境和经济应该兼顾。着作有:《经济学说史的模型分析》(1989年)、《九州独立也不是梦想》(1999年)、《21世纪的旅游和亚洲:九州》(2001年)、《生态旅游——文化经济学的视角》(2003年)和《东亚少子高龄化和可持续发展》(合着,2010年)等。
浦川康弘页删愉,1953年福冈县出生,1982年福冈大学大学院商学专业硕士课程毕业,2005年久留米大学比较文化专业博士课程修满。现为久留米大学比较文化研究少厚谜所研究员。研究领域有流通论、流通政策。着作有《迎套匙现代流通的活力》(1997年,合着)和《日本流通体系》(1999年)。

图书目录

绪论 1
0.1 什幺是经济
0.2 经济发展与后工业化社会
0.3 关于后工业化社会的描述
第1章 工业化社会的特徵
1.1 产业革命
1.2 工业化的六个原则
1.3 货币经济与城市的发达
1.4 经济的增长与循环
1.5 工业化社会的文化
第2章 第三产业的发展与电子技术革命
2.1 业再慨腿化社会中第三产业的发展
2.2 生产率差异的通货膨胀
2.3 电子技术革命与服务业的生产率
第3章 后工业化社会的特徵与产业结构
3.1 后工业化社会的特徵
3.2 服务业和软体业的扩大以及第三产业的细分
3.3 第五产业
3.4 第六产业
3.5 地区自立和产业结构
第4章 后工业化社会的技术特徵及其组织
4.1 后工业化社会的技术特徵
4.2 金字塔型组织
4.3 网路型组织
第5章 环境与文化
5.1 与自然共生
5.2 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与地区的自律和自立
第6章 从文化经济学角度看文化修炼的重要性
6.1 文化力与经济力
6.2 西方主流经济学派的观点与其对文化因素的忽视
6.3 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文化力提升
6.4 经济发展对于文化的负面影响
6.5 振兴文化增强经济的活力
6.6 文化力的上升与经济力的下降
6.7 幸福悖论的再思考
6.8 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第7章 非官方的多样化的社会组织
7.1 市场的失灵
7.2 政府的失败
7.3 多样化的社会活动与组织形态
第8章 经济优先论的破灭
8.1 地方自治与国际本土化
8.2 工作分享制——纠正财富分配不平等
8.3 生产者与消费者一体化和自给自足的经济
8.4 从文化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少子高龄化的对策
8.5 摆脱经济优先论
后记
译后记
第4章 后工业化社会的技术特徵及其组织
4.1 后工业化社会的技术特徵
4.2 金字塔型组织
4.3 网路型组织
第5章 环境与文化
5.1 与自然共生
5.2 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与地区的自律和自立
第6章 从文化经济学角度看文化修炼的重要性
6.1 文化力与经济力
6.2 西方主流经济学派的观点与其对文化因素的忽视
6.3 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文化力提升
6.4 经济发展对于文化的负面影响
6.5 振兴文化增强经济的活力
6.6 文化力的上升与经济力的下降
6.7 幸福悖论的再思考
6.8 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第7章 非官方的多样化的社会组织
7.1 市场的失灵
7.2 政府的失败
7.3 多样化的社会活动与组织形态
第8章 经济优先论的破灭
8.1 地方自治与国际本土化
8.2 工作分享制——纠正财富分配不平等
8.3 生产者与消费者一体化和自给自足的经济
8.4 从文化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少子高龄化的对策
8.5 摆脱经济优先论
后记
译后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