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陈运泰(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1-06-27 23:15:15) 百科
陈运泰(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运泰(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运泰,1940年8月10日出生于福建厦门,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1962年陈运泰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毕业;1966年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1978年至1982年担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1981年至1983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球和行星物理研究所研修;1982年至2014年担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86年至2000年担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8年至200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199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5年当选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首批会士。

陈运泰主要从事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研究,开创中国震源物理过程的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地震破裂的模式、地震序列的模拟工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陈运泰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福建厦门
  • 出生日期:1940年8月10日
  •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9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 代表作品:《数字地震学》《可操作的地震预测预报》
  • 性别:男
  • 原籍:广东潮阳

人物经历

1940年8月10日,陈运泰出生于福建厦门,原籍广东潮阳。国中就读于厦门市大同中学。
1962年,陈运泰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毕业。
1966年,陈运泰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毕业后留所工作,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实习员(至1978年)。
1978年,陈运泰担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至1982年)。
1981年,陈运泰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地球和行星物理研究所(IGPP)研修(至1983年)。
1982年3月,陈运泰担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至2014年)。
1986年,陈运泰担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至2000年)。
1991年,陈运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8年,陈运泰担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至2000年)。
1999年,陈运泰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1年10月,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成立,陈运泰担任首任院长,之后任名誉院长。
2015年1月,陈运泰当选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首批会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陈运泰提出测定中、小地震震源参数和介质品质因数的实用方法套用与发展了静力学地震位错理论提出大地震震源过程中“质量迁移”、“震前蠕动”等观点。论证了滑动弱化在地震不稳定性中所起的作用,震源区介质的流变性对地震自身的重複性及地震序列类型的控制作用,介质与应力的不均匀性对地震断层的不稳定扩展与地震辐射的控制作用。揭示了中、小地震破裂过程的複杂性等。
  • 学术论着
截至2019年5月,陈运泰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着300余篇(部)。
出版日期名称作者出版社
2015.07
《可操作的地震预测预报》
陈运泰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03
《中国大陆地球内部物理学与动力学研究 庆贺滕吉文院士从事地球物理学研究60周年》
陈运泰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06
《地震危险性、地震危害与强地面运动》
陈运泰,吴忠良主编
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4.08
《中国大陆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研究进展 庆贺曾融生院士八十寿辰》
陈运泰等主编
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3.10
《地震参数-数字地震学在地震预测中的套用》
陈运泰主编
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3.01
《20世纪中国地震学》
陈运泰,朱世龙,朱传镇主编
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2.09
《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 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
陈运泰主编
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2.09
《探索地球内部的奥秘》
曾融生,陈运泰编着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04
《地震学今昔谈》
陈运泰等编着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09
《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
陈运泰主编
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0.03
《数字地震学》
陈运泰等着
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9.12
《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文集》
陈运泰主编
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8.10
《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
陈运泰主编
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6.09
《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
陈运泰主编
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5.10
《地球与空间科学观测技术进展 庆贺秦馨菱院士八十寿辰》
陈运泰主编
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4.05
《中国固体地球物理学进展-庆贺曾融生教授诞辰七十周年》
陈运泰,阚荣兴等主编
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2.11
《地震矩张量及其反演》
陈运泰,王培德,吴忠良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1999.11
《1995年7月20日怀来盆地ML=4.1地需用的破裂过程》
许向彤,陈运泰等
1999.09
《1997年中国西藏玛尼MS7.9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
许力生,陈运泰
1999.09
《诮力隆的标度性质与需用源谱高频衰减常数》
吴忠良,陈运泰
1999.07
《由矩张量反演得到的海南东方震群的震源机制》
周荣藏,陈运泰等
1997.03
《用数位化宽频带波形资料反演共和地震的震源参数》
许力生,陈运泰
1997.02
《怀来盆地的构造应力场》
许向彤,陈运泰等
1996.06
《合成地震图的广义反射透射係数矩阵方法》
李旭,陈运泰
1994.08
《青海共和地震震源过程的複杂性》
陈运泰,赵明等
1994.05
《近震源宽频带记录的地震矩张量反演》
吴忠良,陈运泰等
1992.11
《用水準测量资料反演1990年青海共和地震的震源机制》
赵明,陈运泰等
1991.11
《云南禄劝地震部分余震的矩张量反演》
倪江川,陈运泰等
1980.02
《1975年海城地震与1976年唐山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
陈运泰等
1979.11
《不对称双侧破裂过程的研究及其在海城地震的套用》
林邦慧,陈运泰等
1979.10
《我国的震源物理研究》
陈运泰,傅承义等
1979.08
《由瑞雪波方向性函式研究1974年5月11日云南省昭通地震的震源过程》
陈运泰,刘万琴
1979.07
《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的1976年唐山地震的位错模式》
陈运泰,黄立人等
1976.10
《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地震的震源机制》
陈运泰等
1976.07
《巧家、石棉的小震震源参数的测定及其地震危险性的估计》
陈运泰,林邦慧等
1975.07
《根据地面形变的观测研究1966年邢台地震的震源过程》
陈运泰,林邦慧等
1974.07
《多层弹性半空间中的地震波 2》
陈运泰
1974.01
《多层弹性半空间中的地震波 1》
陈运泰
  • 学术交流
时间会议名称举办地点
1989年8月17日至9月1日
第25届IASPE1大会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年会
土耳其伊斯坦堡
1994年7月24日至30日
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议
香港
1996年7月19日至29日
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议
澳大利亚
1998年11月28日至12月7日
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
印度
1999年7月15日至8月1日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第22届大会
英国伯明罕
2000年9月23日至10月15日
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委员会
伊朗
2001年6月22日至7月1日
第一届数字地球国际研讨会
加拿大
2002年10月18日至24日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会议
印度
2003年6月29日至7月12日
第23届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大会
日本
参考资料来源:
  • 承担项目
截至2018年4月,陈运泰作为首席科学家负责完成了国家攀登计画《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东亚大陆地球动力学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汶川大地震孕育、发生的动力学及致灾机理研究》等国家级重大项目。
  •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项目名称奖励名称
1978年
地震波理论
全国科学大会奖(排名第一)
1983年
地震震源过程的理论研究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1985年
唐山地震震源机制及震源机制解的数值方法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科技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二)
1987年
地震震源过程的理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第一)
1988年
《地球物理学基础》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二)
1993年
澜沧-耿马地震强余震的近场地面运动特性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四)
1996年
中国西南地区近震源强地面运动研究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1998年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在推动我国数字地震学研究中的作用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二)
2002年
制定地震国家标準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六)
2003年
核爆识别的倒谱判据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二)
2005年
东亚大陆地球动力学研究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2005年
地震学国际组织工作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二)
参考资料来源:

人才培养

陈运泰长期担任硕士生导师(1981年)、博士生导师(1984年)和博士后导师,截至2019年5月,先后培养了50余名硕士、博士与博士后,其中包括数名外国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

荣誉表彰

时间荣誉表彰
1986年
国家地震局系统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1987年
卢森堡大公授予勋章
1991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96年
全国地震系统先进个人
1999年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0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0年
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国际奖(AGU International Award)
2012年
亚洲与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艾克斯福特奖(AOGS Axford Medal Award)
2013年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杰出贡献教师”荣誉称号
2016年
亚洲与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AOGS)荣誉会员

社会任职

时间担任职务
1986年—1991年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6年—1991年
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
1989年—1991年
国际数字地震台网联合会(FDSN)副主席
1991年—1995年
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
1995年—1999年
国际学术刊物《纯粹和套用地球物理》(PAGEOPH)编委
1995年
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
1995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质对比计画414(UNESCO-IGCP Project 414)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地区的地震地面运动的真实模拟”项目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6年—2001年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7年
国家地震局第四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1998年
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中国委员会副主席
1998年
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中国委员会主席
1998年
国际学术刊物《地震学刊》(JOSE)编委
2018年04月03日
厦门大学双聘院士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北京石油大学、浙江大学、青岛海洋大学兼职(客座)教授
《地震学报》(中、英文版)主编
《地球物理学报》副主编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编委

人物评价

陈运泰主要从事地震学与地球物理学研究,在地震波与震源的理论与套用研究、数字地震学与旋转地震学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评)
陈运泰数十年来做出了杰出的科学研究成果,为中国地震学与大地构造学研究的现代化所做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也对国际地球物理界做出了贡献。(2010年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国际奖评)
陈运泰是中国地震波与震源理论及套用研究的奠基人,是全球範围的极具影响力的科学家,在固体地球物理学领域取得了杰出的学术成就。(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