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亩田心安禅寺,安徽省重点寺院。位于九子岩景区。初名文殊茅蓬,又名“心安禅寺”。 全寺建筑总面积一千一百九十一平方米。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六亩田心安禅寺
- 外文名称:心安禅寺
- 建设时间:公元1902年
- 占地面积:一千一百九十一平方米。
简介
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受中华传统文化侵润的智妙禅师,芒鞋踏上这块土地时身心具安,便用仅有的八块银元购得山地六亩,在这没有人烟的地方拓荒建寺。百余年过去,历代的主持僧人:海明、性光、海德、印空、大行、道林、秒行、演法到现在的演慧,法脉相系,灯灯相传,清苦持戒,以农禅并举的方式,巩固、建设、发展这一方净土。1996年,主持演慧发大愿,与相关部门共同修建了一条近10里德盘山公路。受到当地百姓和朝山香客的讚誉,结束了这里山民百姓肩挑背驼的原始劳作方式。
心安禅寺俗称:“六亩田”,属省文物保护单位。殿宇、院落、斋堂、撩房都保持百年前的建筑格调和风貌。近几年进行了更新、修葺和部分扩建,总面积达到1200平方米。
历史沿革
百年前,因山路高远,香客居士来一趟实属不易,所以开山祖师大开慈悲心怀,开设了“四众”到场,方便各地不同的修道求法信众。正是这宽容的“四众”道场使“六亩田”心安寺这带有原始泥土色彩的寺院名声远播。近代民主革命先烈杨衢云之女杨秀霞从香港辗转来到这里拜智妙为师,法名观愿。民国十八年湖北普观法师在六亩田讲《维摩经》近月余时间。武汉一留学日本的大家闺秀易胜华曾担任过日本人翻译,抗日战争爆发后看到当局腐败,愤而辞职,寻访至六亩田心安禅寺深研佛法,解放后在寺院办学免费教山民百姓识字、读书,山民百姓亲切的称为易小姐。直至1986年终老于此,并安葬于这片山林之中。曾担任第三届僧伽大会会长的百圣僧依智妙禅修,他在回忆录中慨叹:“居六亩田,得大自在。”
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心安道场,以其慈悲和包容接纳海内外高僧、大德、信众。年青主持释演慧发愿继承和发展祖师及历代仙师、先贤遗愿,将他们几经建设因种种原因停建的大雄宝殿重新规划、建设。一人心安不为安,众善信得心安才合教义,愿天下善信共镶时间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