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根据湖南省津市市乡镇区划调整方案,渡口镇、棠华乡成建制合併设立药山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药山镇
- 别名:药山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
- 下辖地区:24个建制村、4个社区
- 政府驻地:文昌阁社区
- 电话区号:0736
- 邮政区码:415400
- 地理位置:湖南省北部
- 面积:134.31平方千米
- 人口:3.75万
- 方言:西南官话、常德话
- 气候条件: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药山寺
- 车牌代码:湘J
行政区划
药山镇辖24个建制村,4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34.31平方千米,总人口3.75万人。镇人民政府驻文昌阁社区(原渡口镇人民政府驻地)。
名胜古蹟
药山寺
药山寺位于湖南省津市市药山镇(原棠华乡药山),原名慈云寺,始建于唐初,相传曾有唐“尉迟敬德督建”石碑。唐贞元至太和年间(785—840),续有扩建,殿宇雄伟,有大佛殿、戏台等20多进,长约一公里,俗传“跑马关山门”。唐高僧惟俨于德宗贞元年间从衡山移居药山寺,一时禅风大振。周围百公里的官吏均到此参拜,并赋诗留墨,惜多失散。后药山寺损后修,修后损。

1983年以来,日本佛教界权威人士四次组成寻根参拜团到药山寺参拜。惟俨圆寂后,葬于药山,墓塔名化城,唐伸撰碑铭。碑、塔年久湮灭,明崇贞十三年重修,墓碑尚存。遗址有一座明代大铁钟和古樟,罗汉松多株。现闢为重点佛教场所,列入国家重点寺庙。
寺内有唐朝所铸大钟一口,被视为该寺镇山之宝。寺内还有古榔树(约2000多年树龄)、樟树四株、罗汉松等(约1000多年树龄),平均树龄已达八百多年。该寺有僧人墓塔二座,一座为唐朝惟严祖师塔,一座为现代名僧百深禅师塔。另有碑刻十二块,珍藏佛经十二部。
药山慈云讲堂
“岩花涧草西林路,未见高僧只见猿。”这是一千年前唐朝诗人李商隐来到药山时看到的情形。如今的药山寺,除了如李商隐诗中所见的景色,还多了一个文化品牌——药山慈云讲堂。作为传播药山文化的视窗,药山讲堂于6月10日开讲,首讲嘉宾邀请了着名佛教学者、国学大师楼宇烈教授。楼教授以五十年中国文化研究的底蕴,为当地民众讲述了《中国的品格》,与药山慈云讲堂的听众分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药山慈云讲堂是药山寺恢复重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文化工程,以“讲述真知灼见,传承生命智慧”为原则,从今年(2015年)6月10日开始,每年将组织四次高端讲座,邀请海内外高僧大德、知名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名流来药山讲学,推动传统智慧和各科前沿知识的传播。

药山惟俨禅师住锡常有文人迁客、达官显宦来此访禅问道,如诗人李商隐、朗州刺史李翱、相国崔群、常侍温造皆从其问道,并有诗书传世。惟俨禅师是禅宗第九代祖师,驻锡药山慈云寺长达40余年,被尊称为“药山古佛”,惟俨禅师圆寂后葬于药山啸峰山腰的“化城塔”,唐文宗赐谥号“弘道大师”。清雍正十二年(1734),清世宗追封“达宗弘道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