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录上看,这本40万字的着作分为播音篇和主持篇两大部分。播音篇主要包括语音理论及用气发声理论,主持篇则包括主持人历史沿革、形象塑造、有声和无声语言艺术、风格与个性、心理素质等。可以看出,这是一部集播音与主持专业于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着作,适合于高等院校作为语音语言训练的教材,也可作业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及艺术类专业方向的基础教材。
基本介绍
- 书名:播音主持论
-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 页数:513页
- ISBN:7561425759
- 作者:魏薇
- 出版日期:2003年4月1日
- 开本:32开
- 品牌:四川大学出版社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从目录上看,这本40万字的着作分为播音篇和主持篇两大部分。播音篇主要包括语音理论及用气发声理论,主持篇则包括主持人历史沿革、形象塑造、有声和无声语言艺术、风格与个性、心理素质等。可以看出,这是一部集播音与主持专业于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着作,适合于高等院校作为语音语言训练的教材,也可作业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及艺术类专业方向的基础教材。
作者简介
魏薇,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电视传媒文化研究和教学工作,并有数年参与电视媒体工作的经验;发表过多篇论文,参加编着作品约10余万字,参与创作、製作过若干期经济类、文化类电视节目。
媒体推荐
总序
·欧阳宏生·
千年伊始,对于地球村的现籍居民来说,无疑是一大幸事。从跨世纪豪情的抒发到千年虫困扰的解除,村民们的世纪情结和千年之禧正化作与时俱进的动力,推动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徵表现为以民为本、市场经济、共同富裕、中华文化和民主政治五个方面。不难发现,这些特徵,均与广播电视传播息息相关。作为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我们的心田里涌动着回顾既往、前瞻未来以图开拓创新的历史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
与时俱进,首先得识“时”,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识时务,既离不开继往,更必须开来。
继往,就需要总结上个世纪广播电视的实践经验,继承广播电视理论的已有成果。作为20世纪的一门新兴学科,广播电视学是相当年轻的;作为人类文化长河中的一朵璀璨浪花,广播电视传播的内容又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在回顾既往的过程中,我们理应将现实主义的人文精神同深邃的历史文化眼光相互结合,借鉴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经验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回顾国际广播电视传播的全部历程和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半个世纪左右的发展道路,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都可以并且应当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有益镜鑒。
开来,则需要认清当前之大势。经济全球化大潮所带来的,不光是WTO的游戏规则,而且有数位化的传播技术和先进的广播电视设备,更有市场化的运行理念和多元化的操作形态,其中不免利弊兼有、瑕瑜互见。行业集团化的趋势,在整合广播电视资源的过程中,既起着最佳化配置的正面效应,又难免产生制约竞争和发展的负面影响。如何趋利避害?许多大大小小或不大不小的问题,都有待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求索答案。
与时俱进,关键在于一个“进”字。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大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除了开拓前进,广播电视工作者别无选择。
开拓前进的动力,则在于创新。创新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广播电视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之源。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到科技创新,都亟待广播电视工作者全面开拓。广播电视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它的研究也由浅入深地取得了大量成果。人们不断从其自然属性到其社会属性,研究探索其物理特性、事业发展特点、传播艺术特点,总结广播电视工作及其事业发展经验,不断加深对广播电视科学的认识。广播电视学与新闻学、传播学有直接的联繫,它是在新闻学、传播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兼容了这两门学科中的部分研究内容,同时又融合了文学艺术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同新闻学、传播学有着明显的区别。从研究的对象和範围来看,广播电视学、新闻学、传播学这三门学科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繫。新世纪广播电视研究任重道远。创新,是广播电视学科建设的关键字。有学者指出,WTO背景下的中国广播电视传媒业,应奖自己基本的前进方式从“实践探索—理论跟进——政策规範”转变为“建构式发展”的模式,注重从藜芦留念上进行目标、途径、手段等问题的结构性探讨,为时间发展描绘理性发展的蓝图。
……
·欧阳宏生·
千年伊始,对于地球村的现籍居民来说,无疑是一大幸事。从跨世纪豪情的抒发到千年虫困扰的解除,村民们的世纪情结和千年之禧正化作与时俱进的动力,推动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徵表现为以民为本、市场经济、共同富裕、中华文化和民主政治五个方面。不难发现,这些特徵,均与广播电视传播息息相关。作为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我们的心田里涌动着回顾既往、前瞻未来以图开拓创新的历史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
与时俱进,首先得识“时”,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识时务,既离不开继往,更必须开来。
继往,就需要总结上个世纪广播电视的实践经验,继承广播电视理论的已有成果。作为20世纪的一门新兴学科,广播电视学是相当年轻的;作为人类文化长河中的一朵璀璨浪花,广播电视传播的内容又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在回顾既往的过程中,我们理应将现实主义的人文精神同深邃的历史文化眼光相互结合,借鉴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经验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回顾国际广播电视传播的全部历程和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半个世纪左右的发展道路,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都可以并且应当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有益镜鑒。
开来,则需要认清当前之大势。经济全球化大潮所带来的,不光是WTO的游戏规则,而且有数位化的传播技术和先进的广播电视设备,更有市场化的运行理念和多元化的操作形态,其中不免利弊兼有、瑕瑜互见。行业集团化的趋势,在整合广播电视资源的过程中,既起着最佳化配置的正面效应,又难免产生制约竞争和发展的负面影响。如何趋利避害?许多大大小小或不大不小的问题,都有待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求索答案。
与时俱进,关键在于一个“进”字。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大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除了开拓前进,广播电视工作者别无选择。
开拓前进的动力,则在于创新。创新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广播电视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之源。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到科技创新,都亟待广播电视工作者全面开拓。广播电视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它的研究也由浅入深地取得了大量成果。人们不断从其自然属性到其社会属性,研究探索其物理特性、事业发展特点、传播艺术特点,总结广播电视工作及其事业发展经验,不断加深对广播电视科学的认识。广播电视学与新闻学、传播学有直接的联繫,它是在新闻学、传播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兼容了这两门学科中的部分研究内容,同时又融合了文学艺术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同新闻学、传播学有着明显的区别。从研究的对象和範围来看,广播电视学、新闻学、传播学这三门学科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繫。新世纪广播电视研究任重道远。创新,是广播电视学科建设的关键字。有学者指出,WTO背景下的中国广播电视传媒业,应奖自己基本的前进方式从“实践探索—理论跟进——政策规範”转变为“建构式发展”的模式,注重从藜芦留念上进行目标、途径、手段等问题的结构性探讨,为时间发展描绘理性发展的蓝图。
……
图书目录
上篇 播音篇
第一章 国语语音规範化训练(上)
第一节 国语声母训练
一、双唇阻b p m
二、唇齿阻f
三、舌尖中阻d t n l
四、舌根阻g k h
五、舌面阻j q x
六、舌尖后阻zh ch sh r
七、舌尖前阻z c s
第二节 国语韵母训练
一、单韵母
二、複韵母
三、鼻韵母
第三节 国语声调训练
第二章 国语语音规範化训练(下)
第一节 国语语流音变训练
一、变调
二、轻声
三、轻重格式
四、儿化
五、语气词“啊”的音变
第二节国语语音训练中的方音辨正
一、声母辨正练习
二、韵母辨正练习
三、声调辨正练习
第三节 吐字归音与口腔控制
一、吐字归音的总体要求
二、吐字归音的发声条件——控制口腔和声音
三、吐字归音的相关练习
四、口腔咬字器官的训练——口部体操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附:关于《国语异读词审音表》的通知
附:现代汉语常用字读音表
附:关于颁布《国语水平测试等级标準(试行)》的通知
附属档案:国语水平测试等级标準(试行)
……
第一章 国语语音规範化训练(上)
第一节 国语声母训练
一、双唇阻b p m
二、唇齿阻f
三、舌尖中阻d t n l
四、舌根阻g k h
五、舌面阻j q x
六、舌尖后阻zh ch sh r
七、舌尖前阻z c s
第二节 国语韵母训练
一、单韵母
二、複韵母
三、鼻韵母
第三节 国语声调训练
第二章 国语语音规範化训练(下)
第一节 国语语流音变训练
一、变调
二、轻声
三、轻重格式
四、儿化
五、语气词“啊”的音变
第二节国语语音训练中的方音辨正
一、声母辨正练习
二、韵母辨正练习
三、声调辨正练习
第三节 吐字归音与口腔控制
一、吐字归音的总体要求
二、吐字归音的发声条件——控制口腔和声音
三、吐字归音的相关练习
四、口腔咬字器官的训练——口部体操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附:关于《国语异读词审音表》的通知
附:现代汉语常用字读音表
附:关于颁布《国语水平测试等级标準(试行)》的通知
附属档案:国语水平测试等级标準(试行)
……
文摘
书摘
桐木桶,桶有洞,补洞用桐不用铜。用铜补洞补不住,用桐补桶桶无洞。
ing:从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i过渡到舌根浊鼻音ng。先发i音,然后舌体后退但不降低,舌根上伸,顶住软齶,口腔通道完全封闭,过渡到鼻音ng。南方或西北某些方言区的人群发ing音比较困难,原因在于in和ing有所混淆。纠正的方法是分清in、ing的区别:in音的正确发音方法是舌位由舌前部与硬齶前端相对应的i音位置,向前、向上贴到上齿龈处发舌尖中阻n音。发音的关键在于指挥自己的舌头作“向前、向上”以及舌尖“顶住上齿龈”动程的方向及最后的落点。要发好in音,可先发好an、en音。延长鼻尾韵.仔细体会舌位最后的落点,并记住该动作,然后再以同样之意识发in音,让舌尖归到同样的位置上,这样就能轻鬆发好in音。有的方亩区中没有后鼻音韵母,所以在学国语后鼻音韵母发音时,常常是为了发出这个以前从未发过的后鼻音而把自己的舌根弄得特别紧张,抬起的部位太靠后了;加之发鼻音的时间过长,因此发出的鼻音显得太夸张、做作。比如发ing音,鼻音发得过长、过于靠后,听起来让人觉得刺耳;反过来,发in音之类的前鼻音时,却显得含糊不清,听起来介乎于前后鼻音之间,甚至于更像后鼻音一些。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知道前后鼻音的发音区别。发前鼻音时,应当把舌体动作的注意力放在舌前部和口腔前部;发后鼻音时,应当把舌体动作的注意力放在舌后部和口腔后部。在练习中可延长鼻韵尾,同时体会自己舌体的动作部位和方向是否正确,以正确的动作带出正确的发音来。
练习
in:
金 林 濒 银 新 亲
紧邻 近亲 信心 濒临 拼音 引进
ing:
京 宁 兵 迎 星 清
精灵 平定 行政 英明 明镜 平静
绕口令
苴月空满天星
望月空,满天星,光闪闪。亮晶晶,好像那,小银灯,仔细看,看分明,大大小小,密密麻麻,闪闪烁烁,数也数不清。
蜻蜒青萍分不清
蜻蜓青,青浮萍,青萍上面停蜻蜓,蜻蜓青萍分不清。别把蜻蜓当青萍,别把青萍当蜻蜓。
指示灯
十字路口指示灯,红黄绿色分得清。绿灯行,红灯停。红灯停。绿灯行。
注:另有一部分国语训练的教材根据韵母开头元音的发音口形特点,将韵母的发音进行了“四呼法”分类。即:开口呼,包括u、o、e、一i(前)、一i(后)、e、er、ai、ei、ao、ou、an、en、ang、eng;齐齿呼,包括:
i,ia、ie、iao、iou、ian、in、iang、ing;合口呼,包括:u、ua、uo、uai、uei、啪、uen、uang、ueng、ong;撮口呼,包括:ii、ne、iian、nIl、iong。本书没有採用这种方法。
第三节国语声调训练
声调是指音节在读音上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这种音高变化具有区别语义的功能。如:grill(鼓励)、gOli(孤立)、gùlì(故里),这三组音节中的声母、韵母完全相同,但仅仅由于它们的音高变化不同就可将其区别为三个意义完全不同的词语。
声调的实际发音叫调值,是声调的“实”,调值也叫“调形”。它指声调的实际念法,即音节读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曲直的具体状况。声调的分类一般是根据调值来划分,同调值的字音归併为同一调类,不同调值的字音分为不同的调类。
声调的分类叫调类,是声调的名。国语有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亦分别称之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国语声调有四个基本调值,它们的音高情况可以用“五度标记法”来具体描写。
竖线分为五度,表示相对音高,竖线中间的线条表示四个调值的音高变化形式。
练习时可以假想:将表中的标有刻度的竖线移到自己的前胸,最高点在锁骨窝处,最低点在腰带上方相当于“横膈”处,由气息压力点在前胸这条假想虚拟刻度的上下滑动,从而耐心体会声调高低升降的变化。
阴平——高平调
发音时,气息压力相对较大,声调最高,声调走势高而平,始终保持在5度,没有升降变化。如“mā(妈)”音高由延到。所以又称为高平调。阴平的整个音势平而柔。整个发音过程中声带绷得较紧。
两个阴平连在一起时,可把第一个阴平稍稍降低,第二个阴平一定要一直保持的高度,不然的话,连续念时声带会越勒越紧,发音效果不佳。国语的声调是“相对音高”,且两字词的“轻重格式”大多为“中重”。后面的音节在听感上準备性要求更高,所以,在不变化音调和调形的前提下,作适当的轻微的调节,会使发音更轻鬆、听感更舒适。但决不允许将第一个阴平发够高度而将第二个音节降低。
如:
八 偷 溜 盖 欺 医 撩
参差 工兵 非洲 丰收 交通 周刊
阳平——高升调
发音时,气息从较弱起,压力逐渐增强。音高从中音升到高音。即从升到。如“má(麻)”。阳平的整个音势是上升,念起来一开始就不太低,愈往后愈升高。声带由最初不紧不
松状态逐渐绷紧,直到很紧。
……
桐木桶,桶有洞,补洞用桐不用铜。用铜补洞补不住,用桐补桶桶无洞。
ing:从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i过渡到舌根浊鼻音ng。先发i音,然后舌体后退但不降低,舌根上伸,顶住软齶,口腔通道完全封闭,过渡到鼻音ng。南方或西北某些方言区的人群发ing音比较困难,原因在于in和ing有所混淆。纠正的方法是分清in、ing的区别:in音的正确发音方法是舌位由舌前部与硬齶前端相对应的i音位置,向前、向上贴到上齿龈处发舌尖中阻n音。发音的关键在于指挥自己的舌头作“向前、向上”以及舌尖“顶住上齿龈”动程的方向及最后的落点。要发好in音,可先发好an、en音。延长鼻尾韵.仔细体会舌位最后的落点,并记住该动作,然后再以同样之意识发in音,让舌尖归到同样的位置上,这样就能轻鬆发好in音。有的方亩区中没有后鼻音韵母,所以在学国语后鼻音韵母发音时,常常是为了发出这个以前从未发过的后鼻音而把自己的舌根弄得特别紧张,抬起的部位太靠后了;加之发鼻音的时间过长,因此发出的鼻音显得太夸张、做作。比如发ing音,鼻音发得过长、过于靠后,听起来让人觉得刺耳;反过来,发in音之类的前鼻音时,却显得含糊不清,听起来介乎于前后鼻音之间,甚至于更像后鼻音一些。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知道前后鼻音的发音区别。发前鼻音时,应当把舌体动作的注意力放在舌前部和口腔前部;发后鼻音时,应当把舌体动作的注意力放在舌后部和口腔后部。在练习中可延长鼻韵尾,同时体会自己舌体的动作部位和方向是否正确,以正确的动作带出正确的发音来。
练习
in:
金 林 濒 银 新 亲
紧邻 近亲 信心 濒临 拼音 引进
ing:
京 宁 兵 迎 星 清
精灵 平定 行政 英明 明镜 平静
绕口令
苴月空满天星
望月空,满天星,光闪闪。亮晶晶,好像那,小银灯,仔细看,看分明,大大小小,密密麻麻,闪闪烁烁,数也数不清。
蜻蜒青萍分不清
蜻蜓青,青浮萍,青萍上面停蜻蜓,蜻蜓青萍分不清。别把蜻蜓当青萍,别把青萍当蜻蜓。
指示灯
十字路口指示灯,红黄绿色分得清。绿灯行,红灯停。红灯停。绿灯行。
注:另有一部分国语训练的教材根据韵母开头元音的发音口形特点,将韵母的发音进行了“四呼法”分类。即:开口呼,包括u、o、e、一i(前)、一i(后)、e、er、ai、ei、ao、ou、an、en、ang、eng;齐齿呼,包括:
i,ia、ie、iao、iou、ian、in、iang、ing;合口呼,包括:u、ua、uo、uai、uei、啪、uen、uang、ueng、ong;撮口呼,包括:ii、ne、iian、nIl、iong。本书没有採用这种方法。
第三节国语声调训练
声调是指音节在读音上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这种音高变化具有区别语义的功能。如:grill(鼓励)、gOli(孤立)、gùlì(故里),这三组音节中的声母、韵母完全相同,但仅仅由于它们的音高变化不同就可将其区别为三个意义完全不同的词语。
声调的实际发音叫调值,是声调的“实”,调值也叫“调形”。它指声调的实际念法,即音节读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曲直的具体状况。声调的分类一般是根据调值来划分,同调值的字音归併为同一调类,不同调值的字音分为不同的调类。
声调的分类叫调类,是声调的名。国语有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亦分别称之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国语声调有四个基本调值,它们的音高情况可以用“五度标记法”来具体描写。
竖线分为五度,表示相对音高,竖线中间的线条表示四个调值的音高变化形式。
练习时可以假想:将表中的标有刻度的竖线移到自己的前胸,最高点在锁骨窝处,最低点在腰带上方相当于“横膈”处,由气息压力点在前胸这条假想虚拟刻度的上下滑动,从而耐心体会声调高低升降的变化。
阴平——高平调
发音时,气息压力相对较大,声调最高,声调走势高而平,始终保持在5度,没有升降变化。如“mā(妈)”音高由延到。所以又称为高平调。阴平的整个音势平而柔。整个发音过程中声带绷得较紧。
两个阴平连在一起时,可把第一个阴平稍稍降低,第二个阴平一定要一直保持的高度,不然的话,连续念时声带会越勒越紧,发音效果不佳。国语的声调是“相对音高”,且两字词的“轻重格式”大多为“中重”。后面的音节在听感上準备性要求更高,所以,在不变化音调和调形的前提下,作适当的轻微的调节,会使发音更轻鬆、听感更舒适。但决不允许将第一个阴平发够高度而将第二个音节降低。
如:
八 偷 溜 盖 欺 医 撩
参差 工兵 非洲 丰收 交通 周刊
阳平——高升调
发音时,气息从较弱起,压力逐渐增强。音高从中音升到高音。即从升到。如“má(麻)”。阳平的整个音势是上升,念起来一开始就不太低,愈往后愈升高。声带由最初不紧不
松状态逐渐绷紧,直到很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