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千古逍遥—庄子

(2021-06-27 23:12:06) 百科
千古逍遥—庄子

千古逍遥—庄子

《千古逍遥—庄子》是2008年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暴庆刚。

基本介绍

  • 书名:千古逍遥—庄子
  • 作者:暴庆刚
  • ISBN:9787539248608
  • 页数:287
  • 定价:26 元
  •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4-1

内容简介

在春秋战国这一中国的“轴心时代”里,有一位被称为“一代奇才”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就是庄子。庄子的核心思想就是“追寻逍遥自由”,他以深邃的智慧,告诉我们什幺叫真正的逍遥自由,他为我们展现了“大道”的玄妙;他以锐利的眼光发现,我们其实是陷于自我设定的知识圈套中而不能自拔,所以我们都自以为是,身心疲惫,并为我们指出了跳出这个圈套的智慧良方,使我们超越自我…… 所有的这一切,都指向了一个最终目的:获得逍遥,迈向自由!那就让我们走进庄子、理解庄子,与庄子一起去寻找快乐幸福,跟随着庄子和他的思想一起去追寻逍遥自由!
本书是作者自己对庄子思想的一个思考与整理,本书力图将庄子着作中散见于各处的相似论述进行归类,以为研究庄子思想提供更进一步的帮助。全书分为九章,以“千古奇人千古奇书”开始,全面介绍了庄子“千古逍遥”的思想,有玄妙的大道、有逍遥的境界、有俗见的破除、有处世的智慧、有无为的政治、有善养的妙方、有生死的解脱、有理想的人格。

目录

前言第一章 千古奇人千古奇书一、贫困交加的漆园小吏1.任职漆园2.向监河侯借粮3.穿破烂儿见魏王二、淡泊名利的清高之士1.讥笑邀宠为舐痔2.屡次辞聘三、与名家惠施的交往1.多才的惠施2.有情无情、有用无用之争3.庄子视相位如腐鼠4.庄子过惠施墓四、学识渊博,着书立说五、超然面对死亡1.庄子妻死鼓盆而歌2.庄子要求死后天葬六、郭象重新编订《庄子》七、《庄子》的奇特叙述方式1.假託外人的寓言2.借重长者的重言3.自然无心的卮言第二章 玄妙的大道一、庄子和老子为什幺被称为“道家”二、“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和依据1.我们从哪里来2.“道”是天地万物之母3.“道”是无限永恆的4.“道”是万物存在的根据5.屎尿之中亦有“道”三、“道”无法通过理性的方式进行认识1.知三次问“道”2.“道”不可据为私有3.“道”不可讨论4.少知问“道”于大公调四、如何体认大道1.女偶的修道过程2.颜回坐忘而明道3.齧缺沉睡而悟道4.象罔无心而得道5.捉蝉老人的得道之方6.阳子居得道判若两人7.颜成子游学道的九个阶段第三章 逍遥的境界一、大鹏小鸟哪个更逍遥1.大鹏展翅九万里2.小鸟飞翔树丛间3.小大不可相知4.大鹏逍遥还是小鸟逍遥二、逍遥的两个层次1.相对逍遥2.绝对逍遥3.逍遥的神人、至人、圣人三、摆脱名利追求逍遥1.名利是逍遥的最大障碍2.自忘才能得逍遥3.许由拒绝尧的禅让四、逍遥的心态1.换一种眼光看事物2.水中的鱼儿真快乐3.庄周的蝴蝶梦第四章 俗见的破除一、自然与成心1.大自然的绝响2.是非争论的种种形态3.“成心”是对“道”的亏损二、是非之辨1.人的认识是相对的2.辩论没有胜利者3.统一的标準无法确立4.以道观之是非齐同三、大小之辨1.河伯望洋兴叹2.天地为大毫末为小3.天地不大毫末不小4.世上没有最大与最小5.以道观之大小齐第五章 处世的智慧一、险象环生的黑暗现实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狂人接舆的悲歌3.对社会黑暗的血泪控诉二、入世参政的兇险1.游说君王的艰险2.身为使者的困境3.伴君如伴虎三、“无用”的处世哲学1.“有用”惹来杀身祸2.猴子逞能遭射杀3.树木不材得长寿4.“无用”是最大的“有用”5.支离疏的潇洒四、万全的处世之策1.“乘道德而浮游”2.“虚己以游世”3.远虑可以避祸第六章 无为的政治一、崇尚自然反对人为1.自然的就是最好的2.浑沌的悲哀3.伯乐治马的罪过二、对儒家的猛烈批判1.仁义乱人之性2.三皇五帝治天下越治越乱3.强盗头子对孔子的宣战书4.仁义法度要应时而变5.绝圣弃智大盗乃止6.欺世盗名的儒者三、无为是最好的统治策略1.治理天下莫如无为2.治理天下不要扰乱人心3.黄帝向牧马小童问政4.鸿蒙向云将谈论无为之道5.自然无为下的理想社会第七章 善养的妙方一、庖丁解牛与养生之道二、避免伤害珍视生命1.重生轻天下2.尊生的大王稟父3.为保性命逃君位4.生命贵重国土轻三、顺任自然善养生命1.形神兼养2.养自然之性3.养宁静之心第八章 生死的解脱一、对生死问题的理性思考1.生的短暂、困扰与死的必然2.生死是“时”与“命”3.生死是“气”的聚散变化二、以理化情超脱生死1.安时处顺哀乐不入2.以死生为一体3.死亡是向自然本真的回归4.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第九章 理想的人格一、超尘脱俗的得道之人1.至人2.神人3.圣人4.真人二、德性的光辉1.断足的老师王骀2.忘形而重德的申徒嘉3.知过能改的叔山无趾4.“才全而德不形”的哀骀它5.“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的丑八怪后记

作者简介

暴庆刚,男,1976年生,河北邯郸人,哲学博士,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南京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出版着作1部,编写着作3部,发表论文20余篇。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