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郭兰萍

(2021-06-27 23:11:50) 百科
郭兰萍

郭兰萍

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调查及区划重点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药用植物重点学科带头人,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动态监测组副组长。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郭兰萍
  • 外文名:Lanping Guo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宁夏回族自治区
  • 职业:研究员
  • 毕业院校:中国中医科学院

学习经历

1. 1988.9—1992. 7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学士
2. 1999.9—2002.7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硕士
3. 2002.9—2005.7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学 博士

工作经历

1. 1992.08—1997.04 北京华丰製药厂 中药师
2. 1994.05—2002.08 北京市医药总公司职工大学 讲师
3. 2005.08—2012.12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副研究员/研究员
4. 2006.06—2007.12 中国林业科学院 生物学 博士后
5. 2008.06—2008.11 奥地利Innsbruck University 访问学者
6. 2012.12—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 研究员

学术兼职

中国生态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生态学报》《中国中药杂誌》等杂誌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标準谘询委员会委员。

成果奖励

1. “中药材生产立地条件与土壤微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套用”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2. “道地药材形成机理研究及套用”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
3. “栝楼属的系统演化及其药材的分子标识鉴别研究”获的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八)
4.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有效恢复中药材生产立地条件与土壤微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排名第一)
5.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道地药材研究模式及模型构建”(排名第二)
6. 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道地药材的道地性形成机理研究及套用”(排名第二)

个人荣誉

  1.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2. 2015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3. 2015年,第六届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医药发展奖(中药研究青年奖)
  4. 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 “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中央国家机关妇女工作委员会
  5. 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
  6. 2009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中国青年科技奖”

代表着作

  1. 郭兰萍、黄璐琦、谢晓亮。道地药材特色栽培及产地加工技术规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
  2. 黄璐琦,郭兰萍。中药资源生态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3. 黄璐琦,郭兰萍。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
  4. 黄璐琦、张瑞贤(郭兰萍副主编)。《道地药材理论与文献研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
  5. 黄璐琦,王永炎(郭兰萍副主编)。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
  6. 黄璐琦、王康才(郭兰萍副主编)。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代表性论文

  1. 郭兰萍, 王铁霖, 杨婉珍, 等. 生态农业——中药农业的必由之路[J]. 中国中药杂誌, 2017, 42(1):231-238.
  2. 郭兰萍, 周良云, 莫歌, 等. 中药生态农业——中药材GAP的未来[J]. 中国中药杂誌, 2015, 17:3360-3366.
  3. 郭兰萍, 张燕, 朱寿东, 等. 中药材规範化生产(GAP)10年:成果、问题与建议[J]. 中国中药杂誌, 2014, 07:1143-1151.
  4. 郭兰萍, 黄璐琦. 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的理论框架[J]. 资源科学, 2008, 30(2): 296-304.
  5. 郭兰萍, 陆建伟, 张小波, 等.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範制定[J]. 中国中药杂誌, 2013, 38(7): 937-942.
  6. 郭兰萍, 黄璐琦, 何雅莉. 关于中药材国际标準制定的思考(英文)[J]. China Standardization, 2015, 04:68-72.
  7. 郭兰萍, 黄璐琦, 蒋有绪. “3S”技术在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套用[J]. 中国中药杂誌, 2005, 30(17):1397-1400.
  8. 郭兰萍, 黄璐琦, 吕冬梅. 基于3S技术的中药道地药材空间分析资料库的构建及套用J]. 中国中药杂誌, 2007, 32(17):1821-1824.
  9. 郭兰萍.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实施準备[J]. 中国现代中药, 2009, 11(2): 3-5.
  10. GUO LanPing1, WANG Sheng1, ZHANG Ji2, YANG Guang1, ZHAO ManXi1, MA WeiFeng1, ZHANG XiaoBo1, LI Xuan1, HAN BangXing3, CHEN NaiFu3, HUANGLuQi. Effects of ecological factors on secondary metabolites andinorganic elements of Scutellariabaicalensis and analysisof geoherblism[J], Science China,2013,56(11):1047–1056.
  11. L P Guo, N Heigl, C Krieg, CH Petter, LQ Huang 1, B Kopp, C Wawrosch, GK Bonn, CW Huck.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supported by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and GC-MS for discrimin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fferent species in Achillea genus[J]. Planta Med, 2009, 75(9): 996-997.
  12. Liangyun Zhou, Jian Yang, Guang Yang, Chuanzhi Kang , Wenjuan Xiao, Chaogeng Lv, Sheng Wang, Jinfu Tang, Lanping Guo. Biphenyl Phytoalexin in Sorbus pohuashanensis Suspension Cell Induced by Yeast Extract.[J]. Molecules, 2016, 21(9):1180
  13. Xiuteng Zhou, Manxi Zhao, Liangyun Zhou, Guang Yang, Luqi Huang, Cuiqi Yan, Quanshu Huang, Liang Ye, Xiaobo Zhang, Lanpin Guo, Xiao Ke, Jiao Guo. Regionalization of Habitat Suitability of Masson’s Pine based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Fuzzy Matter-Element Model[J].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
  14. L. P. Guo, L.Q. Huang, X. P. Zhang, V.A. Huck-Pezzei, G.K. Bonn, C.W. Huck. Application of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 as a Tool for Quality Control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J], Current Bioactive Compounds, 2011, 7(2):75-84.
  15. Zhou Jie, Fang Lei, Wang Xiao, Zhang Ji, Guo Lanping, Huang Luqi. Comparison of the volatile compounds of crude and processed Atractylodis rhizome analyzed by GC-MS[J], African 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 2012, 6(28): 2155-2160.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