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是国家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山东省政府和青岛市政府联合共建的高水平特色大学,也是全国获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支持的28所高校之一。
早在1930年建校初期,学校就在理学院建立了动物学专业和植物学专业,同时设立了相应的教学实验室。经过近80年的发展,生物学教学实验室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童第周、张玺、高哲生、林绍文、方宗熙、曾呈奎、李嘉泳、邹源琳、曾省、刘鹹、朱树屏、郑柏林、王祖农、薛廷耀等老一辈生物学家的勤奋耕耘,为中心的建设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 外文名: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marine lifescience
- 所属学校:中国海洋大学
- 成立时间:2003年
概况
中心自成立以来,得到了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学校将世行贷款建设的3190平方米的一期实验教学大楼用于中心建设,组建了12个教学实验室和配套的準备室、精密仪器室等。学校利用世行贷款、“211”工程、“985”工程等建设经费为中心累计投入近3000万元的建设经费,并建立了配套的设备维护维修、中心日常运行、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等专项经费,中心现有设备总值已达2133.28万元,设备更新率为71.4%。学校还将“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调查船和“岙山卫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教学科研基地”纳入中心综合创新实验和实践教学的支撑平台。
中心承担了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部10个专业和全校非生命科学类50个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年均学生人数1773名,总实验人时数22.2万小时,已成为一个现代化、多功能的综合性实验教学中心。
教学理念
(一)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中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协调发展” 的实验教学理念,确定了“以基本实验技能培养为基础,以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索精神培养为依託,以综合科研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和实践套用能力培养为目标;始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能力培养与素质培养相结合、中心内实验教学与中心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验教学定位。
制定出“三个基本、三个综合、三个拓展”的“3×3”实验教学规划,在夯实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通过“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综合,基本技能与科研技能的综合,科研技能与创新能力的综合”,拓展“学生对实验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拓展“学生的科学素质”,拓展“学生实验技能的实践套用能力”。
(二)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
根据实验教学规划,中心以现有的学科资源和科研资源为依託,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创建了三类课程四个层面的“3×4”实验教学体系。
在3类课程中,第1类课程主要开设基础性和综合性实验,重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生命科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以及学生利用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实验技能;第2类课程主要开设科研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教学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科研技能、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以及学生实验技能在科研实践和产业化实践中的套用能力;第3类课程主要开设《生命科学导论》实验,培养非生命科学类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加深他们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增强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在4个教育层面中,“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层面”以各类验证性实验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综合实验技能训练层面”以各类综合性实验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科研创新技能训练层面”以各类创新性实验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实践套用能力训练层面”的实践训练以教学实习、科研实习、科研实训、生产实习和产业化实训为主,拓展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套用能力。
“本实验教学体系中已开设出12门课程,包括71个模组474个实验。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占63.5%。
不同层次的实验课程以及不同层面的教学内容面向的专业不同,教学要求也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要求,利用实验教学网站进行自主选课,不仅充分调动了他们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索性,也促进了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中心紧跟学科发展前沿,积极改革实验技术、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并利用科研项目和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更新率高达38.50%,实验内容更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也形成了自身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中心还高度重视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开设实验,注重启发、讨论和互动式实验教学方法。中心利用现代计算机和网路通讯技术构建了实验教学网路,将各种实验教学资料上网,并利用实时互动实验教学系统,结合多媒体和数码成象等先进技术,建立了网上选课、网路教学、远程实验教学和网上互动教学系统。
为了取得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中心针对不同实验课程及不同教育层面,採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引入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主动探索、积极研究、科学合作,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合作精神和科学素质。
(四)实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考核方法
中心通过长期的研究、改革和实践,建立了一套师生互动的实验教学校果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具体的考评办法。
对学生实验成绩,採用平时实验操作评定、实验结果认定、综合实验和科研能力的综合考核方法,以準确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引导学生由过去单纯的“学习、考试”型向“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科学研究、重在创新”型转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自主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
对实验队伍的综合考评,採用“实验室工作专家委员会”、“实验示範中心建设工作小组”、“中心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和“实验课程小组”进行教学检查、综合问卷、徵集教学情况调查表、网上反馈和组织相关师生召开座谈会等,综合评价队伍成员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该师生互动评价体系,不仅对学生实验成绩进行考核,也对实验队伍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保证了实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中心始终将实验队伍建设作为中心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根据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的原则,採用“稳定、吸引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了一支由31名专职人员和41名兼职人员组成的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实验队伍。
成就
中心坚持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研究与改革。中心教师承担教学改革项目36项,发表教研论文32篇,出版教材24部,获得教学成果奖14项。这些教学成果套用于实验教学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中心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226项,申请并完成科技创新项目60项,发表研究论文13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2项,并在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奖33项。
中心教师承担973、863等国家级课题85项,其它课题115项,科研经费多达4719万元;获得科研成果奖17项;发表科研论文963篇(SCI、EI收录261篇);出版学术专着20余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6项。为中心的高水平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荣誉
1999年,学校通过资源整合组建了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并被评为省级一类基础实验教学实验室。2003年,该中心又被批准为省级生物基础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建设单位;同年,学校以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部为依託,组建了由学校-学部两级管理的海洋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2006年被批准为省级海洋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体制与管理
(一)、实验中心体制
在建制和管理体制方面,中心实行学校和学部两级管理的主任负责制,主任由学校任命。学校与学部成立了“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实验室工作专家委员会”、“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建设工作小组”,直接领导、推进和监督中心的各项建设工作。中心主任为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十一五”863重大项目负责人、博士生导师樊廷俊教授担任。中心成立了实验教学领导小组,下设12个实验课程教学小组,具体负责中心建设、实验教学方案、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计画的制定以及教学管理工作。
(二)、管理模式
中心充分利用网路实验教学资源、师生网路互动系统和现场教学实时互动系统等构建了网路化实验教学平台,实现了实验室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管理。
中心实验教学资源不仅对实验教学实行全方位开放,还对全校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开放和共享。学校为中心划拨了实验教学运行专项经费,并採用专款专用、实报实销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建立了一系列规範化、人性化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运行措施,既保证了中心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也为教师科研和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有效服务,大幅度提高了中心资源的利用率。
中心还通过成立中心实验教学领导小组、建立了师生互动评价体系、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定期召开实验教学研讨会和建立网路实验教学效果反馈系统等构建了一套多途径、多形式的全方位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设备与环境
(一)设备
学校利用“985”工程等各类建设经费为中心投入仪器设备费1544.18万元,增购仪器设备1714台件,并研製了一批自製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的年更新率高达71.4%。
学校还为中心划拨了仪器设备维护维修专项经费,中心建立了一系列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和措施,现有设备的完好率高达99%,利用率已达100%,为中心的高水平实验教学和开放共享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环境
在重点建设实验教学体系、实验队伍、管理模式和仪器设备条件的同时,学校始终把师生安全放在第一位,对中心实验室进行了智慧型化和安全环保型建设,并制定了一系列以人为本的安全和环保设施;实验室设计人性化,实验环境在安全环保方面完全符合国家规定,满足了开放管理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五、特色
中心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改革、勇于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验教学风格和显着的建设特色。
特色1
首次构建出“3×3” 的中心实验教学规划:从“三个基本”、“三个综合”和“三个拓展”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对于加强基础、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激励个性、全面发展和提高素质是一种思路上的突破
特色2
创建了“3×4”的实验教学体系:将开设的12门课程按照层次分为三类,在课程的结构体系上又分为“基础”、“综合”、“科研创新”和“实践套用”四个教育层面。不同类别的实验课程以及不同层面实验内容面向的学生群体不同,教学要求也不相同。在学生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特色3
实验教学与科研项目的完美结合:中心充分利用了教师承担的200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转化出了217个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真正实现了实验教学与科研的上下贯通和有机融合,为实验教学尤其是创新性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
特色4
实验教学体系具有鲜明的海洋生命科学特色: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高水平特色大学,海洋生命科学作为横跨海洋和生命科学的一个交叉性特色学科,已经显示出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心在各项建设工作中紧紧依託现有海洋优势和特色,创建了具有鲜明海洋生命科学特色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在保证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综合创新能力、科学素质和实践套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又引导学生拓展学习了现代海洋生命科学的前沿知识和先进技术,为国家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素质、创新性海洋生命科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