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减笔

(2021-06-27 23:09:44) 百科
减笔

减笔

减笔,与“细笔”对称。中国画技法名。此外,减笔也是一种汉字修辞格,它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有意减少一些汉字的笔画来表意。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减笔
  • 拼音:jiǎn bǐ 
  • 对称:“细笔”
  • 隶属:中国画技法名

词义

减笔(jiǎn bǐ ),减省笔划。 清·江东老蟫 《京本通俗小说跋》:“首行‘京本通俗小说第几卷’,通体皆减笔小写,阅之令人失笑。”
减笔描减笔描
所谓“减笔”,脱胎于白描画法,但仍以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不同的是,减笔的线条打破了白描中锋用笔的画法,中侧锋并用,笔势流畅,转折自如,或粗或细,不拘一格。寥寥数笔,形神毕现,改变了白描人物用线繁複的程式。这种笔简意赅的画法为写意人物画的产生开闢了道路。

描法

减笔描,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画法是用侧锋疾驰行笔,线条富有变化,遒劲有力。减笔者,是高度概括对象。

区别

工笔,亦名“细笔”,属密体,力求缜密细微;减笔则属疎体,力求单纯简括,可舍的儘量捨去。这是“遗貌取神”技法,多一笔不成,少一笔也不成,难度大于细笔。
如南宋梁楷既能细笔,尤善减笔;元代倪瓒的山水竹石,“逸笔草草”,也是减笔。现代黄宾虹说:“笔墨之妙,尤在疎密,密不容针,疎可行舟。然要密不相犯,疎而不离。”又说:“减笔当求法密,细笔宜求气足。”

代表

人物

两宋的绘画是以中国人物画大师石恪开始的,他的减笔人物画开创了中国人物画的先河。他以高度概括的手法创作了大量的人物画,如《二祖调心图》《帝仙对弈图》《寿星图》《五星图》《严君平拔宅升仙图》等。
《二祖调心图》《二祖调心图》
石恪,字子专,郫县人。他的艺术活动主要在后蜀至北宋初期。当时战乱四起,西南地区比较平静,而且在成都蜀王宫中还设立了“翰林画院”,是我国最早的画院机构,对于推动绘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石恪的减笔人物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笔墨上的减少,而是与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有着密切联繫的笔墨精练,是绘画艺术上以少胜多、高度集中、高度概括,笔减意赅地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个性特徵及主次关係。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中评论石恪:“画鬼神奇怪,笔画劲利,前无古人,后无作者”。最后一句虽不一定妥帖,但可以看出石恪在艺术上的高度成就。

画作

《李白行吟图》是南宋画家梁楷存世减笔画的代表作,寥寥数笔,诗人李白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独立苍茫,洒脱疏放,面带微醉,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已酝酿成熟,马上就要脱口而出,而且不吐不快。
《李白行吟图》《李白行吟图》

其他

减笔也是一种汉字修辞格,它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有意减少一些汉字的笔画来表意;从不同的角度看,减笔可分为直接减笔和间接减笔,成字的减笔和不成字的减笔;减笔的构成条件是:被减损的汉字+表示减损意义的汉字+将要减损的部件;运用减笔的心理基础是围绕被减损的汉字来展开联想和想像。
简笔也是现代文学创作的一种技巧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