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古陶瓷修复研究

(2021-06-27 23:09:29) 百科

古陶瓷修复研究

基本信息

古陶瓷修复研究
作者:杨植震、俞蕙、陈刚等着
定价:28元
页数:219页
ISBN:978-7-309-12434-7/G.1613
字数:155千字
开本:32开
装帧:平装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

内容提要

随着大量破损古陶瓷器物的出土,以及艺术品市场的持久需求,古陶瓷修复日益成为考古学、博物馆学及艺术品市场中一项必不可少的专业技术。本书从古陶瓷修复材料的科学研究、古陶瓷修复工艺的探索实践、修复研究相关的专题评述、陶瓷修复技术在其他文物修复中的套用等方面,对古陶瓷修复界出现的突出难题进行探讨。本书利用现代科技分析方法筛选、改良古陶瓷修复材料与工艺,提供较为丰富的陶瓷及其他文物的修复实例,集中展现复旦大学过去三十年在古陶瓷修复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杨植震,男,1935年生,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现代分析方法筛选文物修复材料与工艺、金属文物的保护等。1961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大学化学系。1982—1983年为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访问学者。1987—2004年任复旦大学文物保护实验室主任。1985年至今,在复旦大学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从事文物修复与保护的教学工作。
俞蕙,女,1979年生,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高级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陶瓷修复技术。2004年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硕士毕业留校工作,教授本科生选修课“文物修复”“古陶瓷修复”等。2009—2010年,公派赴法国巴黎第一大学访学交流。
陈刚,男,1969年生,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东京艺术大学文化财保存学博士。主要从事文物保护研究,包括传统造纸工艺的科学研究、纸张老化的机理及其防止、金属文物、古陶瓷的保护等。近年来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约40篇,主持省部级项目5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文物局项目。

目录

复旦大学古陶瓷修复技术发展三十年(代序)
第一章修复材料篇
聚乙烯醇缩丁醛
——古陶瓷修复的快速粘结剂
防止环氧树脂粘结剂泛黄的新措施
——FD-2紫外吸收剂的套用研究
湿度变化对环氧粘结剂固化影响的研究
环氧树脂腻子在古陶瓷修复中的套用
固化温度及填料对文物环氧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古陶瓷修复用丙烯酸仿釉涂料的研究
关于提高丙烯酸光油仿釉层硬度的研究
丙烯画颜料在古陶器修复中的套用
仿金颜料在古陶瓷修复中的套用
古陶器修复的上色材料与工艺
铁红哈巴粉的化学分析和在古陶瓷修复中的套用
水性丙烯类绘画材料在古代瓷器修复中的套用
第二章修复工艺篇
清初青花将军罐的修复纪实
清代中期釉陶“太平有象”尊的修复
汉代釉陶罐修复中的上色和开片製作
浙江竹柄陶豆的修复及沙堆放样法的套用
第三章专题评论篇
现代分析方法在古陶瓷修复中的套用
论古陶瓷修复中上色颜料的选用
国外古陶瓷修复常用粘结剂概述
国外古陶瓷修复仿釉产品综述
试论在古陶瓷修复中有机溶剂的选择
《古陶瓷修复基础》作者评述
第四章古陶瓷修复技术在修复其他文物中的套用
高山族腰刀的材质分析与修复
玉器修复工艺初探
古陶瓷修复技术在修复青铜文物中的套用
附录一:国内外相关文献汇总
附录二:图版
后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