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是2010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霞、徐一千。
基本信息
统计学原理
所属类别
教材 >> 本科 >> 本科经济管理
作者:张霞、徐一千 主编
出版日期:2010年6月 书号:978-7-122-08080-6
开本:16 装帧:平 版次:1版1次 页数:221页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阐述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全书共分十章。具体内容包括统计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抽样推断、动态数列、相关分析、统计指数、统计预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指标。并每章配有“本章小结”和“思考与练习”,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旨在提高学生实践套用能力。
本书主要作为普通高等院校会计、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相关人员的学习、培训教材。
目录
第一章总论/1
第一节统计的产生与发展1
一、统计的产生与发展1
二、统计的含义3
第二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3
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3
二、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4
第三节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4
一、大量观察法4
二、统计分组法5
三、综合指标法5
四、归纳推断法5
第四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6
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6
二、标誌、指标和指标体系7
三、变异和变数9
第五节统计工作过程和基本职能9
一、统计的工作过程9
二、统计的基本职能10
本章小结10
思考与练习11
第二章统计调查/13
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意义、基本要求和分类13
一、统计调查的意义13
二、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13
三、统计调查的分类14
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15
一、确定调查目的15
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15
三、确定调查项目16
四、确定调查时间、调查期限、调查地点和调查方法16
五、拟订调查的组织实施计画16
第三节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17
一、统计报表17
二、普查18
三、抽样调查20
四、重点调查21
五、典型调查21
第四节统计调查资料的检查22
一、调查误差的种类与原因22
二、调查资料检查的方法23
本章小结23
思考与练习25
第三章统计整理/26
第一节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方法26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26
二、统计整理的方法26
第二节统计分组29
一、统计分组的意义和作用29
二、统计分组的种类31
三、分组体系与分组标誌的选择32
四、统计分组方法32
第三节统计分布35
一、统计分布的概念35
二、频数与频率37
三、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37
第四节统计表40
一、统计表的结构40
二、统计表的种类41
三、统计表的设计42
四、编制统计表应注意的问题42
本章小结43
思考与练习45
第四章综合指标/47
第一节总量指标47
一、总量指标的含义及特点47
二、总量指标的作用47
三、总量指标的种类48
四、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49
五、总量指标统计要求50
第二节相对指标50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作用和表现形式50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与计算方法51
三、计算和套用相对指标的原则55
第三节平均指标56
一、平均指标的概念、特点和作用56
二、平均指标的计算57
三、不同分布下各种平均指标的关係66
四、平均指标的计算运用原则68
第四节标誌变异指标68
一、标誌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68
二、标誌变异指标的计算69
本章小结74
思考与练习76
第五章抽样推断/79
第一节抽样推断的一般问题79
一、抽样推断的意义79
二、抽样推断的内容80
三、有关抽样的基本概念81
第二节抽样误差84
一、抽样误差的意义84
二、抽样平均误差85
三、抽样极限误差88
四、抽样误差的机率度89
第三节抽样估计的方法90
一、总体参数的点估计90
二、抽样估计的精度91
三、抽样估计的置信度91
四、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94
第四节抽样组织形式96
一、简单随机抽样96
二、类型抽样98
三、等距抽样100
四、整群抽样102
五、多阶段抽样104
本章小结106
思考与练习109
第六章相关分析/112
第一节相关分析的意义和种类112
一、相关分析的意义112
二、相关关係的概念113
三、相关关係的种类113
四、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114
第二节简单线性相关分析115
一、相关表的编制115
二、相关图的编制116
三、相关係数的计算117
第三节回归分析120
一、回归分析介绍120
二、简单线性回归方程121
三、估计标準误差123
四、估计标準误差和相关係数的关係124
本章小结125
思考与练习127
第七章统计指数/130
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意义、作用和分类130
一、统计指数的意义130
二、统计指数的作用131
三、指数的分类131
第二节综合指数132
一、数量指标指数的编制方法133
二、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方法134
第三节加权平均指数136
一、加权算术平均指数136
二、加权调和平均指数137
第四节几种常用的经济指数139
一、工业生产指数139
二、消费者价格指数和零售物价指数140
三、股票价格指数140
四、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141
五、产品成本指数141
第五节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142
一、指数体系及其作用142
二、因素分析法142
第六节指数数列148
一、指数数列的概念及种类148
二、环比指数数列和定基指数数列148
三、可变指数数列和不变指数数列148
本章小结149
思考与练习150
第八章动态数列分析/153
第一节动态数列的意义和种类153
一、动态数列的意义153
二、动态数列的种类154
三、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155
第二节现象发展的水平指标156
一、发展水平156
二、平均发展水平157
第三节现象发展的速度指标161
一、发展速度161
二、增长量162
三、增长速度163
四、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164
五、速度与水平指标的结合运用166
第四节现象变动的趋势分析167
一、现象变动趋势分析的意义167
二、长期趋势的测定168
三、季节变动的测定174
本章小结178
思考与练习181
第九章统计预测/185
第一节预测及定性预测185
一、预测概述185
二、定性预测185
三、德尔菲法186
四、因素列举法187
五、主观机率法187
六、指标分析法188
第二节趋势线预测法188
一、趋势线预测概述188
二、直线趋势预测188
三、抛物线趋势预测190
第三节指数平滑预测法191
一、移动平均法191
二、指数平滑法193
第四节季节分析预测法195
本章小结198
思考与练习199
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指标/201
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般问题201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作用和地位201
二、世界上两大核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203
三、建立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必要性204
四、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结构205
第二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经济指标208
一、总产出、中间投入和增加值209
二、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210
三、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生产净收入212
四、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和国民可支配净收入212
五、固定资产损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213
六、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总额213
七、总储蓄和净储蓄214
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常用的分析指标214
一、国民生产分析指标214
二、收入分配分析指标215
三、最终消费和投资分析指标216
本章小结217
思考与练习218
附录常态分配机率表/219
参考文献/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