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

(2021-06-27 23:08:44) 百科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是依託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建立的重点实验室,2011年成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
  • 外文名: Institute of Earthquake Science CEA
  • 成立时间:2011年12月
  • 研究方向:对地震全过程的观测与模拟研究

1.实验室简介


我国地震灾害具有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和灾害重的特点。《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防震减灾能力达到中等已开发国家水平”。而对于地震预测预报这一世界性科学难题,建设与这一国家目标相适应的地震预测预报能力,任务十分紧迫和艰巨。
设立我国第一个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将为地震预测理论方法的科学研究提供实验条件支撑,并将成为向国内外开放的地震预测科技创新的实验研究平台,也将为培养地震预测科学研究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按照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建设要求,整合地震预测研究所优势科研力量,围绕最大限度解决地震预测基础科学问题的根本宗旨,瞄準国际地震科学技术前沿领域,开展高水平的地震预测科学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坚持突出特色,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发挥地震预测科学研究在防震减灾中的基础和关键作用。
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是在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的地震观测技术、数字地震学和地震前兆机理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旨在通过立体观测和实验获取孕震过程的多学科参数、研究地震前兆机理,发展我国大陆强震预测理论、模型和方法,开展地震数值预测的模拟实验,推动由经验预测向数值预测发展,达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通过三年的努力,建立起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构架,初步实现地震数值预测实验研究,基本具备支撑地震预测科学研究的实验条件,地震预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初见成效,成为向国内外开放的开展高水平地震预测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的实验研究创新基地。

2.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组成


主 任: 张国民
副主任: 江在森
委 员: 丁国瑜 陈 颙 马宗晋 石耀霖 任金卫
闻学泽 杜建国 高 原 陈晓非 黄清华
孙文科 刘启元 马胜利 何昌荣 杨建思
丁志峰

3.实验室单元设定


根据发展需求、研究目标和主要任务,将实验室整体规划为两个研究单元。纵向上加深各个研究课题的探讨,培养专门研究人才,横向上加强各研究单元之间的合作,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建立一个可以支持综合开展地质学、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大地测量学、信息学、统计学等多学科地震预测研究的实验室,促进地震预测从经验模式向动力地震预测模式发展。

4.进展情况

工作信息 2012年 第1期 地震预测实验室列入首批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
工作信息 2012年 第93期 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召开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工作信息 2013年 第105期 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2013年年中检查会议召开
震预函〔2012〕160号 关于报送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2012年度总结和2013年度工作计画的函
(1)研究工作和成果
按照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3年发展规划,2012年度主要任务是搭建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构架,谋划实验室发展战略,组建实验室的科研人员队伍,整合实验室的科研项目和实验设备,推进资源最佳化配置,为实验室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司的支持和指导下,通过一年的努力,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完成了基本构架建设,依据实验室的定位、方向和任务,建立了孕震环境与介质物性演化研究、地震变形过程研究、地震前兆机理研究和地震数值预测方法研究等4个研究单元,围绕最大限度解决地震预测基础科学问题的根本宗旨,开展了地震过程的观测与模拟研究,发展地震观测技术,地震预测理论、技术和方法,探索地震数值预测研究,进一步发挥地震预测科学研究在防震减灾中的基础和关键作用。
据初步统计,本年度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课题)38项,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画4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4项。本年度新增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课题)22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画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项。实验室科研人员本年度发表科研论文49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6篇,EI检索论文5篇。由于实验室成果标注规定的管理办法制定较迟,SCI检索论文中以实验室名义发表的有4篇,其它的以预测所名义发表。
(2)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积极开展国际间的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邀请了来自挪威的Valérie_Maupin教授,美国的钮凤林教授、刘澜波教授、彭志刚副教授等知名专家来所讲学,开展学术交流。
邀请朝鲜地震局的金荣日副研究员访问实验室,就相关地震学问题进行了交流。
2012年,出访了俄罗斯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日本JAMSTEC的地球演化研究所,对中国台北的“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所”进行了工作访问并开展研究合作,参加了在巴林召开的第15届IWSA(国际各向异性研讨会)和韩国济州岛召开的东亚地震研讨会,即将参加12月份在美国召开的AGU。
参加第10届海峡两岸空间太空科学研讨会议;参加第三届西藏、新疆和西伯利亚多手段观测和解释国际研讨会,并担任一个专题的主持;参加美国地球物理协会2012秋季会议,并做口头报告; 1人次完成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的进修;接待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人员来所访问1人次。
邀请美国德克萨斯技术大学的马艳章教授进行孕震机理方面的合作研究,继续执行预测所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岩石力学方面的合作。杜建国研究员参加了AOGS-AGU联合大会并作了学术报告,组织参加了“地质灾害地球化学调查与监测” 分会(SE104:Geochemical Investigations/Monitoring of Geohazards)。
开展了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地震数值预测单元的规划和组织开展实验研究的研讨工作,今年8月22日由预测所组织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石耀霖院士,地壳应力研究所陆远忠研究员、陈连旺研究员,台网中心刘杰研究员,预测所资深专家张国民研究员和江在森研究员等参加的地震数值预测研讨会,蔡晋安副所长主持会议,会议形成了一些很好的研究构想和开展合作研究的意向。
(3)实验室本年度与上一年度产出情况对比
2012年为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成立第一年,与参加实验室工作的8个研究室的上一年度产出情况对比:上一年度8个研究室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课题)33项;发表科研论文43篇,其中SCI检索论文8篇,EI检索论文6篇,培养研究生12名。实验室成立后,本年度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课题)38项;发表科研论文49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6篇,EI检索论文5篇。培养博士生4名,硕士生15名。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