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广场舞协会是漳州市广场舞爱好者自愿组成的民众性、专业规範、非营利性的公益社团机构,受登记管理机关漳州市民政局的监督管理,在漳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广新局等单位的指导下开展漳州市民众性广场文化活动。协会始终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推动民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漳州市广场舞协会成立于2014年12月。现有会员单位420个,会员人数26056人,是目前福建省内最大的协会组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漳州市广场舞协会
- 外文名:Zhangzhou square dance association
- 成立时间:2014年12月
现代广场舞
广场舞蹈是舞蹈艺术中最大的一个子。广场舞蹈是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特殊的表演形式、热情欢快的表演内容、以集体舞为主体来表演的舞蹈形式。广场舞不单纯是民间舞,广场舞蹈应该以表演形式来划分,而不应该从舞蹈种类上划分。舞蹈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发展(把广场舞作为一个舞种来作定义本是狭隘的)。广场舞是一种表演形式,而不是一个舞种,民间舞在广场舞蹈中比重比较大。据艺术史学家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是舞蹈,而且广场舞又是舞之母。广场舞蹈源于社会生活,产生在人民民众之中,民众是广场舞的创作者和表演者。中国有五十多个民族,单汉民族就有千千万万个广场舞蹈形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广场舞蹈形式。
舞蹈是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形式。舞蹈早在人类语言还未产生以前,人类就利用舞蹈来交流感情,庆祝胜利。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民民众创造了广场舞蹈,发展了广场舞蹈,使这一民间艺术之花深深扎根于广大民众的社会生活之中。
广场舞的功能和表演区域发生重大了变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政府在县以上城市建立了许多文化广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广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广场文化重要表现形式的广场艺术,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广场舞蹈悄然发生的大变化,广场舞从乡村走进城市,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
当代广场舞融入现代舞蹈意识、行为和形式,从而形成具有现代广场舞蹈的风格。21世纪的广场舞,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肯定,大家都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互动也为广场舞增加了许多的乐趣。广场舞作为在现代城市广场发展的产物,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成为了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它一方面反映着城市社区的完善程度,一方面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和象徵。
协会的发展
漳州市广场舞协会坚持公益、贴近民众。在共建富美漳州、构建和谐社区、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协会是一个城市积极向上的面貌,是一个城市活力四射的形态。在娱乐生活的同时带动了全民健身的热潮,深受广大百姓的热爱。
漳州市广场舞协会广泛的关注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潜在广告价值。通过广场文化的平台必将对企业品牌形象、产品推广都起到全方位的宣传效果。
我们相信健康向上的民众文化活动一定引领漳州全市人民阔步走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轨道上,站在新高度,全力建设又富又美新漳州。
关于协会领导
名誉会长
曾晓玲
会长
黄少娜
常务副会长
郑斌
副会长
戴炳虹、饶箐、张缤、陈秋红、苏美贤、吴爱群
常务理事

张玲、王琳琳、黄炳灵、唐娟华、林清云、蔡菲菲、陈彬彬、林伟杰、韩晓羽、张帆、黄少芬、张志颖、林翠卿、蔡志娟、杨宇、欧仕晞、陈湘玲、林婷、周彬敏、郑隽斌、陈雅芬、谢林莉、陈莉娜、徐晓蔚、肖雪云、黄丽萍、陈雅玲、何溪源、陈智煌、张金梅、李素华、陈木坤、林璐、唐丽真、方秀惠、吴芳、沈淑芳、谢丽金、王莉萍、吴祥明、詹日红、吴曙静、蔡亚云、黄继承、孙丽坤、蔡正娟、林智勇、卞月华、郑李珠、吴美英、林春英、高丽华、郑丽明、邱振坤、钟丽君、林丽惠、林素梅、林海霞、黄淑惠
机构事件
2019年12月16日,根据《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民政部令第60号)第十一条规定,漳州市广场舞协会等社会组织因2年以上(含2年)未按照规定时限和要求向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报送年度工作情况履行年检义务或年检不合格等原因,被列入活动异常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