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岩土与隧道工程研究所

(2021-06-11 14:14:00) 百科

岩土与隧道工程研究所

岩土与隧道工程研究所隶属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成立于2000年,由原土力学教研室与隧道教研室合併而成。2016年公路学院系所调整,岩土与隧道工程研究所与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所重新整合,形成了当前岩土与隧道工程研究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岩土与隧道工程研究所
  • 外文名:Institute of geotechnical and tunnel engineering
  • 隶属单位:长安大学
  • 隶属学院:公路学院

发展历史

岩土与隧道工程专业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早在1978年,顾安全教授主持完成的“上埋式管道及洞室垂直土压力理论研究”既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84年,该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成为了国内最早培养工科外籍留学生的学科;1988年,隧道工程专业开始招收本科学生。进入新世纪以来,岩土与隧道工程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3年,岩土与隧道工程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现拥有桥樑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减灾防灾及防护工程三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人才结构

岩土与隧道工程研究所现任所长为冯忠居教授,副所长为王亚琼教授和张宏光副教授,研究所现有专任教师53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9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17人、工程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5人,含特聘院士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4人、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2人、交通部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3人、交通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其他省部级学术称号获得者8人。

科研概况

岩土与隧道工程学科是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公路桥樑与隧道重点实验室的载体,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同时也是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在公路岩土与隧道方面开展了大量理论和工程套用研究,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交通行业重点攻关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上百项大型科研课题,年均到款经费达到5000万元,形成和发展了公路岩土工程和公路隧道工程两个稳定的学科方向。岩隧所师生在共同完成大量研究课题的过程中,积极撰写高水平学术论文,申报各类高层次科技进步奖与专利技术。
近十年,研究所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24项;近四年来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发表高水平SCI和EI论文数量近200篇,编写专着与教材13部。岩土与隧道工程研究所经历六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经过十几年的“211”工程建设,培养了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承担或参与了一大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如“国家科技攻关(支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973”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与联合攻关课题,并在此基础上已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和理论体系。
考虑岩土与隧道工程学科的具体发展现状、发展方向、技术理论、行业需求等各方面因素,本学科当前的研究方向主要为:1、公路特殊土基本特性与工程套用;2、公路不良地基处治方法与理论;3、公路构筑物与介质相互作用机理与设计计算理论;4、海洋环境大型桥樑深基础及新型基础的设计计算理论与方法;5、公路隧道围岩特性及结构设计理论;6、公路岩土与隧道灾害防治理论与方法;7、长大公路隧道通风及防灾控制技术;8、地下工程与环境岩土工程;9、工程结构防灾减灾工程;10、公路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与技术。

研究生教育

岩土与隧道工程所现有岩土工程、隧道工程和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三个专业方向。面对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公路学院制定了《公路学院研究生培养实施细则》,本所制定了详细的课程建设体系,修改并完善了岩土工程专业、隧道工程专业和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学术性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型硕士和岩土工程和隧道工程博士、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博士培养计画,各个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定包括:公共学位课、基础理论课、专业学位课、专业选修课等。
本所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几代师生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在强化特色同时,不断拓宽研究领域,研究主要涵盖以下方向:特殊土性状及工程套用;软粘土力学基地及处理;岩土体动力学理论与技术;深基础与新型基础;边坡与防护工程;地下工程与环境岩土工程;地下工程与公路隧道工程;公路隧道结构理论;公路隧道运营环境;公路隧道机电工程;捷运工程与盾构技术;地下结构长期性能与公路隧道维护;道路防灾减灾;灾害评价与管理;工程结构防灾减灾工程;地下工程防灾减灾工程。
本所已拥有硕士生导师38人,博士生导师10人。自学科建立以来已培养了50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

教学科研平台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实验内容涉及到隧道工程勘测设计、隧道结构计算与分析、隧道施工、隧道工程试验与检测技术、隧道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实验内容包括:TSP探测隧道前方不良地质分布、红外探水仪探测隧道围岩富水情况、雷射断面仪检测隧道断面轮廓、锚桿抗拉拔试验、周边位移量测、围岩内部位移量测、围岩压力量测、支护结构内力量测、地质雷达探测衬砌厚度及背部空洞、隧道风速、风压测定实验、CO/VI浓度测定实验、照明效果试验等。
岩土与隧道工程实验平台是由土工实验楼、隧道通风实验室和渭水大比例尺沉降平台三部分组成。实验室已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大型设备总值 1229.8万元,总建筑面积4637平方米。近五年来,实验室引进了多台大型设备,其中包括“空心圆柱扭剪实验系统”、“岩石三轴蠕变剪下试验机”、“非饱和土三轴实验系统”等设备;土工实验楼组建了实验室门禁监控管理系统。
实验室主要承担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桥樑与隧道工程、公路工程管理领域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实验和对外开放等试验教学任务,每年为上述本科专业约600名大学生开设试验教学课程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条件,为200余名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岩土与隧道工程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提供论文研究试验服务。

国际交流

分别与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大学、普渡大学、密西根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韩国仁川大桥技术中心、日本国土交通省空港技术研究所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签署了校际合作协定,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双边交流与合作关係,包括互派专家讲学、访问学者合作研究,合作培养研究生等。(2015.4.08,香港科技大学赵吉东博士,在岩隧所做了“岩土工程的多尺度计算解决方案”的学术报告(Novel Multi-scale Modeling Solution to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5.5.26,科林博士,科林集团公司执行长(Dr. James G. Collin President, The Collin Group)访问我所并做了“Lessons Learned from MSE Failures”的学术报告;2015.5.27,堪萨斯大学韩杰教授(Professor Jie Han)做了特殊条件下的加筋挡墙的设计的学术报告“Design of Mechanically Stabilized Earth (MSE) walls under special conditions”;2017 5.18,法国里昂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实验室、摩擦学与动态系统实验室狄贝南(Hervé Di Benedetto)教授来我所进行了交流和座谈,我所部分教师参加了座谈,会后做了“Advanced Testing and modelling of Granular materials with and without viscous glue: Research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的学术报告;2017.6.12,国际知名的岩土工程专家,美国戴顿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任,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的会士(Fellow)Robert Liang(梁应科)教授来我所进行了交流和座谈,我所部分教师参加了座谈,会后做了“Long Term Validation of an Accelerated Polishing Test Procedure for HMA Pavement”学术报告。)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