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增强数据速率的GSM演进技术:EDGE网路

(2021-06-11 13:50:00) 百科
增强数据速率的GSM演进技术:EDGE网路

增强数据速率的GSM演进技术:EDGE网路

《增强数据速率的GSM演进技术:EDGE网路》介绍了EDGE的发展演进过程及相关的系统架构,详细描述了EDGE的相关技术,如物理层技术、链路级技术和RLC/MAC层技术,重点突出了EDGE技术相对于GPRS技术的增强之处;详细分析了EDGE网路在各种环境下的系统性能,并与GPRS网路性能进行了比较;同时从理论和实际工程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EDGE网路的部署、规划和最佳化过程;重点探讨了EDGE现网规划最佳化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典型案例和问题。另外,《增强数据速率的GSM演进技术:EDGE网路》还对EDGE网路的典型业务套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如手机电视业务和IMS业务。

基本介绍

  • 书名:增强数据速率的GSM演进技术:EDGE网路
  • 页数:362页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年1月1日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基本信息

丛书名: 现代通信网实用丛书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ISBN: 9787121077630
条形码: 9787121077630
产品尺寸及重量: 23.4 x 18.2 x 1.6 cm ; 522 g
ASIN: B001P817O4

目录

第1章 GPRS简介
1.1 GPRS的逻辑网路架构
1.2 GPRS的传输平面和信令平面
1.2.1 传输平面
1.2.2 信令平面
1.3 无线接口
1.3.1 物理层
1.3.2 无线资源管理(RRM,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1.3.3 小区重选
1.4 GPRS移动性管理
1.4.1 GMM状态
1.4.2 GPRS MS分类
1.4.3 移动性过程
1.5 PDP上、下文管理
1.6 GPRS骨干网
1.6.1 GTP-U
1.6.2 GTP-C
1.7 GPRS中的CAMEL
1.7.1 移动通信市场的演进
1.7.2 GPRS CAMEL的业务架构
1.7.3 GPRS CAMEL业务流程
1.8 3GPP的组织
第2章 EDGE概述及其发展状况
2.1 EDGE简介
2.2 全球EDGE市场发展概况
2.2.1 EDGE的发展路标
2.2.2 EDGE的市场推广阶段
2.2.3 EDGE的实质运营阶段
2.3 EDGE业务和套用
2.3.1 EDGE的典型特徵
2.3.2 EDGE的技术优势
2.3.3 EDGE MS能力
2.3.4 EDGE承载的业务与热点业务
2.4 EDGE发展的市场特徵
2.4.1 EDGE全球市场发展不平衡
2.4.2 製造商为EDGE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2.4.3 EDGE市场发展由冷渐热
2.5 EDGE市场发展的驱动力
2.5.1 用户对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
2.5.2 EDGE能够暂时满足运营商提升网路速率的需求
2.5.3 EDGE部署具有成本的相对优势
2.5.4 EDGE在3G演进路线中的角色发生变化
2.6 EDGE的基本原理
2.6.1 EDGE基础
2.6.2 增强的调製方式
2.6.3 链路质量控制
2.6.4 EDGE中RLC/MAC的改进
2.6.5 EDGE的RLC数据块格式
第3章 EDGE的物理层技术
3.1 调製
3.1.1 GMSK调製
3.1.2 8PSK调製简介
3.2 发射侧的RF特性
3.2.1 MS功率分类
3.2.2 调製频谱
3.2.3 脉冲的功率和时间
3.3 接收侧的RF特性
3.3.1 EDGE的灵敏度和干扰性能
3.3.2 8PSK的额定差错率
3.3.3 调製检测
3.4 EDGE物理层所涉及的问题
3.4.1 差分GMSK信号的产生
3.4.2 8PSK信号的产生
3.4.3 EDGE发射机的RF约束
3.4.4 GMSK解调
3.4.5 8PSK解调
第4章 EDGE的链路适应技术
4.1 信道编码机制
4.1.1 EDGE的PDTCH信道编码
4.1.2 其他信道的信道编码
4.2 链路质量控制机制
4.2.1 链路质量控制测量
4.2.2 增加冗余机制
4.2.3 链路自适应机制
4.3 场景介绍
4.3.1 下行链路中的IR机制
4.3.2 链路自适应的实现
第5章 EDGE中的RLC和MAC层技术
5.1 与TBF建立相关的新RLC/MAC的过程
5.1.1 上行TBF的建立
5.1.2 下行TBF的建立
5.2 RLC数据块的传输
5.2.1 RLC视窗大小
5.2.2 确认点阵图的压缩
5.2.3 下行确认报告的扩展轮询机制
5.3 GPRS和EDGE的复用
第6章 EDGE的部署规划和最佳化
6.1 EDGE的网路部署策略
6.1.1 GSM运营商的EDGE部署策略
6.1.2 TDMA运营商的EDGE部署策略
6.2 EDGE的网路规划
6.2.1 EDGE的无线网路规划
6.2.2 EDGE的无线网路规划过程
6.2.3 EDGE的传输网路规划
6.2.4 EDGE的核心网规划
6.3 EDGE的网路最佳化
6.3.1 EDGE网路最佳化原则与目标
6.3.2 EDGE无线网路最佳化
6.3.3 EDGE传输网最佳化
6.3.4 小区重选最佳化
6.3.5 容量最佳化
6.3.6 干扰最佳化
6.4 EDGE性能的提升
第7章 EDGE现网规划与最佳化案例分析及常见问题定位
7.1 EDGE网路资源评估与配置
7.1.1 PCU资源配置评估
7.1.2 Gb接口资源配置
7.1.3 PDCH配置算法
7.2 GPRS和EDGE网路KPI评估体系
7.2.1 GPRS IP吞吐率(下行与上行)
7.2.2 EDGE IP吞吐率(下行与上行)
7.2.3 IP传输中断比(下行)
7.2.4 IP传输中断比(上行)
7.2.5 GPRS中每PFC的LLC容量大小(下行与上行)
7.2.6 EDGE中每PFC的LLC容量大小(下行与上行)
7.2.7 EDGE使用率(下行与上行)
7.2.8 干扰性能指标——CS-1~CS-2无线链路吞吐率(下行与上行)
7.2.9 干扰性能指标——EDGE无线链路吞吐率(下行)
7.2.10 干扰性能指标-EDGE无线链路吞吐率(上行)
7.2.11 干扰性能指标——异常释放的TBF百分比(无线原因,下行)
7.2.12 容量性能指标(CCCH)——寻呼丢失
7.2.13 容量性能指标(CCCH)-PAGE拥塞
7.2.14 容量性能指标(PCU)——GSL负荷>80%
7.2.15 容量负荷性能指标(PCU)——RPP负荷> 80%
7.2.16 容量性能指标(PCU)——RPP拥塞
7.2.17 容量性能指标(PCU)——PCU拥塞率
7.2.18 容量性能指标(多时隙利用)——GPRS多时隙利用比
7.2.19 容量性能指标(多时隙利用)——EDGE多时隙利用比
7.2.20 容量性能指标(多时隙利用)——每TBF最大时隙预留数
7.2.21 容量性能指标(PDCH)——PDCH分配失败率
7.2.22 容量性能指标(PDCH)——小区平均分配PDCH数
7.2.23 容量性能指标(PDCH)——小区平均激活PDCH数
7.2.24 容量性能指标(PDCH)——(B、G、E)-PDCH信道共享率(下行与上行)
7.2.25 容量性能指标(PDCH)——E-PDCH信道共享率(下行与上行)
7.2.26 容量性能指标(PDCH)——两次预清空间的TBF平均存活时长(下行)
7.2.27 容量性能指标(PDCH)-PDCH分配拥塞率(TBF建立成功率,下行与上行)
7.2.28 移动性性能指标——路由区间小区重选时间比(下行)
7.2.29 移动性性能指标——路由区内小区重选时间比(下行)
7.3 GPRS和EDGE网路的网路最佳化流程
7.3.1 干扰
7.3.2 移动性
7.3.3 容量
7.3.4 解决下行IP吞吐率低的工作流程
7.4 常见问题定位
7.4.1 由于TCH拥塞造成无法接入
7.4.2 所有TBF被完全预清空
7.4.3 多时隙分配不足
7.4.4 PDCH共享过多
7.4.5 RPP拥塞造成PDCH资源不足
第8章 EDGE的网路性能
8.1 EDGE网路的关键性能指标(KPI)
8.1.1 可靠性
8.1.2 吞吐量
8.1.3 延时
8.1.4 网路负荷
8.1.5 时隙利用率
8.1.6 时隙容量
8.1.7 TBF阻塞率
8.1.8 吞吐量减少因子
8.1.9 频谱效率
8.2 GPRS和EDGE的链路性能
8.2.1 简介
8.2.2 GPRS和EDGE的峰值吞吐量
8.2.3 RF损害
8.2.4 干扰受限的性能
8.3 GPRS和EDGE的无线资源管理
8.3.1 轮询和确认策略
8.3.2 GPRS和EDGE的链路自适应算法
8.3.3 EDGE的信道分配
8.3.4 EDGE的调度器
8.3.5 EDGE与GPRS的复用
8.3.6 功率控制
8.4 GPRS的系统容量
8.4.1 简介
8.4.2 模型与性能测量
8.4.3 独立无跳频频段下的GPRS性能
8.4.4 独立跳频频段下的GPRS性能
8.4.5 QoS準则下的GPRS谱效率
8.5 EDGE的系统容量
8.5.1 简介
8.5.2 模型和性能测量
8.5.3 单独频段、无跳频採用链路自适应的EDGE性能
8.5.4 单独频段、具有跳频的EDGE性能
8.5.5 QoS準则下的频谱效率
8.6 语音和数据混合业务容量
8.6.1 尽力而为业务
8.6.2 相对优先权
8.6.3 数据传输速率保证业务
8.6.4 爱尔兰转换因子
8.7 EDGE网路的现网测试性能
8.7.1 EDGE的测试背景
8.7.2 EDGE测试环境
8.7.3 EDGE测试结果分析
8.7.4 EDGE测试结论
第9章 EDGE的杀手套用:手机电视业务
9.1 引言
9.2 手机电视的实现方式
9.2.1 地面数字广播方式
9.2.2 卫星广播方式
9.2.3 蜂窝行动网路方式
9.2.4 几种实现方式的比较
9.3 手机电视的主要技术
9.3.1 主要技术标準
9.3.2 实现手机电视的技术条件
9.4 EDGE系统中的手机电视业务
9.4.1 系统架构
9.4.2 信令流程
9.4.3 行动网路中MBMS
9.5 业务模式和套用环境
9.5.1 行业政策和产业标準
9.5.2 市场动向和运营模式
9.5.3 国内外手机电视发展状况和影响因素
9.5.4 发展手机电视的策略建议
9.6 手机电视市场的发展
9.6.1 市场发展现状
9.6.2 可观的发展前景
9.7 手机电视运营模式分析
9.7.1 手机电视运作模式
9.7.2 手机电视的阶段化运营策略分析
9.8 需要关注的问题
9.8.1 管制问题
9.8.2 技术成熟问题
9.8.3 手机成本及资费问题
9.9 手机电视产业未来发展思考
第10章 EDGE网路支持的IMS通信业务
10.1 3GPP的CSICS业务
10.1.1 CSICS的系统架构
10.1.2 多媒体电话的互操作
10.1.3 3GPP CSICS业务实例:WeShare业务
10.2 OMA POC(一键通)
10.2.1 OMA PoC R1标準
10.2.2 OMA PoC R1架构
10.2.3 OMA PoC语音突发控制
10.2.4 OMA PoC会话建立方法
10.2.5 OMA PoC和PDP上下文的建立
10.2.6 OMA PoC媒体问题
10.2.7 OMA PoC Rlease 2
10.3 OMA即时讯息
10.3.1 OMA即时讯息架构
10.3.2 即时讯息模式
10.3.3 OMA即时讯息媒体类型
10.4 呈现和列表管理
10.4.1 简单呈现
10.4.2 列表管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