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线化管理和信息距离理论》是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池忠仁、王浣尘。本书提出了基于公众信息距离的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直接定量测度模型,并定量比较了格线化与非格线化城市电子政务流程。
基本介绍
- 书名:格线化管理和信息距离理论
- 作者:池忠仁、王浣尘
- ISBN:9787313052568
- 类别:政治/军事
- 页数:275
- 定价:35.00元
-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8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用纸:胶版纸
内容简介
《格线化管理和信息距离理论: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管理》以格线化管理理论和信息距离理论两大管理创新和理论突破为基础,构建了基于格线化管理的城市电子政务流程发展模式,进而探讨了格线化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的实施实现策略,并结合具体套用实例对前述理论研究成果作了印证与比较。
《格线化管理和信息距离理论: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管理》首次将格线化管理理论和信息距离理论套用于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的研究,作者希望这些探索性研究能对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我国城市电子政务流程设计最佳化以及实施套用提供更好的理论、方法、模型与策略支持。
编辑推荐
《格线化管理和信息距离理论: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管理》可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领域的管理及研究人员使用,亦可作为高校信息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师生的研究及参考用书,还可为政府机构研究及实践人员进行政务流程变革提供一种全新的模式和视角。
作者简介
池忠仁,浙江金华人。2008年5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师从我国着名系统工程专家王浣尘教授。主要从事电子政务、组织机构变革以及业务流程再造等领域的研究。目前已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多项课题,并在国内《系统管理学报》、《工业工程与管理》、《情报科学》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篇。王浣尘上海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研究,是我国系统工程领域的着名专家。主要研究方向:系统化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和工程管理,系统方法论及其套用,以及决策分析方法及其套用等。合计主持国家、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项目5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50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100余篇),出版专着和教材8本。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问题与方法
1.3.1 研究问题
1.3.2 理论方法
1.4 本书内容与结构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研究与发展综述
2.1 引言
2.2 电子政务研究发展综述
2.2.1 电子政务研究综述
2.2.2 电子政务实践综述
2.3 电子政务流程研究综述
2.3.1 城市电子政务基本框架
2.3.2 电子政务流程设计研究综述
2.3.3 电子政务流程变革研究综述
2.4 电子政务测度评估综述
2.4.1 国外电子政务测度评估体系
2.4.2 国内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体系
2.5 已有研究述评
2.5.1 当前研究实践成果
2.5.2 当前研究存在问题
2.6 研究思路重点
2.6.1 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研究思路
2.6.2 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研究重点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格线技术与格线化管理实践探索
3.1 引言
3.2 格线技术发展综述
3.2.1 格线
3.2.2 格线计算
3.2.3 格线体系结构
3.2.4 格线技术简评
3.3 格线技术套用综述
3.3.1 格线技术主要套用行业
3.3.2 国外格线技术发展套用
3.3.3 国区域网路格技术发展套用
3.3.4 格线技术套用前景展望
3.4 格线化管理实践探索
3.4.1 北京东城区的城市格线化管理实践
3.4.2 上海的城市格线化管理实践
3.4.3 城市格线化管理实践与格线技术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格线化管理的若干理论研究
4.1 引言
4.2 研究基础与主要议题
4.2.1 格线技术的启示
4.2.2 格线化管理实践的借鉴
4.2.3 格线化管理的主要议题
4.3 格线化管理内涵探讨
4.3.1 格线化管理的不同观点
4.3.2 格线化管理的基本特徵
4.3.3 格线化管理的分级探讨
4.4 格线化管理系统结构
4.4.1 格线化管理的系统结构
4.4.2 格线化管理系统结构的动态变化
4.5 格线化管理流程研究
4.5.1 格线化管理的流程(信息流、物流、运作流)
4.5.2 格线化管理流程的信息距离
4.6 格线化管理模型探讨
4.6.1 组成单元与业务流程
4.6.2 简单格线化管理模型
4.6.3 複杂格线化管理模型
4.7 格线化管理实施思路
4.7.1 格线化管理实施的基本思路
4.7.2 格线化管理功能模组的探讨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格线化管理的城市电子政务流程构建研究
5.1 引言
5.2 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现状特徵
5.2.1 组织结构理论及实践问题
5.2.2 城市政府层次结构分析
5.2.3 当前城市电子政务流程分析
5.2.4 当前城市电子政务流程最佳化分析
5.3 格线化城市电子政务流程构建
5.3.1 格线化流程构建思路
5.3.2 格线化流程机构层次
5.3.3 格线化流程基本模式
5.3.4 格线化流程信息结构
5.4 格线化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特点条件
5.4.1 格线化流程基本特点
5.4.2 格线化流程实施条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信息距离理论的城市电子政务流程测度研究
6.1 引言
6.2 城市电子政务流程易用性测度研究
6.2.1 城市电子政务流程测度
6.2.2 网站易用性定性研究
6.2.3 网站易用性测度思路
6.3 易用性直接定量测度基础理论——信息距离理论
6.3.1 信息距离理论思路
6.3.2 信息距离基本概念
6.3.3 信息距离测度结构
6.4 城市电子政务流程易用性信息距离测度模型
6.4.1 易用性信息距离测度模型
6.4.2 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综合测度模型
6.4.3 易用性信息距离判别标準
6.5 城市电子政务流程信息距离测度模型套用
6.5.1 信息距离算例描述
6.5.2 信息距离算例测算
6.5.3 信息距离对比算例测算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格线化与非格线化城市电子政务流程仿真比较研究
7.1 引言
7.2 城市电子政务流程仿真理论与软体
7.2.1 仿真理论基础
7.2.2 仿真测评指标
7.3 城市电子政务流程仿真模式及模型
7.3.1 流程系统分析
7.3.2 流程仿真模型
7.4 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算例仿真研究
7.4.1 算例仿真模型
7.4.2 算例仿真结果
7.4.3 算例仿真最佳化
7.4.4 算例仿真结论与评论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格线化城市电子政务流程实现策略研究
8.1 引言
8.2 格线化城市电子政务流程实施的利益协调策略
8.2.1 格线化流程政府部门利益协调
8.2.2 格线化流程公务员利益协调
8.2.3 格线化流程社会公众利益协调
8.3 格线化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的规範化运作策略
8.3.1 格线化流程规範化目的意义
8.3.2 格线化流程规範化具体内容
8.3.3 格线化流程规範化实施思路
8.4 格线化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的螺旋式推进策略
8.4.1 格线化流程实施的特徵分析
8.4.2 格线化流程推进方法——旋进策略
8.4.3 格线化流程旋进策略的具体实施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格线化城市电子政务流程实例研究——以上海城市建设格线化管理为例
9.1 引言
9.2 上海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9.2.1 上海电子政务基本成就
9.2.2 上海电子政务主要问题
9.2.3 上海电子政务发展目标
9.3 上海城建格线化管理实例
9.3.1 上海城建管理流程分析
9.3.2 上海城建格线化管理实施方案
9.3.3 上海城建格线化管理实施成果
9.4 上海城建格线化管理评价
9.5 本章小结
第10章 全书总结和研究展望
10.1 本书主要工作和结论
10.2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附录1 第2章印度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
附录2 第7章仿真源程式
参考文献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问题与方法
1.3.1 研究问题
1.3.2 理论方法
1.4 本书内容与结构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研究与发展综述
2.1 引言
2.2 电子政务研究发展综述
2.2.1 电子政务研究综述
2.2.2 电子政务实践综述
2.3 电子政务流程研究综述
2.3.1 城市电子政务基本框架
2.3.2 电子政务流程设计研究综述
2.3.3 电子政务流程变革研究综述
2.4 电子政务测度评估综述
2.4.1 国外电子政务测度评估体系
2.4.2 国内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体系
2.5 已有研究述评
2.5.1 当前研究实践成果
2.5.2 当前研究存在问题
2.6 研究思路重点
2.6.1 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研究思路
2.6.2 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研究重点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格线技术与格线化管理实践探索
3.1 引言
3.2 格线技术发展综述
3.2.1 格线
3.2.2 格线计算
3.2.3 格线体系结构
3.2.4 格线技术简评
3.3 格线技术套用综述
3.3.1 格线技术主要套用行业
3.3.2 国外格线技术发展套用
3.3.3 国区域网路格技术发展套用
3.3.4 格线技术套用前景展望
3.4 格线化管理实践探索
3.4.1 北京东城区的城市格线化管理实践
3.4.2 上海的城市格线化管理实践
3.4.3 城市格线化管理实践与格线技术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格线化管理的若干理论研究
4.1 引言
4.2 研究基础与主要议题
4.2.1 格线技术的启示
4.2.2 格线化管理实践的借鉴
4.2.3 格线化管理的主要议题
4.3 格线化管理内涵探讨
4.3.1 格线化管理的不同观点
4.3.2 格线化管理的基本特徵
4.3.3 格线化管理的分级探讨
4.4 格线化管理系统结构
4.4.1 格线化管理的系统结构
4.4.2 格线化管理系统结构的动态变化
4.5 格线化管理流程研究
4.5.1 格线化管理的流程(信息流、物流、运作流)
4.5.2 格线化管理流程的信息距离
4.6 格线化管理模型探讨
4.6.1 组成单元与业务流程
4.6.2 简单格线化管理模型
4.6.3 複杂格线化管理模型
4.7 格线化管理实施思路
4.7.1 格线化管理实施的基本思路
4.7.2 格线化管理功能模组的探讨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格线化管理的城市电子政务流程构建研究
5.1 引言
5.2 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现状特徵
5.2.1 组织结构理论及实践问题
5.2.2 城市政府层次结构分析
5.2.3 当前城市电子政务流程分析
5.2.4 当前城市电子政务流程最佳化分析
5.3 格线化城市电子政务流程构建
5.3.1 格线化流程构建思路
5.3.2 格线化流程机构层次
5.3.3 格线化流程基本模式
5.3.4 格线化流程信息结构
5.4 格线化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特点条件
5.4.1 格线化流程基本特点
5.4.2 格线化流程实施条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信息距离理论的城市电子政务流程测度研究
6.1 引言
6.2 城市电子政务流程易用性测度研究
6.2.1 城市电子政务流程测度
6.2.2 网站易用性定性研究
6.2.3 网站易用性测度思路
6.3 易用性直接定量测度基础理论——信息距离理论
6.3.1 信息距离理论思路
6.3.2 信息距离基本概念
6.3.3 信息距离测度结构
6.4 城市电子政务流程易用性信息距离测度模型
6.4.1 易用性信息距离测度模型
6.4.2 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综合测度模型
6.4.3 易用性信息距离判别标準
6.5 城市电子政务流程信息距离测度模型套用
6.5.1 信息距离算例描述
6.5.2 信息距离算例测算
6.5.3 信息距离对比算例测算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格线化与非格线化城市电子政务流程仿真比较研究
7.1 引言
7.2 城市电子政务流程仿真理论与软体
7.2.1 仿真理论基础
7.2.2 仿真测评指标
7.3 城市电子政务流程仿真模式及模型
7.3.1 流程系统分析
7.3.2 流程仿真模型
7.4 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算例仿真研究
7.4.1 算例仿真模型
7.4.2 算例仿真结果
7.4.3 算例仿真最佳化
7.4.4 算例仿真结论与评论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格线化城市电子政务流程实现策略研究
8.1 引言
8.2 格线化城市电子政务流程实施的利益协调策略
8.2.1 格线化流程政府部门利益协调
8.2.2 格线化流程公务员利益协调
8.2.3 格线化流程社会公众利益协调
8.3 格线化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的规範化运作策略
8.3.1 格线化流程规範化目的意义
8.3.2 格线化流程规範化具体内容
8.3.3 格线化流程规範化实施思路
8.4 格线化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的螺旋式推进策略
8.4.1 格线化流程实施的特徵分析
8.4.2 格线化流程推进方法——旋进策略
8.4.3 格线化流程旋进策略的具体实施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格线化城市电子政务流程实例研究——以上海城市建设格线化管理为例
9.1 引言
9.2 上海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9.2.1 上海电子政务基本成就
9.2.2 上海电子政务主要问题
9.2.3 上海电子政务发展目标
9.3 上海城建格线化管理实例
9.3.1 上海城建管理流程分析
9.3.2 上海城建格线化管理实施方案
9.3.3 上海城建格线化管理实施成果
9.4 上海城建格线化管理评价
9.5 本章小结
第10章 全书总结和研究展望
10.1 本书主要工作和结论
10.2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附录1 第2章印度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
附录2 第7章仿真源程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