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AS(Multiservice Distributed Access System Solution),是一种多业务分布系统,可支持多家运营商,多制式, 多载波,并集成WLAN系统,一步解决语音及数据业务需求,与传统模拟分布系统相比,同时具备混合组网、时延补偿、自动载波跟蹤、上行底噪低等特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MDAS
- 外文名:Multiservice Distributed Access System Solution
- 特点:自动载波跟蹤
- 组成:接入单元、扩展单元
简介
MDAS由接入单元(MAU)、扩展单元(MEU)和远端单元(MRU)组成。
简介

MDAS中的数位化系统细分有CDMA系统、GSM/DCS/WCDMA双制式系统、GSM/DCS/TD-SDMA双制式系统,在提供2G、3G移动通信服务的同时,集成 WLAN 系统,满足用户的高速率无线数据传输需求。
主要类型
全数字光纤多业务分布系统
接入单元、扩展单元、远端单元都是使用光纤数位讯号处理方式;
全光纤多业务分布系统
接入单元、扩展单元、远端单元都是使用光纤传输处理方式;
数字光纤混合多业务分布系统
接入单元、扩展单元使用数位讯号处理,扩展单元与远端单元使用光纤传输处理方式;
数字光纤五类线混合多业务分布系统
接入单元、扩展单元使用数位讯号处理,扩展单元与远端单元使用五类线传输处理方式;
工作原理
下面以数字多业务分布系统为例:
基本原理

下行链路:接入单元将基站/RRU的信号接入到系统然后将信号进行数字处理打包,通过光纤传输至扩展单元;扩展单元将接入单元传输过来的信号进行处理后,通过光纤,传输到覆盖单元;覆盖单元将扩展单元传输的信号处理放大后,通过天线,传输给用户。
上行链路:覆盖单元接收到用户的信息后,通过覆盖单元信号处理后,通过光纤传输到扩展单元;扩展单元将所有覆盖单元传输的信号进行数位化处理打包后,通过光纤传输至接入单元;接入单元将扩展单元的数位讯号打包还原后,传输回基站/RRU。
系统主要套用的技术有:射频变频技术、数模转换技术、数位化处理技术、光电转换技术、千兆/百兆乙太网技术。
方案特点
网线/光纤传输介质,隐蔽施工,降低物业协调难度
“小功率、多天线”方式实现定点/精确覆盖
射频单元靠近用户端,改善系统信噪比,提升系统效率
全网监控,提高维护及最佳化效率
端到端设计,系统调整、调试、最佳化方便
多业务解决方案
降低多业务系统对无源器件的要求
组网方式
系统组网
组网能力:1台MAU可带4台MEU
系统组网

1台MEU可级联8台
1台MEU可带8台MRU
1台MAU可带4*8*8=256台MRU
星型组网

菊花型组网

混合型组网

典型套用
MDAS多业务分布系统突破以往传统的覆盖方案,被广泛套用在以下场景:
城中村/低层小区/校园场景
楼宇密集、道路狭窄、多为弱覆盖区域
宏站覆盖有限,业主对传统设备敏感,维权意识强,传统射频电缆+天线方式难于实施
随着3G用户的不断增加,网路质量压力越来越大,用户即投诉又维权,网路建设碰到极大挑战
街道/商铺场景
室外信号较好,商铺内信号差
传统室外站建设方式,难以统一协调业主
手机用户多,话务量大,数据业务要求高
酒店/写字楼/公寓场景
天线难以按需布放,传统室分只能覆盖到公共区域;即使天线点位安装于房间,信号泄漏也难以控制
楼宇低层:墙体隔断多,门口走廊信号好,房间信号差
楼宇高层:室外基站信号强,桌球效应难以控制、导频污染问题
物业协调困难
天线和射频电缆布放困难,物业接受度低
接入大量接头及无源器件,质量难以保证
布同轴线缆施工难度大,工期长
管理维护困难
馈线、电源线易被盗
无源节点难监控,维护排查困难
MDAS指标要求
射频指标要求:
工作频段
工作频段是指直放站线上性输出状态下的实际工作频率範围,系统可根据实际需求使用工作频段的全部和部分。
目前国内比较常见的频段见下表;
运营商&通信制式
上行频率(反向接收)
下行频率(前向发射)
中国移动GSM
889~909MHz
934~954MHz
中国移动DCS
1710~1735MHz
1805~1830MHz
中国移动TD-SCDMA
2010~2025MHz
2010~2025MHz
中国联通GSM
909~915MHz
954~960MHz
中国联通DCS
1735~1755MHz
1830~1850MHz
中国联通WCDMA
1940~1970MHz
2130~2160MHz
中国电信CDMA
825~835MHz
870~880MHz
最大增益
最大增益是指直放站线上性工作範围内对输入信号的最大放大能力,MDAS系统增益一般定义在30~40dB为宜;
带内波动
带内波动是被测直放站在厂家声明的工作频率範围内最大电平和最小电平的差值;一般系统要求小于3dB,个别系统要求小于4dB;
输出功率
标称(最大)线性输出功率是指直放站线上性工作区内所能达到的最大输出功率,此最大输出功率应满足以下条件:
输入信号为全时隙最大连续传送调製信号;
增益为最大增益;
满足本标準中所有指标要求;
在网路套用中不应超过此功率。
由于MDAS系统特点是小功率,多天线的精準定点覆盖,所以功率不宜过大,一般为17、23、27dBm为宜。
自动电平控制
自动电平控制是指当数字直放站工作在最大增益下输出为最大功率时,增加输入信号电平,数字直放站对输出信号电平控制的能力,一般要求≥10dB,输入保证在±2dB。
带外抑制
带外抑制是指直放站对偏离工作频段範围外的输入信号的抑制能力。
频率误差
频率误差是指直放站在工作频带内实际输出频率对额定输出频率的偏差,一般要求≤0.05ppm。
矢量幅度误差
矢量幅度误差(EVM)是指理论波形与接收到的实际波形之差,是平均误差矢量信号功率与平均参考信号功率之比的均方根值,一般GSM要求≤6%(RMS),WCDMA≤12.5%(RMS)。
时延
是指被测直放站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的时间延迟,一般要求≤23us。
噪声係数
噪声係数是指被测直放站在工作频带範围内,正常工作时输入信噪比与输出信噪比之比,用dB表示,一般要求小于8dB。
驻波比
输入、输出电压反射係数|γ|是指从输入、输出连线埠反射的信号电压与输入的信号电压的比,电压驻波比为:
S=(1+|γ|)/(1-|γ|)
一般要求≤1.8。
增益调节範围
增益调节範围是指当直放站增益可调时,其最大增益和最小增益的差值,一般要求≥15dB。
其他要求
监控功能
分类
功能
功能概述
MAU配置无线MODEM,MAU和MEU具备乙太网接口,可实现远程智慧型监控。可利用便携电脑进行本地或对端参数设定与状态查询,可通过扩展单元对远端单元工作状态进行查询。
本地监控
利用设备上的乙太网口接至PC机
远程传输
利用内置Modem(MAU),监控数据传送採用“数传”和“简讯”无线传输方式或利用乙太网接入,E1传输线实现有线远程数据传输。
环境适应性要求
环境要求
室内设备:+5℃~+40℃,相对湿度≤85%;
室外设备:温度-40℃~+55℃,相对湿度≤100%;
特殊环境要求
有关防烟雾、防沙尘、防雨淋等特殊环境要求应符合GB/T 15844.2-1995的相关规定。
防尘防水要求
室内型设备满足IP31,室外型设备满足IP65。
安全要求
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应符合GB4943“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的相关条款。
安装方法
站址选择
施工前,需对设备安装地点、覆盖区域进行实地考察,确定基站或者RRU的信号强度、信道数和所需覆盖範围以及设备、天线的架设位置、供电系统等要素。站址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MAU的安装
MAU应放在基站或RRU的机房内,光纤资源丰富,其接收基站信号电平需根据下行所要输出的功率决定,从基站耦合过来的信源约为-16~-6dBm之间,这样下行输出功率就能达到最大,用户注意根据基站功率选择耦合器。
正常耦合衰减器为40dB。
下行输入读取範围-30~0dBm。正常工作的总功率输入範围-16~-6dBm,超过设备起控输入功率-16dBm,则需要设定下行ATT。
下行输入总功率範围超过-6dBm,需要加大耦合衰减器,同时适当调整上行ATT。
MEU的安装
MEU一般安装在弱电井或者楼道中,与驻地网光网路单元ONU或者交换机一起放置,通过光纤与MAU相连,同时与远端单元通过五类线连线,工程中需注意网口的顺序,即千兆网口需与百兆网口需一一对应。
MRU的安装
MRU一般放置客厅的桌面等开阔区域,方便手机信号及WiFi信号的覆盖。
供电电源和接地点
电源儘可能就近接入,要便于找到设备接地点。
网线要求
MEU和MRU之间通过超五类线连线,支持千兆传输,网口要求採用直通型超五类线,线序为一等一对应的,即两端都使用568A或者568B的线序就可以。
MEU和ONU或其他组网设备之间採用常规五类线连线,支持百兆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