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集散控制与现场汇流排

(2021-06-10 14:56:01) 百科
集散控制与现场汇流排

集散控制与现场汇流排

《集散控制与现场汇流排》是2006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国海等。该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类专业教材,还可供从事工业控制网路系统设计和产品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基本介绍

  • 书名:集散控制与现场汇流排
  • 作者:刘国海 等 着
  • ISBN:9787111193685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08-01
  • 开本:16开

图书信息

作 者: 刘国海 等 着
丛 书 名: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9787111193685出版时间:2006-08-01版 次:1页 数:173装 帧:平装开 本:16开所属分类:图书 > 科技 > 一般工业技术

内容简介

集散控制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控、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一种新型的控制技术。它是由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测量控制技术、网路通信技术和人机接口等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以现场汇流排为代表的工业控制网路已成为新一代工业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技术,它使得集散控制系统组成更灵活、控制更方便、套用更广泛。现代工业生产离不开集散控制和现场汇流排技术。
《21世纪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类系列教材:集散控制与现场汇流排》将目前控制领域中两大技术热点--集散控制和现场汇流排有机结合,从集散控制系统的硬体结构、软体体系和人机接口等方面进行介绍。重点介绍了集散控制系统的通信网路、控制算法、设计、评价和选择等相关技术,全面分析了Control、DeviceNet、Profibus、FF、CAN和LonWork等现场汇流排的技术特点、协定规範及通信接口的设计方法,并给出套用实例。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第1章 集散控制系统
1.1 集散控制系统概述
1.1.1 集散控制系统的概念
1.1.2 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
1.2 集散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1.2.1 现场级
1.2.2 控制级
1.2.3 监控级
1.2.4 管理级
1.3 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
1.3.1 适应性和扩展性
1.3.2 控制能力
1.3.3人机联繫手段
1.3.4 可靠性
1.4 集散控制系统的硬体结构
1.4.1 集散控制系统的过程控制级
1.4.2 集散控制系统的运行员操作站和工程师工作站
1.5 集散控制系统的软体体系
1.5.1 集散控制系统的系统软体
1.5.2 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态软体
1.6 集散控制系统的操作方式和显示
1.6.1 集散控制系统的操作
1.6.2 集散控制系统的显示画面
1.7 习题
第2章 集散控制系统的通信网路与系统特性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1,1 基本概念
2.1.2 通信介质
2.1.3 数据通信系统网路结构
2.1.4 通信控制方式
2.2 集散控制系统中的网路通信
2.2.1 集散控制系统中通信的特点
2.2.2 OSI参考模型
2.2.3 现场汇流排标準
2.2.4 现场汇流排通信协定
2.3 集散控制系统中套用的网路协定
2.3.1 乙太网
2.3.2 常用物理层标準接口
2.3.3 IEEE协定族
2.3.4 TCP/IP
2.4 习题
第3章 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
3.1 PID控制算法
3.1.1 理想PID控制算法
3.1.2 控制度和採样周期
3.1.3 理想PID控制算法的改进
3.1.4 其他形式PID控制
3.2 前馈控制
3.2.1 前馈控制
3.2.2 前馈补偿装置及控制
3.2.3 前馈控制系统实施中的若干问题
3.3 解耦控制
3.3.1 系统的耦合关係
3.3.2 串接解耦控制
3.3.3 逆系统解耦控制
3.4 时滞补偿控制
3.4.1 史密斯预估补偿控制方案
3.4.2 增益自适应时滞补偿器
3.4.3 观测补偿器控制方案
3.5 自适应控制
3.5.1 自整定控制器
3.5.2 模型参考型自适应控制系统
3.5.3 自校正控制系统
3.6 顺序控制
3.6.1 顺序控制的基本概念
3.6.2 梯形逻辑图及其编制方法
3.6.3 程式条件的编制
3.7 习题
第4章 集散控制系统的主要技术与套用
4.1 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
4.1.1 方案论证
4.1.2 方案设计
4.1.3 工程设计
4.2 集散控制系统的评价与选择
4.2.1 集散控制系统的评价
4.2.2 集散控制系统的选择依据
4.2.3技术规範书
4.3 集散型控制系统的套用
4.3.1 集散型控制系统在发电厂中的套用
4.3.2 乔格变压器横剪线和纵剪线控月系统
4.4 习题
第5章 控制系统用现场汇流排
5.1 现场汇流排的定义
5.1.1 权威组织的定义
5.1.2 千米级汇流排
5.2 现场汇流排控制系统的分类
5.2.1 现场汇流排控制系统的分类
5.2.2 不同领域的最下层仪器与仪表
5.2.3 不同领域的系统结构
5.3 现场汇流排的核心与基础
5.3.1 现场汇流排的核心--汇流排协定
5.3.2 现场汇流排的基础--智慧型现场装置
5.3.3 现场汇流排技术的原型与系统产生
5.4 现场汇流排与IT计算机网路技术的区别
5.5 现场汇流排通信协定模型
5.5.1 协定分层
5.5.2 网路软体层次设计原则
5.5.3 汇流排通信协定基本模型
5.5.4 现场汇流排通信协定模型
5.6 现场汇流排控制系统的网路拓扑结构
5.7 习题
第6章 几种典型的现场汇流排
6.1 控制层现场汇流排Contro|Net
6.1.1 控制层现场汇流排概述
6.1.2 ControlNet协定规範
6.1.3 ControlNet的特点
6.2 设备层现场汇流排I)eviceNet
6.2.1 DeviceNet的性能特点
6.2.2 DeviceNet的技术规範
6.2.3 DeviceNet中连线的概念
6.2.4 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6.2.5 DeviceNet的报文传送
6.2.6 DeviceNet对象模型与设备架构
6.2.7 DeviceNet的一致性测试
6.2.8 DeviceNet接口和软硬体产品
6.3 Profibus协定
6.3.1 Profibus概述
6.3.2 Profibus现场汇流排技术的主要构成
6.3.3 Profibus的技术
6.3.4 Profibus-PA的传输技术
6.3.5 Profibus-PA传输协定
6.3.6 Profibus-PA设备行规
6.4 FF汇流排
6.4.1 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係
6.4.2 网路拓扑
6.4.3 基金会现场汇流排与OSI参考模型的关係
6.4.4 物理层
6.4.5 数据链路层
6.4.6 现场汇流排访问子层
6.4.7 现场汇流排报文规範层
6.4.s 网路管理
6.4.9 系统管理
6.5 CAN汇流排
6.5.1 CAN汇流排的主要特点
6.5.2 CAN汇流排网路结构
6.5.3 CAN汇流排协定
6.5.4 CAN性能分析
6.6 LonWorks汇流排
6.6.1 LonWorks概述
6.6.2 神经元晶片
6.6.3 LOnTalk协定
6.6.4 Nemm C语言
6.6.5 LNS
6.6.6 网路管理
6.7 习题
第7章 DCS、PLC、FCS三大控制系统的基本要点和差异
7.1 DCS、PLC、PCS三大控制系统的基本要点
7.1.1 DCS的基本要点
7.1.2 PLC的基本要点
7.1.3 FCS的基本要点
7.2 控制系统之间的差异
7.2.1 差异要点
7.2.2 典型系统比较
7.2.3 设计、投资及使用
7.3 习题
参考文献
·收起全部<<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