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中国学术编年:两汉卷

(2021-06-09 23:13:02) 百科
中国学术编年:两汉卷

中国学术编年:两汉卷

《中国学术编年:两汉卷》是华东师範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宋清秀 / 包礼祥 / 曾礼军。

基本介绍

  • 作者:宋清秀                       /            包礼祥                       /            曾礼军
  • ISBN:9787561795125
  • 页数:764
  • 定价:280.00
  • 出版社:华东师範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7-1
  • 装帧:精装
  • 丛书:  中国学术编年

内容介绍

《中国学术编年》是迄今为止学术界以编年的形式首次对中国历代学术发展史进行综合性的系统梳理、还原和重建,是一部力图站在21世纪新的学术制高点上全面综合与总结以往学术成果的集成性之作,同时也是一部兼具研究与检索双重功能的大型工具书。《编年》的出版不仅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的文化积累,它的编撰代表着一代学人的学术思考与总结,而且对21世纪国学的研究与复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学术编年》的出版,中国学术史的叙述,第一次不再局限于中原文化的中心论、不再局限主流阶层的官方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思想史的眼界,不再局限于近代以来几成范型的哲学史的学术史模式。《编年》吸收了最新的史学方法论的成果,明确提出,华夏文化孕育于中国文化之母体,受到多元民族与区域文化的滋养而走向独立与兴盛,并在不同时期呈现为不同的主流形态与演变轨迹。而中国学术之所以生生不息,与时俱进,也就在于其同时兼具自我更新与吸纳异质学术文化资源的双重能力,在纵横交汇、融合中吐故纳新,衰而复盛。因此,《编年》开闢了从“文化—学术”、“传统—现代”、“本土—世界”这样三个维度,重新审视中国学术史的历史进程与演变规律,大致重新划分为华夏之融合、东方之融合与世界之融合三个历史时段,并在这个背景下,梳理了中国学术史在这三个历史时段中的主导形态及其与世界的关係发生的依次变化,即分别从华夏之中国到东方之中国,再到世界之中国。这完全不同于其他所有的学术史的写作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历史叙述语言。以如此之眼界,《编年》终得以开拓出中国学术通史的新境界。

作者介绍

总主编 梅新林,浙江工业大学校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兼任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文学遗产》、浙江省社联副主席等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浙东学派编年史及相关文献整理与研究》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着有《中国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红楼梦哲学精神》、《辛亥日誌》等8部学术着作,主编《江南文化世家研究丛书》,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新华文摘》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与三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图书奖各1项,浙江省人民政府社科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撰者宋清秀,浙江师範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文献学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女性别集叙录》,参与《吕祖谦全集》点校。
撰者曾礼军,浙江师範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文学博士。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多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浙东学派编年史及相关文献整理研究》中的《浙东学派编年史》。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