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隶属于贵州省贵阳市,位于黔中腹地,总面积2026平方公里,8个镇、8个乡,总人口43万(2013年)。南距省会城市贵阳66公里,北距历史名城遵义110公里,位于连线贵阳与遵义两大城市的次中心区域。森林覆盖率达52.92%,居黔中之冠。具有“中国散文诗之乡”、“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中国绿色磷都”和“喀斯特生态世界公园”的美誉,是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磷煤化工生态工业示範基地县和贵州省经济强县。开阳县的优质富矿储量3.92亿吨,是中国国着名的三大磷矿产区之一,与湖北襄阳、云南昆阳并称“三阳开泰”。
2017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範区。 2018年12月,入选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开阳县
- 外文名称:Kaiyang County
- 行政区类别:县
- 所属地区:西南地区
- 下辖地区:8个镇、8个乡
- 政府驻地:城关镇
- 电话区号:0851
- 邮政区码:550300
- 地理位置:贵州中部
- 面积:2026.2平方公里
- 人口:43万(2013年)
- 方言:贵州话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着名景点:南江大峡谷、十里画廊
- 机场: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
- 火车站:开阳站
- 车牌代码:贵A
- 行政代码:520121
建制沿革
开阳县地,夏、商、西周时期为雍州、梁州边鄙。春秋时为牂牁国北境。战国时属大夜郎国。秦时,属象郡。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在南夷置且兰县,开阳地属其西北域。元鼎五年(前112年),以原且兰县城为治所置牂牁郡,开阳地属其西北境。
晋,以牂牁郡且兰地置万寿、且兰、平渠3县,开阳属万寿县西北隅地。后划出万寿县一部与另一些地方建晋乐县,开阳地遂归晋乐县。
隋,牂牁郡领牂牁、宾化2县,开阳地属牂牁县。
唐贞观四年(630年)以今开阳县双流区同知衙为治建蛮州,领巴江县,隶黔州都督府。辖地有今开阳大部和贵阳、修文等。后又在蛮州南置光州,地在今双流光堵河北岸。
宋,以唐之蛮州地分置矩州、功州等,开阳地属蛮州,隶绍庆府;开宝八年(975年),蛮州改称大万谷落总管府,治今羊场。
元在今贵州中部设有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其下有顺元路军民安抚司、管番民总管府、八番各安抚司等处。时雍真乖西葛蛮等处,纳坝紫江等处,葛蛮雍真等处均在今开阳境,属顺元路(路治今贵阳)。皇庆元年(1312年),在三台山开科龙场地(今开阳县城东)置乖西军民府,隶管番民总管分,辖地包括今开阳和龙里、贵定等的一部分。后降为长官所。
明崇祯四年(1631年)置开州。1930年设开阳县。以倾慕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学识渊博,夙愿人才辈出昌盛地方,故名开阳。取开阳明之学命名。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顺元路,合水西安氏,水东宋氏土司地置贵州宣慰司于今双流同知衙。水东宋氏有亲辖地陈湖十二马头,大都在今开阳县境。天顺中,贵州宣慰司治所从大羊场(今开阳槓寨)移至杨黄寨(今开阳县城)。崇祯四年(1631年),将陈湖十二马头改置为开州,治所杨黄寨,领乖西蛮夷长官司,隶贵阳军民府。辖地与今开阳县地略同。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贵阳军民府称贵阳府,开州仍隶之。开阳之名,《开阳县誌》认为源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所建之开阳书院,时人解释为“开阳者益欲开阳明之学也”。
民国三年(1914年),废州,因直隶有开州,四川有开县,以州境有紫江(洗泥河),更名为紫江县,属黔中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直隶省政府。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称开阳县。二十四年(1935年),开阳改隶贵州省第一督察区。
1949年,成立开阳县人民政府,隶贵阳专区。1952年,贵阳专区改为贵定专区。1956年,划归安顺专区;1958年,属贵阳市郊区县,1963年,改属遵义专区;1965年,复归安顺专区。1970年,改称安顺地区。1992年,改属贵阳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开阳地处黔中,位于贵州省中部。地理座标为东径106°45′~107°17′,北纬26°48′~27°22′,南北长64.5公里,东西宽53公里,总面积2026平方公里,总面积占贵州省面积的1.15%。南距省会城市贵阳66公里,北距历史名城遵义110公里,位于连线贵阳与遵义两大城市的次中心区域。
开阳县
地形地貌
开阳县在区域性地质构造上,属黔中高原区。地势较高、起伏不平,地质构造複杂多样。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分水岭地带向北面乌江河谷和东面清水河谷倾斜。最高海拔1702米,最低海拔506.5米,平均海拔在1000~1400米,相对高差1195.5米。由于风化强烈,流水侵蚀、溶蚀严重,岩溶较为发育,形成複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山地、丘陵、盆地(坝地)皆有,以山地为主。
气候
开阳县县境大部分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季,无霜期长,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多云雾,湿度大。年平均气温介于10.6~15.30℃之间。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2.3℃,极端最高气温35.4℃;最低气温为1月,平均气温2℃,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0.1℃。春、冬、夏 季风交替,气温回升缓慢,寒潮频繁,天气多变,气温波动大。夏季光照充足,降水强度大;秋季多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凝冻大,雾多日照少。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开阳的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磷、汞、煤、铝土等30余种,据《贵州省志·地理志》载:迄至1983年底止,已不同程度探明矿产储量约有64个矿种,被收编在1984年出版的《贵州省地理志·贵州省矿产储量表》上的有59种。在探明的64个矿种中,铝土矿贵州省列有24个分布区,其中开阳县赵家弯矿区被列其中。其中磷矿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储量大且集中,是中国三大磷矿基地之一,素以量大质优着称。
水文资源
境内河流均属山区雨源型河流,由降雨补给河川径流,均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主要河流有乌江、清水江、鱼梁河、谷撒河,分别流经县境的北、东、南和西北。全县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河长大于10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30余条,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下的溪流亦有30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公里的有乌江,流域面积在1000~10000平方公里的有清水江和鱼梁河,流域面积在100~1000平方公里的有谷撒河、翁昭河、花桥河、细泥河、洋水河,其余河流流域面积不足100平方公里。境内河流流向总的是由西南流向东北。河流总长911.7公里,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450米。
动植物资源
开阳县境内的野生保护动物有一类保护动物:穿山甲、锦鸡、古蛙、羚羊、黔金丝猴、黑叶猴、华南虎、黑颈鹤、白鹳。二类保护动物:小熊猫、猕猴、熊猴、云豹、原猫、林麝、毛冠鹿、水鹿、大鲵、中华纱秋鸭、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鸳鸯。三类保护动物:苏门羚、大灵猫、虎纹蛙、金雕、白鷳、金鸡、钼鸡。
县境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植物代表为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冬青科的多种植物。乔木有青冈、白杨、板栗、枫树、樟树等。林下有杜鹃、竹、马桑、红子等灌木草丛。由于湿度大,近地层苔藓、地衣发达。因人为的砍伐破坏,本县仅有极少原生植被存在,伴之以天然植被和人工营造的次生植被类型,人工营造林主要是马尾松、华山松、杉、柏等。
行政区划
2018年,开阳县辖8个镇、8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520121100000 | 城关镇 |
520121101000 | 双流镇 |
520121102000 | 金中镇 |
520121103000 | 冯三镇 |
520121104000 | 楠木渡镇 |
520121105000 | 龙岗镇 |
520121106000 | 永温镇 |
520121107000 | 花梨镇 |
520121200000 | 南龙乡 |
520121202000 | 宅吉乡 |
520121204000 | 龙水乡 |
520121205000 | 米坪乡 |
520121206000 | 禾丰布依族苗族乡 |
520121207000 | 南江布依族苗族乡 |
520121208000 | 高寨苗族布依族乡 |
520121209000 | 毛云乡 |
520121401000 | 紫兴社区服务中心 |
520121402000 | 南山社区服务中心 |
人口民族
1999年末,开阳县总人口40.4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4.98万人,占总人口的12.31%。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开阳县总人口389252人。2001年末总人口43.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3万人,少数民族4.27万人,占总人口的10.34%。
2002年末总人口43.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4.64万人。2003年末总人口43.5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4.69万人;非农业人口5.24万人。
开阳县境内主要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经济
农业
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开阳县建成优质水稻、次早熟蔬菜、富硒茶、水果等标準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69个。建立养殖小区和基地122个,培育出南江现代农业、台农、长生源等一批龙头企业。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8个,富硒米、油、肉、茶叶获“中国绿色食品”称号。被列为国家级菸叶标準化生产示範区。实施了养殖污染物生物处理、综合利用鸡粪生产有机肥等项目,秸桿还田率达85%。
开阳县麦田五环

2011年,开阳县全年累计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20.04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4.5%。2016年,开阳县全年累计增加值29.38亿元,增长6.4%
工业
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开阳县建成投产开磷集团120万吨磷铵、开阳紫江水泥公司120万吨磷渣水泥等14个重大工业项目,推进开阳化工公司50万吨合成氨等项目,磷矿石就地加工转化率从14%提高到56.8%,实现磷化工产业由过去的粗放型转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建成投运总装机容量为38.3万千瓦的大花水、格里桥、南江、紫江4个水电站。建立5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7个专家大院;开阳化工公司50万吨合成氨项目被纳入科技部863计画。
2010年,开阳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84.6亿元,增长15.5%,是2005年的2.63倍,年均增长16.1%。2016年,工业增加值114.93亿元,增长14.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05亿元,增长12.5%。
交通概况
开阳县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8亿元,完善城市路网,建成贵开二级公路、楠木渡大桥、乐旺河大桥、麦肖二级公路修文至开阳段等骨干交通设施。
贵开城际铁路在这里设有开阳站,届时往来贵阳只需25分钟。
2016年,开阳县市政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贵开大道、科技大道、遵义大道等城市骨干路网建设加快,老城区道路及景观工程有序实施,杨公桥扩建、南门大桥改造。
社会
文教体卫
2006~2010年,开阳县的3至6周岁幼儿受教育率达86.6%,开阳县示範幼稚园创建为省级一类幼稚园。开阳一中被评定为省级二类示範性普通高中,开阳县职业技术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两基”工作代表省、市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全面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45%,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参保人员的个人负担比例比2005年降低了10个百分点,惠民医疗政策、医疗救助制度100%覆盖城乡困难民众。
南江峡谷

2016年,开阳县的学前三年入园率92.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58%,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顺利通过国检。
基础设施
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改建、新建公路907.3公里,完成投资16.53亿元。新建乡镇水厂3个、农村人饮工程100余处、串寨串户路2700余公里。实施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6处烟水配套工程、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和6439口小水池建设,动工建设云湾水库、鹿角坝水库、老堡河水库。增加变电站2座,新增容量6万千伏安,行政村通电率、一户一表率均达100%。加大居民固定电话、手机等的普及,城镇居民每100户拥有电脑42.5台。2016年,开阳至王选、大塘口至乾溪等129.8公里农村公路全面竣工,完成南龙、宅吉、毛云等乡镇客运站和68个建制村招呼站建设。
文化风俗
斗牛节
县境西南高寨苗族布依族乡,每年3月初在平寨举行斗牛节。男子身着盛装,牵着斗牛,背着芦笙来到斗牛场。午时,斗牛场一般成年男子放牛决斗,青年男女则在另一场地跳园。男青年吹芦笙,女青年随其后。同时,还开展拔河、斗画眉、扭扁担、斗鸡等。
六月六
布依族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一个节日。每年六月初六,布依村寨屋里屋外打扫乾乾净净,杀猪借酒、追念先祖。男女老少,身着盛装,汇集于旷野草坪,举行吹唢吶、跳花灯、斗画眉、情歌对唱等活动。其间,布依族青年男女对歌最具情趣,三五成群聚集于幽静之处对歌,寻找意中情人,称之"相表"。
杀鱼节
每年清明节前后,由苗胞组织的杀鱼活动,是苗胞独特的盛大节日。活动在开阳、贵定、龙里、福泉四县交界的清水江约10公里的河段举行。男子提叉背药,妇女身着盛装,肩挑鱼饭、米洒齐集于江岸,形成数公里长的人龙。
旅游
南江峡谷公园 中国首家峡谷公园——开阳南江峡谷公园是陶渊明的第二故乡,地处贵州高原中部,距省会贵阳五十四公里。峡谷全长四十多公里,峭峰顶立,最深处达三百九十八米。峡谷内有自然景观80余处,各种姿态瀑布40多条,位于小南江的奢香瀑布,落差达一百五十余米。2008年被评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景区和全国4A级景区。 | ![]() |
紫江地缝 位于龙岗镇境内,全长近20公里,景区距县城约50公里,距贵阳约60公里。 景区可谓贵州风景名胜区的瑰宝,景区内主要有千佛岭、紫江天龙、紫云神、三泉映月、万瀑银台、春云乍卷、水上倒石莲、地缝一线、七将军山、紫江大佛、紫江神女、九天银河等25处国家3级以上景源。 | ![]() |
开阳丹砂水银遗址群 开阳丹砂水银遗址全部分布于洋水河流域,西起洋水河西源洪水河源头修文县六桶乡银河村白岩厂(清代着名水银厂),东达冯三镇辉黔村龙塘,南迄禾丰乡穿洞村斗甫,北至楠木渡镇红星村厂上,西北及息烽县温泉镇南部,总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面积最广、规模最大的丹砂文化遗址群。 开阳县已调查发现古代丹砂洞穴403个以上,丹砂水银遗址总计近500处,包括世界唯一仅存的丹砂神庙宝王庙、丹砂烈士墓和军队鍊汞遗址等。 开阳丹砂水银遗址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 |
“十里画廊” 十里画廊乡村旅游区毗邻贵开高等级公路,距贵阳市46公里,开阳县城18公里。旅游区由禾丰乡和南江乡沿清龙河畔的10余个自然村寨组成,主要以沿河两岸的田园风光为载体,提供观赏、採摘、游乐等体验性休闲活动。这里的马头寨还是贵州独有的水东土司文化的发祥地,“马头寨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
猴耳天坑 坐落于贵州省开阳县城关镇石头村,其中包含景点“燕蝠宫”、“闪电门”、“天门”以及绝无仅有的"钟乳石"景观。景区内,集天坑、峭壁、暗河、飞瀑于一体,融奇、险、秘、幽于一炉,溶洞、暗河错落有致,飞瀑流泉悬天倒挂,盲鱼、盲蛙等奇特生态神奇迷离。景区内底部与地下河相连线,除此之外,还有罕见的盲鱼、盲蛙、昆虫和奇异的生态现象。 | ![]() |
历史人物
孙烈(1921~2001),开阳县城关镇人。1945年,就读贵州大学,因侵华日军逼近黔南,日军飞机轰炸贵阳,辍学回乡,受聘开阳中学任教,併兼任开阳标準中心国小教师,1984年任政协开阳县一、二、三届委员会副主席,其间编修《开阳县政协志》。
宋和海(1925~1999),苗族,开阳县平寨村光中寨人。先后任开阳县文教科副科长、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政协开阳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全国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开阳县第二至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邓森樵(1922~1999),名白,号若松,开阳城关镇人。中国公共关係协会艺术委员会会员、贵州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安顺地区书法协会会员、开阳县老年书画研究会名誉主席、贵阳市老书画研究会会员、开阳县书法、美术、摄影协会副主席、诗词学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