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档案来源】
浙江省优生保健条例
(1991年11月29日浙江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1991年12月1日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1号公布)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婚前保健
第三章 孕产妇保健
第四章 中止妊娠和绝育手术
第五章 机构和人员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婚前保健
第三章 孕产妇保健
第四章 中止妊娠和绝育手术
第五章 机构和人员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提高人口素质,预防和减少先天性残疾儿出生,保障母婴健康,增进家庭幸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具有本省户籍或在本省居住的公民,在依照《浙江省计画生育条例》实行计画生育的同时,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优生保健工作的领导,负责实施本条例。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是本辖区优生保健工作的主管部门。
各级计画生育部门和民政部门、劳动部门应当协同卫生行政部门做好优生保健工作。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是本辖区优生保健工作的主管部门。
各级计画生育部门和民政部门、劳动部门应当协同卫生行政部门做好优生保健工作。
第四条各级卫生、计画生育、民政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民众团体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宣传机构,应当积极开展婚前教育、孕期教育和其他各种形式的优生保健宣传教育,对适龄公民普及计画生育和优生保健知识。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应当联繫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教育适龄公民自觉遵守本条例。
各级医疗保健单位、计画生育宣传技术指导机构和服务机构应当积极做好优生保健的技术指导和谘询服务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应当联繫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教育适龄公民自觉遵守本条例。
各级医疗保健单位、计画生育宣传技术指导机构和服务机构应当积极做好优生保健的技术指导和谘询服务工作。
第二章 婚前保健
第五条适龄公民结婚前,应当接受婚前健康检查。经检查取得婚前健康检查合格证后,方可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未经检查或未取得婚前健康检查合格证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
从事婚前健康检查的医疗保健单位,由卫生行政部门和民政部门共同指定。任何非指定医疗保健单位,不得从事婚前健康检查。
婚前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由省卫生厅会同省民政厅另行制定。
从事婚前健康检查的医疗保健单位,由卫生行政部门和民政部门共同指定。任何非指定医疗保健单位,不得从事婚前健康检查。
婚前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由省卫生厅会同省民政厅另行制定。
第六条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第七条患有以下疾病之一的,应当暂缓结婚:
(一)处于发病期间的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或其他严重精神病;
(二)未经治癒的麻风病、性病或处于隔离期的其他法定传染病;
(三)其他医学上认为应当暂缓结婚的疾病。
(一)处于发病期间的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或其他严重精神病;
(二)未经治癒的麻风病、性病或处于隔离期的其他法定传染病;
(三)其他医学上认为应当暂缓结婚的疾病。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并经优生保健技术鉴定机构确认,在患病一方接受绝育手术后方可结婚:
(一)一方患有导致后代残疾的严重遗传病的;
(二)其他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
(一)一方患有导致后代残疾的严重遗传病的;
(二)其他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
第三章 孕产妇保健
第九条各级医疗保健单位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对孕产妇提供系统保健服务,定期对其进行孕产期保健和优生指导。对高危妊娠孕产妇应当实行高危管理。
孕产妇应当按孕产妇系统保健的要求,定期接受优生保健措施。
计画外怀孕的,应当依照《浙江省计画生育条例》有关规定中止妊娠。
孕产妇应当按孕产妇系统保健的要求,定期接受优生保健措施。
计画外怀孕的,应当依照《浙江省计画生育条例》有关规定中止妊娠。
第十条经孕产妇系统保健检查发现胎儿可能有缺陷的,孕妇应当到指定的县级以上医疗保健单位接受产前诊断。
第十一条孕妇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接受中止妊娠手术:
(一)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七条和第八条规定怀孕的;
(二)经产前诊断胎儿有缺陷,经优生保健技术鉴定机构确认不应当继续妊娠的。
(一)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七条和第八条规定怀孕的;
(二)经产前诊断胎儿有缺陷,经优生保健技术鉴定机构确认不应当继续妊娠的。
第十二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女职工劳动保护的规定,不得安排孕妇从事不符合国家规定标準的有毒、有害作业和繁重体力劳动。
第十三条曾生育严重缺陷儿的夫妻要求再生育的,应当携带患儿到县级以上病残儿童鉴定机构接受医学检查,由计画生育部门根据鉴定意见和《浙江省计画生育条例》有关规定审核。经核准生育的,医疗保健单位应当对孕妇实行孕期监护。
第十四条从事接生的医生和助产人员应当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提高接生技术和服务质量,预防和减少产伤,保障母婴健康。
医生或助产人员应当如实填写出生证。遇有缺陷儿出生的,应当报告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医生或助产人员应当如实填写出生证。遇有缺陷儿出生的,应当报告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四章 中止妊娠和绝育手术
第十五条依照本条例第八条、第十一条规定应当施行绝育手术或中止妊娠手术的,当事人应当主动接受手术。
当事人对优生保健技术鉴定机构确认应当施行绝育手术或中止妊娠手术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七日内向上一级优生保健技术鉴定机构申请覆核。上一级优生保健技术鉴定机构应当在接到覆核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裁决。
当事人不接受绝育手术或中止妊娠手术的,由当事人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採取必要措施督促其接受手术。
当事人对优生保健技术鉴定机构确认应当施行绝育手术或中止妊娠手术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七日内向上一级优生保健技术鉴定机构申请覆核。上一级优生保健技术鉴定机构应当在接到覆核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裁决。
当事人不接受绝育手术或中止妊娠手术的,由当事人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採取必要措施督促其接受手术。
第十六条依照本条例规定施行绝育手术或中止妊娠手术的,应当在指定的医疗保健单位,由取得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发给的节育手术技术合格证的医生施行。
第十七条依照本条例第八条、第十一条第(二)项规定接受绝育手术或中止妊娠手术的手术费,本人享受公费或劳动保险医疗待遇的,由所在单位按规定报销;享受家属劳动保险医疗待遇的,由其配偶所在单位按规定报销。不享受公费或劳动保险医疗待遇、交纳手术费确有困难的,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证明,可以酌情减免,具体办法由省卫生厅会同财政厅规定。
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规定怀孕的,施行中止妊娠手术的费用自理。
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规定怀孕的,施行中止妊娠手术的费用自理。
第五章 机构和人员
第十八条优生保健技术鉴定机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聘请有关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其日常工作由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承担。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聘任兼职优生保健监督员,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优生保健工作。
第二十条从事优生保健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经过优生保健专业培训。
第二十一条各级优生优育协会和计画生育协会应当积极宣传优生优育知识,促进优生优育事业的发展。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二条对执行本条例做出显着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限期改正、吊销节育手术技术合格证、没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条例,非指定的单位或个人从事婚前健康检查、绝育手术、中止妊娠手术的;
(二)违反本条例,出具婚前健康检查、产前诊断、绝育手术或中止妊娠手术假证明的;
(三)泄露优生保健检查结果,造成严重后果的。
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条例,非指定的单位或个人从事婚前健康检查、绝育手术、中止妊娠手术的;
(二)违反本条例,出具婚前健康检查、产前诊断、绝育手术或中止妊娠手术假证明的;
(三)泄露优生保健检查结果,造成严重后果的。
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例,拒绝接受婚前健康检查、产前诊断、绝育手术或中止妊娠手术而出生严重残疾儿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安排孕妇从事不符合国家规定标準的有毒、有害作业和繁重体力劳动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六条当事人对依照本条例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複议;对複议裁决不服的,可以提起诉讼。申请複议和提起诉讼的具体程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複议条例》办理。
第二十七条拒绝、阻碍优生保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按本条例规定进行婚前健康检查、产前诊断、绝育手术或中止妊娠手术,其费用的收取,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本条例的具体套用问题由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本条例自1992年6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