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

(2021-06-09 19:13:00) 百科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是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为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大力推进怀柔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的意见。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
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
“十一五”时期是首都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怀柔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大力推进怀柔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依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京政发〔2006〕11号),结合怀柔区“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发展整体规划,现就“十一五”时期我区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确立并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发展为主题,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为区域经济成长方式转变、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服务,特别是要为提高企业劳动者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服务;为京北郊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为实现怀柔经济社会战略大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立足怀柔,服务北京,使职业教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学校硬体设施达到国家办学标準,师资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实现新增劳动力就业前都能接受职业教育的目标,同时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针对各行业进行长短期相结合的职业培训。优先满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并为京北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较高质量的人才。
2.具体目标。
完成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在合理规划布局、整合现有各类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建设1所高等职业学院(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建设1所中等职业学校(怀柔区第一职业高中)。
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在农村劳动者中,开展大、中专以上学历教育,到2010年,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农村劳动者中10%达到大专学历,50%达到高中(中专)学历”的任务,使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年以上。实施“1521工程”,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年培训8000人次;开展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推广培训,年培训20000人次以上。
加大企业在职职工的培养力度,进一步最佳化技能型人才结构,使全区技术工人队伍中中级工比例达到50%以上、高级工达到20%以上、技师和高级技师力争达到5%左右。
(1)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到2010年前,完成区域内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整合,使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占地达到225亩,建筑面积不低于10万平方米,成为一所硬体设施完备的高职高专院校,成为郊区同类院校的示範校,进入优类校行列,实现在校生3500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2000人,成人学历教育1500人)。
(2)怀柔区第一职业高中:2010年以前,怀柔区第一职业高中达到国家级重点校标準,主体教育教学建筑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以上。在校生达到3000人(全日制学历教育2000人,业余成人学历教育1000人),年短期培训4000人。
(3)怀柔区职业技术学校:以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企业职工培训、特殊工种培训、技术工种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主,逐年过渡,2010年前与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一体化。
(4)民办培训学校:鼓励支持民办培训机构参与职业培训。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一)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成立区长任组长,常务副区长、主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的怀柔区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区教委、科委、农委、发展改革委、建委、文委、劳动保障局、财政局、人事局、规划分局、国土分局、卫生局、工业局、旅游局、商务局等部门主管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工作重大问题。
(二)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
各有关部门要在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全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区教委:做好“十一五”时期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巨观管理、督促落实工作。
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做好职、成教育的年度监督评价工作,对各企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导。
区劳动保障局:统筹管理全区非学历技能技术培训和鉴定工作,负责为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提供人才、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开闢“绿色通道”,着力推动职业培训和就业的结合,推进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保证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準入制度的落实。
区农委:把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在建立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加大对新型农民培训经费的投入比例,切实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区工业局、商务局、旅游局:负责制定本系统职工培训规划和年度计画并组织实施,负责足额提取、合理使用职工工资总额1.5%的职工教育经费,提高职工素质,促进企业发展。
区发展改革委:把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列入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
区财政局:保证职业教育年度项目经费、教育经费附加的30%、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经费、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经费、重点校建设经费的足额拨付。
区人事局:制定相应政策,支持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师资队伍特别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区工会、团区委、区妇联等群团组织也要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参与和支持职业教育工作。
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部门职责,制定实施细则,抓好落实,形成合力,相互支持,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三)进一步营造职业教育良好风尚。
逐步提高生产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对优秀技能人才实行特殊奖励政策和激励办法,在岗人员随着技术等级的提升及时享有相应工资待遇。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对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广播、电视、报纸、网路和其他大众媒体要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技能型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在全社会真正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择业观。
(四)严格目标考核责任制和督导检查制度。
各部门要将职业教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建立职业教育工作定期巡视检查制度,把职业教育督导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评估检查。依法加强职业教育管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服务体系
(一)加强示範专业和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在中职学校中建成3个以上示範专业,在高职院校中建成2个以上骨干专业。重点建设与我区主导产业相适应的机械加工、汽车运用与维修、农业经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影视演艺、食品饮料、包装印刷等相关专业的实验实训基地或专门化实训室。建成1个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示範性农业科技培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要集实践教学、技能培训、证书考核、技术推广、师资培训等功能于一体,服务範围辐射全区。各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基础设施一步到位、专业设备逐年投入、三至五年基本完善”的思路进行,着重解决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实训设备缺乏或陈旧落后、实训指导师资水平不高等问题。工科专业与区内大型现代製造业企业联合办学,扩建现代化汽修实训基地,扩大具有劳动技能等级证书考证鉴定资质的工种数量。要充分利用市财政对实训基地建设的专项支持政策,区财政对实训基地建设给予重点支持。
(二)大力加强农村远程教育工作。
充分认识农村远程教育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区、镇乡、村三级数位化远程教育网路。“十一五”时期,以社区教育中心为枢纽,以各镇乡成人学校为基础,建成1个互动式、可视性数位化农村远程教育平台。2010年以前在8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接收网站。充分利用三级远程教育网路,推广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为农村劳动者提供各种远程教育培训。
(三)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採取“外引、内提、上挂、横联”的办法,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合理、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科学、专业素质过硬的“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外引”即向国内外招聘引进骨干教师、行业专家等优秀人才,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对师生的专业培训;“内提”即对现任教师进行校内培训提高,加强校本教研,创建学习型校园;“上挂”即与高等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挂鈎,选送教师进修或接受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横联”即加强横向联繫,主动向国内外先进职业学校学习,建立联谊校;积极与企业、行业联合,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
“十一五”期间投资500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使师资队伍结构明显最佳化。到2010年,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总数达到200人,其中专任教师120人,专任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和副教授以上职称均达20%以上。怀柔区第一职业高中文化课教师达到120人,100%达到大学本科学历,10%达到研究生学历;专业理论课教师达到100人,100%达到大学本科学历,70%成为“双师型”教师,5%成为“双高型”教师;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达到40人,50%达到高级技工,10%成为行业拔尖人才;各专业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
各镇乡在按照市颁标準加强成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成人学校教师队伍,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致富就业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四、深化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一)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以公办职业院校人事分配製度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能够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合理流动的管理制度。深化学校内部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将教职工收入与学校发展、所聘岗位及个人贡献挂鈎,调动教职工积极性。适当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岗位津贴,以鼓励教师面向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切实抓好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职业学校在制订完备的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画并严格实施的同时,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组织学生实训、实习。鼓励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加强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和安全工作,为顶岗实习学生支付合理报酬。职业学校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培训项目和学习者的需要,採取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实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
(三)改革和拓宽招生渠道。
职业学校要调整生源结构,积极面向企业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招生,发展成人中等职业教育,逐步达到全日制在校生和成人在校生1:1的比例。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各类成人在校学历生,区财政将按全日制在校生标準给予学校相应补贴。
(四)提高毕业生升学和就业比例。
加强学生的文化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与国内外院校合作办学,使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30%左右升入高等职业院校。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实现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95%以上当年就业,并努力提高就业巩固率。
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一)加强德育工作。
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以诚信、责任、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及法制教育。巩固完善职业教育德育基地,坚持礼仪教育,弘扬民族精神,聘请技术能手、劳动模範作为德育辅导员。发挥学校教育、亲职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强化专业建设。
着眼北京都市经济大市场,立足怀柔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怀柔区“十一五”时期“以文化旅游服务业为龙头大力发展三产,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升级壮大二产,以精品、观光、特色农业为导向最佳化调整一产”的产业发展定位,努力培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劳动者。巩固二产专业,做强三产专业,开发一产专业。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设定专业,做到专业设定综合化,课程设定模组化。突出重点专业建设,大力培育特色专业。
六、严格实行就业準入制度,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
(一)严格实行就业準入制度。
本区新生劳动力就业前都要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凡技术要求高、操作规範严格、直接关係到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以及生产安全的行业和工种,必须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属于一般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职业学校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属于国家和北京市规定实行就业準入控制职业(工种),必须从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区劳动保障局要加大就业準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对违反规定、随意招录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就业的用人单位,要责令其纠正并给予处罚。
(二)全面推进和规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区劳动保障局、人事局要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评价、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并为区职业学校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便利;区教委要制定职业工种与学校专业对等取证制度,统一组织实施职业学校的培训取证工作,确保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职业学校要对学历教育的课程和教学内容、教学安排进行改革,积极探索学校教育直接培养高级技工和技师的教育模式,为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创造条件。获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的毕业生,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免除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职业学校要将职业指导作为学校工作重点,设立实习就业指导机构,开设就业指导课程,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农村就业或自主创业。区人事局和劳动保障局要健全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本地或异地就业提供信息、谘询服务和便利条件。
七、加大投入,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区财政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十一五”时期,对职业教育投入专项经费,重点支持职业学校、14个镇乡成人学校建设和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充实教学设备,保证对师资培训经费的支持,建立职业学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奖励基金,支持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农民培训和市民素质提高培训。“十一五”时期,所有镇乡成人学校以及80%的村成人学校要达到市颁标準。
(二)进一步落实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
区财政在教育费附加中每年安排不低于30%的经费用于支持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区教育中心的建设及农村劳动者培训,并专款专用,加强依法监督制度。进一步拓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渠道,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对通过政府部门或非赢利组织向职业教育提供的资助和捐赠,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三)保证企业对职工教育的投入。
全区各类企业都应依法承担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经费。认真落实“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的规定,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主要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区教委要加强对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企业每年初要向区劳动保障局报送本单位在职职工培训教育计画,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区劳动保障局要定期检查企业培训经费的使用情况,确保培训经费足额到位。新建企业及企业新上项目都要安排员工技术培训经费。
(四)确保培训资金拨付到位。
每年从农村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经费中适当安排资金用于农村职业培训;在提高区成人教育经费标準的基础上,各镇乡每年向成人学校拨付专项培训经费10万元以上。
(五)建立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
区财政安排专项经费资助本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对贫困家庭学生和选学第一、二产业艰苦行业职业教育的学生实行学费减免和相应生活补贴政策。探索职业学校学生逐年降低直至免收学费的新机制,以促进职业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