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江苏经济

(2021-06-09 18:18:00) 百科
江苏经济

江苏经济

江苏综合经济实力在中国一直处于前列。2013年,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161.8亿元,比上年增长9.6%,位列中国省份第二。人均GDP达74607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12047美元,位列中国省份第一。2014年,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08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全省人均生产总值81874元,按汇率折算,为13141美元。

2018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595.4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5168元,比上年增长6.3%,平均每位从业人员创造的增加值达194759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江苏经济
  • 地区生产总值:92595.4亿元(2018年) 
  • 增长率:6.7%(2018年) 
  • 人均GDP:115168元(2018年) 

经济史

早在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现江苏地区就诞生了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和原始手工业。秦统一全国后,随着铁器农具的普及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今江苏地区与全国一样,经济呈总体发展的历史走向,同时也表现出历史阶段性和区域差异性的自身特点。
西汉惠帝、文帝、景帝时期,是江淮之间和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高祖末年,吴王刘濞利用富有铜矿和沿海地缘优势,采铜铸钱,煮海为盐,国库充裕,遂在全境取消税赋,民间经济发展获得了强大的动力,国强民富,富可敌国(汉王朝),《汉书·枚乘传》称其“富于天子”。
三国、东晋及其此后的宋、齐、梁、陈,相继在今南京建都,境内江淮和江南成为东南政治中心。加之北方陷入长期战乱,中原精英纷纷渡江南下,大部分落脚在今苏南及其周边地区。在此期间,六朝政权偏安一隅,江南地区得益于长江“天堑”禁止,数百年间没有发生大的战事。中原人口的持续迁入,带来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另一方面,人口密度的增加也迫使人们开闢荒野,扩大耕地,在原有的土地上精耕细作,南京、镇江、常州、苏州成为当时重要的都市。但同时,淮河流域由于处在南北争夺的交错地带,受到战争的反覆破坏,生产力遭到极大摧残,经济发展逐渐落后南方。
隋代南北大运河的开凿,广大乡村借水而兴,许多城镇因河而盛。位于长江和大运河交汇处的扬州,成为南北交通、经济、文化的枢纽,繁华程度在长江流域与成都并驾齐驱,人们谓之“扬一益二”。到了唐后期,经济地位已超过长安、洛阳,雄踞全国之首,成为最为繁华的工商业大都市,史称“天下之盛,扬为首”。安史之乱以后,五代十国纷争,北方战无宁日,江淮地区相对安定,北方人口第二次大规模南迁,再次推动江苏经济崛起,并逐渐发展为国家的财赋重地。
宋代范仲淹在今南通、盐城地区修建捍海堰,使得农田和盐场免受海潮袭击,史称范公堤。太湖地区兴治的圩田形成由人力控制的排灌体系,成为当时领先全国的旱涝保收良田。宋金对峙期间,北方人口又一次大规模南迁,为江苏经济带来第四次发展高峰,并最终超越中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镇。当时流行民谚说“苏常熟,天下足”,后演变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至此,江苏经济通过深厚的历史积澱,形成一股巨大的“惯性”力量,持续发展。但在苏北地区,自公元12世纪末黄河夺淮入海,大片农田被淤埋,村庄被摧毁,水系被破坏,进一步拉大了与苏南地区的差距。
元代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植棉中心和棉织业中心。明初定都应天(今南京),明代后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进一步推动了江苏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明后期地域面积只占全国0.33%、耕地面积只占全国2.85%的苏州、松江、常州三府,农业财政贡献率却占到全国财政总收入的23.96%。其中苏州府在洪武二年(1369)向朝廷缴纳的粮食竟然占全国总额的11%,超过当年四川、广东、广西和云南四省的总和。迄于清代,苏州、南京和浙江的杭州成为全国三大丝织业中心,扬州成为淮盐运销中心,无锡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
清代后期,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民生凋弊,江苏特别是苏北地区深陷积弱积贫的窘境。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藉坚船利炮,轰开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强迫清王朝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开放上海、南京、镇江等口岸,对中国进行残酷的经济侵略和掠夺。与此同时也吹进一丝清新之风,带来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江苏得风气之先,率先接受异域文明,先后创办苏州洋炮局、金陵製造局等“洋务”实业,民间也积极兴办近代民族工商业,涌现出以南通张謇、无锡荣氏为代表的近代工商业集团,为发展地方经济和民族振兴做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江苏经济取得长足的进步。其间虽然走过一段弯路,但早期修建的大量水利工程、兴办的大量厂矿,却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江苏历经乡镇企业崛起、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创新驱动等几个阶段,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创业创新创优”为载体,“争先领先率先”为动力,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到20世纪末,全省基本迈入小康社会,苏南部分地区在全国率先实现初步现代化。“十一五”期间,GDP连续跨过2万亿、3万亿、4万亿元大关,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

经济特点

(一)产业结构持续最佳化。2013年,江苏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6.1∶49.2∶44.7。
2014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5.6∶47.7∶46.7。
201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4.5∶44.5∶51。
(二)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2013年,江苏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8.5%,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2014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9.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2013年,江苏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6596.0亿元,比上年增长9.8%;占GDP比重为45.0%,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2014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0396.5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占GDP比重达46.7%,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商务服务业、软体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网际网路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8%、15.2%和39%。
(四)非公有制经济总量提升、占比提高。2013年,江苏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97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占GDP比重达67.2%,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比重为42.3%,分别比上年提高0.5个和0.6个百分点。年末全省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达145.1万户,比上年增长10.5%,注册资本47568.1亿元,增长12.4%;个体户379.4万户。
2014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3869.5亿元,比上年增长9.2%;占GDP比重达67.4%,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占GDP比重为42.8%,分别比上年提高0.3个和0.5个百分点。年末全省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达157.4万户,当年新增27.8万户,注册资本558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4%;个体户371.1万户,当年新增63.4万户。
(五)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3年,江苏城镇化率为64.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2014年,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年末城镇化率为65.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2018年末城镇化率达69.61%,比上年提高0.85个百分点。
(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13年,江苏苏中、苏北大部分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对全省经济总量的贡献率达44.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顺利完成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画第一阶段任务,沿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2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对全省经济成长贡献率达18.5%。
2014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苏南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苏中、苏北大部分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对全省的贡献率达44.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沿海开发顺利推进,沿海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14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对全省经济成长贡献率达18.5%。

农业

  • 2000年
“九五”期末(2000年),江苏年粮食总产量3106.6万吨,比上年下降12.7%。棉花总产量31.5万吨,比上年增长27.8 %;油料总产量226.3万吨,其中油菜籽143.0万吨、花生80.4万吨,分别增长23.0 %、21.3%和27.1%;蚕茧总产量8.8万吨,增长6.2%;茶叶总产量1.25万吨;水果总产量172万吨,增长5.5%。
  • 2005年
“十五”期末(2005年),江苏年粮食总产量达2834.6万吨,比上年增加5.5万吨。其中夏粮亩产282公斤、总产量844.4万吨;秋粮受自然灾害影响,总产1990.2万吨,下降1.6%。棉花、油料减产。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全年粮食种植面积回升,为4909.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34.9千公顷;棉花、油料种植面积368.3千公顷、846.9千公顷,分别减少41.3千公顷和73.8千公顷。蔬菜面积1194.4公顷,下降1.9%。优质、高效、安全和生态农业发展较快。
  • 2010年
“十一五”期末(2010年),江苏粮食连续七年丰收,全年总产量达3235.1万吨,比上年增加5万吨,增长0.2%。其中夏粮1105.3万吨,增长0.2%;秋粮2129.8万吨,增长0.1 %。农作物种植结构有所调整。全年粮食麵积为528.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万公顷;棉花面积为23.6万公顷,减少1.7万公顷;油料面积57.4万公顷,减少1.9万公顷;蔬菜面积121.3万公顷,增加6.5万公顷。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9.7万公顷,新增高效渔业面积7.7万公顷,新增设施农业面积8.6万公顷。
  • 2012年
2012年,江苏农业年总产量达3372.5万吨,比上年增产64.7万吨,增长2%。其中,夏粮1143.5万吨,增长2.4%;秋粮2229.0万吨,增长1.8%。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33.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7万公顷;棉花面积17.1万公顷,减少6.9万公顷;油料面积52.8万公顷,减少2.5万公顷;蔬菜面积132.3万公顷,增加6.3万公顷。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全省设施农业面积64万公顷,新增设施农业面积6.6万公顷,新增设施渔业面积5.2万公顷。
2012年,江苏成片造林面积5.7万公顷;猪牛羊禽肉产量386万吨,增长5.6%;禽蛋总产量197.2万吨,增长1.2%;牛奶总产量61.3万吨,增长3.6%;水产品总产量493.7万吨,增长3.7%,其中淡水产品345.3万吨,海水产品148.4万吨,分别增长3.4%和4.5%。
  • 2013年
2013年,江苏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连续十年增产,全年总产量达3423.0万吨,比上年增产50.5万吨,增长1.5%。其中,夏粮1195.8万吨,增长4.6%;秋粮2227.2万吨,基本持平。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36.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4万公顷;棉花面积15.5万公顷,减少1.5万公顷;油料面积51.8万公顷,减少0.9万公顷。新增设施农业面积90.4万亩。
2013年,江苏林牧渔业发展稳定。全年成片造林面积6.8万公顷;猪牛羊禽肉产量372.8万吨,比上年下降3.4%;禽蛋总产量197.9万吨,增长0.3%;牛奶总产量59.9万吨,下降2.3%;水产品总产量508.8万吨,增长3.0%,其中淡水产品358.2万吨,海水产品150.6万吨,分别增长3.7%和1.4%。
2013年,江苏农村生活生产条件显着改善。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进展顺利,解决了31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行政村客运班车基本全覆盖,完成6.3万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396.4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5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1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405.8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4.5%。
  • 2014年
2014年,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连续十一年增产,全年总产量达3490.6万吨,比上年增产67.6万吨,增长2.0%;夏粮1254.7万吨,增长4.9%;秋粮2235.9万吨,增长0.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37.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5万公顷;棉花面积13.2万公顷,减少2.3万公顷;油料面积49.9万公顷,减少1.9万公顷;蔬菜面积137.2万公顷,增加1.7万公顷。新增设施农业面积5.8万公顷。
2014年,林牧渔业稳定发展。全年成片造林面积6.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6.1%。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69.0万吨,比上年下降1.0%;禽蛋总产量194.6万吨,下降1.7%;牛奶总产量60.7万吨,增长1.4%;水产品总产量518.8万吨,增长1.9%,其中淡水产品368.4万吨,海水产品150.4万吨,分别增长2.8%和下降0.5%。
2014年,农村生活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顺利实施,又解决农村310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累计完成16.6万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399.2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7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0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650.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5%。
  • 2018年
种植业结构不断最佳化。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47.6万公顷,比上年减少5.1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7万公顷,减少0.4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6.3万公顷,减少0.5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42.5万公顷,增加1.7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3660.3万吨,比上年增产49.5万吨,增长1.4%。其中,夏粮1326.4万吨,下降0.7%;秋粮2333.9万吨,增长2.6%。粮食亩产445.6公斤,比上年增加10.1公斤,增长2.3%。

工业

  • 2000年
“九五”期末(2000年),江苏年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559.1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国有和集体工业稳定发展。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77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国有工业388.7亿元,增长9.6%;集体工业企业增加值498.6亿元,增长8.1%。非公有制工业增长较快,成为工业提速增效的重要力量。股份制工业企业增加值648.3亿元,增长18.0%;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增加值694.2 亿元,增长23.5%;联营、私营等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增加值117.7亿元,增长11.7%。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153.9亿元,增长12.4%。重工业增速有所加快。全年完成轻工业增加值1109.3亿元,增长12.1%;重工业增加值1449.8亿元,增长17.0%。
  • 2005年
“十五”期末(2005年),江苏年完成工业增加值9326.67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054.67亿元,增长22.5%。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1322.31亿元,增长13.7%;其中国有工业增加值636.60亿元,增长17.0%。集体工业增加值367.82亿元,增长21.0%。私营工业增加值1965.93亿元,增长25.6%。股份制工业增加值3348.28亿元,增长21.9%。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3172.71亿元,增长25.3%。大中型工业增加值5011.24亿元,增长19.6%。轻、重工业增加值2632.06亿元、5422.61亿元,分别增长20.8%和23.6%。全年用电量2193.45亿千瓦时,增长20.5%;其中工业用电1771.28亿千瓦时,增长22.0%。
  • 2010年
“十一五”期末,江苏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2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轻、重工业增加值6019.1亿元、15204.8亿元,分别增长14.6%和16.6%。国有工业增加值1319.4亿元,增长11.1%;集体工业增加值266.9亿元,增长4.2%;股份制工业增加值9709.4亿元,增长15.9%;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8683.9亿元,增长16.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2729.1亿元,增长13.6%;私营工业增加值6971.4亿元,增长17.9%。
  • 2012年
2012年,江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6%,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2.8%和12.5%。国有工业增长7.1%,集体工业增长6.0%,股份制工业增长16.7%,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长7.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工业增长8.3%,私营工业增长18.6%。
2012,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777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实现利税11214.2亿元,增长9.1%;实现利润6881.8亿元,增长5.8%。企业亏损面13.1%,比上年末提高3.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524.2亿元,增长46.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7.3%,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
  • 2013年
2013年,江苏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5%,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0.5%和11.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增长7.6%,集体工业增长1.1%,股份制工业增长13.7%,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长8.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工业增长9.0%,私营工业增长15.1%。
2013年,江苏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22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利税12946.7亿元,增长15.5%;利润7834.1亿元,增长14.5%。企业亏损面13.0%,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507.9亿元,下降7.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率分别由一季度的12.9%、5.1%提高至全年的16.0%和6.3%。
2013年,江苏先进制造业增势较好。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汽车製造业产值5765.7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医药製造业产值2768.3亿元,增长19.8%;专用设备製造业产值5028.1亿元,增长12.4%;电气机械及器材製造业产值14621.4亿元,增长12.8%;通用设备製造业产值7201.4亿元,增长9.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製造业产值17323.2亿元,增长5.1%。产品结构继续最佳化,实现工业新产品产值11742亿元,比上年增长2.9%。
  • 2014年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其中轻工业增长9.8%、重工业增长9.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增长3.2%,集体工业增长4.3%,股份制工业增长11.2%,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长8.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工业增长5.0%,私营工业增长11.7%。
  • 2018年
工业运行总体稳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1%,其中轻工业增长3.5%,重工业增长5.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增长5.6%,集体工业增长4.8%,股份制工业增长5%,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长5.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工业增长8.1%,民营工业增长4.1%。

商业

  • 2000年
2000年,江苏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04.1亿元,比上年增长8.8%,考虑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3%。其中,城市 (包括县城) 1785.1亿元,比上年增长9.7%;农村819.0亿元,增长6.7%。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905.3亿元,增长12.4%;餐饮业241.4亿元,增长17.4%;其他行业475.5亿元,下降7.2%。市场建设迈出新步伐,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6268个,交易额4066.7亿元。
  • 2005年
2005年,江苏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99.90亿元,比上年增长16%。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453.38亿元,增长16.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246.52亿元,增长1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964.84亿元,增长15.4%;餐饮业零售额629.10亿元,增长19.4%;其他行业零售额105.96亿元,增长25.9%。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实现商品销售5701.3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批发业4285.1亿元,零售业1416.2亿元,分别增长8.8%和20.6%。
  • 2010年
2010年,江苏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城乡市场均保持良好增长。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1965.5亿元,增长19.2%;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516.8亿元,增长15.1%。按消费形态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2207.2亿元,增长18.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275.1亿元,增长20.1%。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实现商品销售额20185.8亿元,增长29.4%,其中批发业15321.8亿元,零售业4864.0亿元,分别增长30.2%和26.7%。
  • 2012年
2012年,江苏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5.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6373.3亿元,增长15.1%;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842.0亿元,增长13.8%。按消费形态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6448.8亿元,增长14.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766.5亿元,增长16.1%。
  • 2013年
2013年,江苏消费品市场增长平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8564.4亿元,增长13.4%;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092.1亿元,增长13.6%。按消费形态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8694.8亿元,增长13.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961.7亿元,增长11.0%。
2013年,江苏大众类消费增长较快。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主要经营类别中,汽车类零售额289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8%;石油及製品类零售额1070.7亿元,增长12.0%;粮油、食品、饮料、菸酒类零售额1009.6亿元,增长7.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859.9亿元,增长7.0%;中西药品类零售额624.6亿元,增长24.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583.3亿元,增长8.5%;金银珠宝类零售额275.8亿元,增长26.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272.6亿元,增长31.6%。
  • 2014年
2014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09.0亿元,比上年增长12.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868.9亿元,增长12.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340.1亿元,增长11.9%。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21088.7亿元,增长12.6%;餐饮收入额2120.3亿元,增长9.8%。全年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21.4亿元,比上年增长9.7%。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11657.0亿元,增长10.0%;住宿餐饮业零售额764.4亿元,增长4.5%。其中,粮油、食品、饮料、菸酒类零售额1540.8亿元,增长8.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1106.2亿元,增长9.3%;金银珠宝类零售额320.1亿元,下降2.9%;日用品类零售额419.0亿元,增长9.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717.1亿元,增长5.3%;中西药品类零售额769.6亿元,增长16.2%;石油及製品类零售额1411.2亿元,增长20.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570.2亿元,增长19.8%;汽车类零售额3309.2亿元,增长6.6%。

建筑业

2013年,江苏建筑业加快发展。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7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7.9%;竣工产值16495.0亿元,增长19.0%,竣工率达76.0%;全省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554.9亿元,增长19.9%。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28.3万元/人,比上年增长7.5%。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29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7%;竣工面积67932万平方米,增长10.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8110万平方米,增长11.8%。
2014年,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45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竣工产值18917.2亿元,增长13.7%;竣工率达76.9%;全省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817.7亿元,增长15.9%;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29.7万元/人,增长5.6%;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3038.8万平方米,增长8.3%;竣工面积76795.0万平方米,增长11.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55523.0万平方米,增长13.3%。
2018年,建筑业稳定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08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3%;竣工产值22551.7亿元,增长4.7%;竣工率达73.1%。全省建筑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168.7亿元,增长9.1%。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33.6万元/人,增长7.5%。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9176.8万平方米,增长7.4%;竣工面积74806.3万平方米,下降0.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54411.4万平方米,下降0.6%。

固定资产投资

  • 2013年
2013年,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982.5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国有及国有经济控股投资7546.2亿元,增长18.3%;外商港澳台投资3910.5亿元,增长8.1%;民间投资24525.8亿元,增长20.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8.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2013年,江苏投资结构最佳化改善。第一产业投资198.6亿元,比上年增长9.4%;第二产业投资18425.9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投资17358.0亿元,增长22.3%。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18387.5亿元,增长17.5%,其中製造业投资17337.3亿元,增长17.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6426.2亿元,增长14.6%,占工业投资比重达34.9%。主要工业行业中,化学原料及化学製品製造业投资1644.8亿元、通用设备製造业1885.1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製造业1670.1亿元,分别增长4.7%、32.1%、12.7%。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投资8857.2亿元,增长17.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573.6亿元,增长3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676.3亿元,增长28.3%。
2013年,江苏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年新开工项目32315个,其中亿元项目4638个,完成投资18549.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5%、8.3%和17.3%。省级200个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境内南水北调工程全线通水,宁杭城际铁路通车运行,临海高等级公路基本建成,连盐铁路开工建设,禄口机场二期主体工程完工,南京博物院二期建成开放等等。
  • 2014年
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155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国有及国有经济控股投资9319.1亿元,增长22.3%;外商港澳台投资4155.9亿元,增长6.3%;民间投资28077.7亿元,增长14.8%,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7.6%。分类型看,完成项目投资333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房地产开发投资8240.2亿元,增长13.8%。
投资结构最佳化改善。第一产业投资207.0亿元,比上年增长29.8%;第二产业投资20300.5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投资21045.3亿元,增长20.8%。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202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製造业投资19134.2亿元,增长10.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7172.1亿元,增长11.6%,占工业投资比重达35.4%。主要工业行业中,化学原料及化学製品製造业投资1810.6亿元、通用设备製造业投资2074.0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製造业投资1787.5亿元,分别增长10.1%、10.0%、7.0%。第三产业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3538.0亿元,增长37.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2163.3亿元,增长29.1%。
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全年新开工项目35794个,比上年增长10.8%;完成投资22431.5亿元,增长20.9%。其中,亿元项目4655个,增长0.4%;完成投资10006.7亿元,增长15.8%。省级200个重大项目有序推进,长江-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完工,南京禄口机场二期工程、苏南硕放机场二期航站楼投入使用,沪通长江大桥、连淮扬镇铁路、宁启铁路二期开工建设,新一轮铁路建设项目里程达1600公里,其中高铁1500公里,新建成城市轨道交通320公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五年目标四年完成。南京国家网际网路骨干直联点建成开通。棚户区危旧房改造超过70万户,200多万人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 2018年
投资增长保持稳定。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5%。其中,国有及国有经济控股投资下降8.6%;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增长0.8%。民间投资增长10.8%,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71.0%。分类型看,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2.2%;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14.1%。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3484.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2040.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6%。

开放型经济

  • 2013年
2013年,江苏外贸进出口规模保持稳定。全年进出口总额550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5%。其中,出口3288.5亿美元,增长0.1%;进口2219.9亿美元,增长1.1%。
2013年,江苏贸易自主能力不断增强。一般贸易出口额145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加工贸易出口额1500.6亿美元,下降6.4%。出口结构进一步最佳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2142.6亿美元和1279.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比重为65.2%和38.9%。其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出口693.2亿美元,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54.2%。贸易主体更趋内生化。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1942.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1%,占出口总额的59.1%;私营企业出口额996.8亿美元,增长11.9%,占出口总额的30.3%,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对欧盟、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出口额分别为571.2亿美元、654.3亿美元、312.4亿美元和368.3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7%、2.6%、1.3%和9.2%;对东协、韩国、中国台湾省出口额分别为334.4亿美元、167.5亿美元和119.7亿美元,分别增长9.0%、2.1%和13.2%;对拉丁美洲、非洲、俄罗斯出口额分别为198.2亿美元、93.0亿美元和49.3亿美元,分别下降9.6%、6.0%和9.9%。
2013年,江苏利用外资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453家,新批协定外资472.7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33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新批及净增资9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50个。对外投资增势良好。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605个,比上年增长5.8%;中方协定投资61.4亿美元,增长21.8%。
2013年,江苏开发区继续在开放型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全省开发区实现进出口总额4488.0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2642.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和3.3%,占全省总量的81.5%和80.4%。
  • 2014年
2014年外贸进出口低位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63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出口总额3418.7亿美元,增长4.0%;进口总额2218.9亿美元,与上年持平。
贸易转型步伐加快。一般贸易出口额158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8%;加工贸易出口额1492.2亿美元,下降0.6%。出口结构进一步最佳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2214.5亿美元、1293.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比重为64.8%、37.8%。其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出口额707.1亿美元,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比重为54.7%。
外贸出口平稳增长。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198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占出口总额比重为58.2%;私营企业出口额1054.6亿美元,增长5.8%,占出口总额比重为30.8%,占比较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对欧盟、美国、日本、香港特别行政区出口额分别为635.1亿美元、701.7亿美元、308.6亿美元和348.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2%、增长7.2%、下降1.2%和下降5.4%;对东协、韩国、台湾省出口额分别为342.2亿美元、166.4亿美元和142.1亿美元,分别增长2.3%、下降0.7%和增长18.7%;对拉丁美洲、非洲、俄罗斯出口额分别为191.9亿美元、93.0亿美元和48.9亿美元,分别下降3.2%、零增长和下降0.8%。
  • 2018年
进出口规模继续扩大。全省完成进出口总额43802.4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出口26657.7亿元,增长8.4%;进口17144.7亿元,增长11.3%。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21342.6亿元,增长10.9%;占进出口总额比重达48.7%,超过加工贸易9.4个百分点。从出口主体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出口额分别增长17.7%、3.6%和15.1%。从出口市场看,对美国、欧盟、日本出口比上年分别增长6%、6.9%和5.5%,对印度、俄罗斯、东协出口分别增长4.4%、10.5%和13%。从出口产品看,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增长8.9%、8.5%。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出口额6459.6亿元,增长8.9%;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4.2%,对全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25.7%。

交通运输业

2013年,江苏交通运输业基本平稳。全年旅客运输量、货物运输量分别比上年增长4.0%和8.8%,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分别增长5.7%和12.2%。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1.4亿吨,比上年增长9.7%。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5亿吨,增长12.9%;货柜吞吐量达1662.5万标準货柜,增长3.9%。年末全省公路里程15.6万公里,新增197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443.0公里,新增71.5公里。铁路营业里程2554.1公里,铁路正线延展长度4125.5公里。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954.4万辆,净增141.3万辆,分别增长17.4%和13.3%。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790.1万辆,净增132.9万辆,分别增长20.2%和15.0%。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554.6万辆,净增98.7万辆,分别增长21.6%和14.4%。
2014年,交通运输业基本平稳。全年旅客运输量、货物运输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7.5%,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分别增长6.9%和4.7%。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2.6亿吨,比上年增长5.7%,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8亿吨,增长8.1%;货柜吞吐量1500.5万标準货柜,下降9.7%。年末全省公路里程15.8万公里,比上年新增1427.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488.3公里,新增45.3公里。铁路营业里程2632.4公里,铁路正线延展长度4200.3公里。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1104.0万辆,净增149.6万辆,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5.7%和5.9%。年末个人汽车保有量935.7万辆,净增145.6万辆,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8.4%和9.6%。其中,个人轿车保有量665.6万辆,净增111.0万辆,分别增长20.0%和12.5%。
2018年,交通运输基本平稳。全年货物运输量比上年增长5.7%,旅客运输量下降4.7%;货物周转量比上年下降0.4%,旅客周转量增长2.0%。全省机场飞机起降51.6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1.5%;旅客吞吐量5164.6万人次,增长16.2%;货邮吞吐量59.7万吨,增长4.5%。完成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23.3亿吨,比上年增长0.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9亿吨,增长0.5%;货柜吞吐量1798万标準货柜,增长4.4%。年末全省公路里程1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710公里。铁路营业里程3014公里,铁路正线延展长度5258.6公里。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1783.2万辆,增长10.1%;净增163.8万辆。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1537.6万辆,增长9.2%;净增129.4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066.8万辆,增长8.0%;净增79.2万辆。

邮政电信业

2013年,江苏邮政电信业较快发展。全年邮政电信业务总量12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69.6亿元,电信业务总量982.6亿元,分别增长31.0%和7.3%。邮政电信业务收入1107.6亿元,增长10.7%。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33.1亿元,电信业务收入874.5亿元,分别增长30.4%和6.5%。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3346.3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289.8万户,比上年末减少97.4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275.9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013.9万户。年末行动电话用户7942.0万户,比上年末净增470.6万户。年末电话普及率达130部/百人,比上年末增加5部/百人。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3.6万公里,新增0.1万公里。年末网际网路用户1431.4万户,新增103万户。
2014年,邮政电信业较快发展。全年邮政电信业务总量1680.8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分业务类型看,邮政业务总量359.0亿元,增长33.2%;电信业务总量1321.8亿元,增长16.9%。邮政电信业务收入1153.4亿元,比上年增长4.1%。分类型看,邮政业务收入299.5亿元,增长28.5%;电信业务收入853.9亿元,下降2.4%。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2767.5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133.6万户,比上年末减少156.2万户。分城乡看,城市电话用户1222.9万户,乡村电话用户910.7万户。年末行动电话用户8070.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28.4万户。年末电话普及率达128.8 部/百人。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3.6万公里,新增385公里。年末网际网路宽频接入用户1523.4万户,新增92.1万户。
2018年,邮政电信快速发展。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0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2%;电信业务总量4811.6亿元,增长132.7%。邮政行业业务收入6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4%;电信业务收入975.1亿元,增长6.3%。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21.2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364万户,城市固定电话用户945.9万户,乡村固定电话用户418.1万户。年末行动电话用户979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986.3万户。电话普及率达139部/百人。年末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4.04万公里;年末网际网路宽频接入用户3351.9万户,新增245.7万户。

旅游业

2013年,江苏旅游业发展加快。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940.1亿元,增长14.6%。
2014年,旅游业持续平稳增长。全年全省实现旅游收入81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863.5亿元,增长13.3%。全年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9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分类型看,外国人197.0万人次,增长1.9%;港澳台同胞100.1万人次,增长5.8%。全年旅游外汇收入3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1%。
2018年,旅游业较快增长。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81823.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6%;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3247.3亿元,增长13.6%。接待入境过夜游客400.9万人次,增长8.3%。其中,外国人264.7万人次,增长9.5%;港澳台同胞136.2万人次,增长6.1%。旅游外汇收入46.5亿美元,增长10.8%。接待国内游客81422.8万人次,增长9.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851.3亿元,增长13.7%。

财政

2013年,江苏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5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基金预算收入5018.1亿元,比上年增长38.9%。
2013年,江苏财政支出结构持续最佳化。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7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基金预算支出4940.5亿元,增长38.0%。全年教育支出1424.2亿元,增长5.5%;公共安全支出450亿元,增长10.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36.7亿元,增长14.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51.4亿元,增长10.9%;科学技术支出299.4亿元,增长16.4%。
2014年,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上划中央四税4583.3亿元,增长10.0%;基金预算收入5416.9亿元,增长7.9%。
2014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最佳化。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466.5亿元,比上年增长8.6%;基金预算支出5294.2亿元,增长5.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1507.2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公共安全支出468.6亿元,增长3.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19.7亿元,增长14.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197.6亿元,增长18.9%;科学技术支出318.1亿元,增长5.1%。
2018年,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30.2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税收收入726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84.2%,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
2018年,支出结构持续改善。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658.2亿元,比上年增长9.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2056.5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公共安全支出826.6亿元,增长15.3%;医疗卫生支出845.5亿元,增长7.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09亿元,增长25.5%;住房保障支出430亿元,增长22.2%。

金融

2013年,江苏金融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5604.1亿元,比年初新增10094.1亿元,比上年末多增332.3亿元。其中,储蓄存款比年初新增3751.3亿元,同比少增391.1亿元;单位存款比年初新增5038.6亿元,同比多增198.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1836.5亿元,比年初新增7207.8亿元,比上年末多增652.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比年初新增2629.0亿元,同比少增1396.5亿元。
2013年,江苏证券交易市场稳定发展。全年证券市场完成交易额275120.2亿元。其中,证券经营机构股票交易额62452.2亿元,比上年增长49.1%;期货经营机构代理交易额212668亿元,增长7.9%。年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235家,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筹集资金283.7亿元,比上年增加75.2亿元。江苏企业境内上市公司总股本1379.9亿股,比上年末增长9.5%;市价总值12787.2亿元,上升12.0%。年末全省共有证券公司6家,证券营业部540家;期货公司10家,期货营业部119家,证券投资谘询机构2家。
2013年,江苏保险业稳步健康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4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财产险收入518.6亿元,增长17.6%;寿险收入809.2亿元,增长5.7%;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118.3亿元,增长25.2%。全年赔付额527.0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其中,财产险赔付303.2亿元,增长26.3%;寿险赔付188.6亿元,增长58.5%;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35.2亿元,增长26.2%。
2014年,金融信贷规模稳步扩大。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3735.6亿元,比年初增加8131.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5%。其中,储蓄存款比年初增加2756.7亿元,同比少增994.6亿元;单位存款比年初增加4835.6亿元,同比少增203.0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9572.7亿元,比年初增加7546.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5%。其中,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5532.5亿元,同比多增1334.6亿元。
2014年,证券交易市场稳定发展。全年证券市场完成交易额29.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分类型看,证券经营机构股票交易额9.9万亿元,增长58.0%;期货经营机构代理交易额19.6万亿元,下降7.5%。年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254家,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筹集资金701.5亿元,比上年增加417.8亿元。江苏企业境内上市公司总股本1596.6亿股,比上年增长15.7%;市价总值19631.0亿元,增长53.5%。年末全省共有证券公司6家,证券营业部624家;期货公司10家,期货营业部125家;证券投资谘询机构3家。
2014年,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68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分类型看,财产险收入606.3亿元,增长16.9%;寿险收入916.7亿元,增长13.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160.8亿元,增长35.9%。全年赔付额6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其中,财产险赔付336.3亿元,增长10.9%;寿险赔付231.9亿元,增长22.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48.6亿元,增长38.2%。
2018年,金融信贷规模扩大。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39718亿元,比年初增长7.5%,增加9775.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比年初增加4663.9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比年初增加2712.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15719亿元,比年初增长13.3%,增加13572.4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7839.3亿元,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3768.9亿元。

居民收入

2013年,江苏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根据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538元,比上年增加2861元,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8654元,增长10.3%;人均消费性支出20371元,增长8.2%,其中食品支出占比为34.7%。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3598元,比上年增加1396元,增长11.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11979元,比上年增长12.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607元,增长11.0%,其中食品支出占比为36.3%。
2014年,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73元,比上年增长9.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46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8元,增长1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1348元,比上年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3312元,增长11.8%。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164元,比上年增长6.9%。
2018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096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工资性收入21948元,增长7.6%;经营净收入5386元,增长7.8%;财产净收入3746元,增长15.7%;转移净收入7016元,增长9.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200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45元,增长8.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28:1缩小为2.26:1。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007元,比上年增长6.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462元,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567元,增长6.1%。

百强企业

2010年度江苏省百强企业(集团)名单
排序企业(集团)名称排序企业(集团)名称
1
江苏省电力公司
51
亚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52
常林工程机械集团
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
53
江苏省丝绸集团
3
苏宁电器集团
54
丰立集团有限公司
4
仁宝信息技术(崑山)有限公司
55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石油分公司
56
南京华能南方实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
57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7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58
纬创资通(崑山)有限公司
8
江苏悦达集团
59
中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9
南京钢铁集团
60
江苏文峰集团有限公司
10
纬新资通(崑山)有限公司
61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11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62
仁宝资讯工业(崑山)有限公司
12
江苏华西集团公司
63
南京市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3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64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14
江苏省菸草公司
65
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
15
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66
中粮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
16
三胞集团
67
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68
苏州创元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18
江苏新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69
盛虹集团有限公司
19
苏果超市有限公司
70
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
20
乐金飞利浦液晶显示(南京)有限公司
71
镇江奇美化工有限公司
21
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72
江苏金浦集团有限公司
22
江苏汇鸿国际集团
73
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
23
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74
亨通集团有限公司
24
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75
江苏金辉集团公司
25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76
南京夏普电子有限公司
26
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
77
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
27
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
78
维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8
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
79
南京华新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29
江阴市西城三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80
无锡夏普电子元器件有限公司
30
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
81
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31
红豆集团有限公司
82
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
32
仁宝电子科技(崑山)有限公司
83
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33
江苏苏美达集团公司
84
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3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销售分公司
85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35
江苏五星电器有限公司
86
中国石化集团江苏石油勘探局
36
江苏申特钢铁有限公司
87
澳洋集团有限公司
37
恆力集团
88
新城控股集团
38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89
正文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39
海澜集团有限公司
90
宝胜集团
40
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91
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41
江阴澄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92
江苏三木集团有限公司
42
百兴集团有限公司
93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无锡柴油机厂
43
南京医药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4
江苏南通三建集团有限公司
44
江苏省电信有限公司
95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45
华芳集团有限公司
96
江苏省海外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46
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有限公司
97
江苏双良集团有限公司
47
达富电脑(常熟)有限公司
98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48
连云港如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9
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49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
100
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
50
江苏国泰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