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中国转型时期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

(2021-06-09 10:25:00) 百科
中国转型时期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

中国转型时期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

《中国转型时期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是2007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郑长德。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转型时期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
  • 作者:郑长德
  • ISBN:9787500595939
  • 类别:图书 > 经济 > 中国经济
  • 页数:276
  •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7-01-01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关于中国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係,已有一些研究,但不多。《中国转型时期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在对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係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全面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发展影响收入分配的渠道和机制,并利用我国1978-2004年经济金融时间序列数据和地区序列数据,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农村贫困减缓等的关係,基于这些实证分析,《中国转型时期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提出了要构建和谐金融,实现增长和公平的双赢的思想。
《中国转型时期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可能的创新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转型时期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在国内较早地关注中国的金融发展、经济成长和收入分配的关係,比较系统地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金融发展、经济成长和收入分配间的关係。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的实际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收入分配差距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中国转型时期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从金融发展的角度、从金融资源的占有和融资机会不平等的角度分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因此选题视角新,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中国转型时期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初步构建了一个分析金融发展一经济成长:收入分配三角关係的分析框架,提出了金融影响收入分配的渠道:经济成长、金融服务供给、金融危机和融资机会。
第三,《中国转型时期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的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的影响不显着,甚至作用是相反的,即金融发展扩大了收入分配的差距。《中国转型时期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认为,这和我国目前金融体系的特点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金融抑制还存在,国有金融结构的垄断地位、融资结构和金融资产结构的一头沉、金融市场不完全等等,结果低收入群体和边远地区获得的融资机会少、占有的金融资源少,结果扩大了收入分配的差距。
第四,《中国转型时期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提出的良好的金融体系不仅可以促进经济成长,而且可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增长与公平的双赢。因此,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金融和谐发展,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中国转型时期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初步界定了和谐金融的含义和框架,认为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子系统之一,和谐金融应包括以下内容:金融与经济互动协调发展;健全的金融机构体系;合理的金融结构;完全化的金融市场;金融风险的最优配置;完善的金融生态环境;良好的调节机制,高效有力的监管体系。并提出了构建和谐金融,实现增长公平双赢的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郑长德,男,1962年6月出生,四川省广元市人,经济学博士。现任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金融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
主持和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先后在《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等核心和CSSCI期刊发表论文70多篇,出版《现代公司理财学》、《世界不发达地区开发史鉴》、《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转型时期资本市场与经济成长》等着作15部。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