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研究

(2021-06-09 09:27:00) 百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研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研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研究(套装共5册)》包括:《新时期的政治伦理》、《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小康社会的工农业建设》、《创新文化与文化创新》和《拨开所有制问题的迷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在经济上,要在最佳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二是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在一些人看来,“小康”只是一个经济指标,其实并不,它还包含着政治和文化上的目标和任务。根据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在政治上我们的目标是要达到: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基本介绍

  • 书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研究
  •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 页数:781页
  • 开本:32
  • 定价:80.00
  • 作者:胡涵锦 高惠珠
  • 出版日期:2005年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806688862
  • 品牌:学林出版社

内容简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研究(套装共5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辅助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教授作序并推荐。

图书目录

《小康社会的工农业建设》目录:

1 小康社会的工农基础产业
1.1 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1.1.1 经济发展新阶段及其主要表现
1.1.2 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1.1.3 发展趋势和政策取向
1.2 经济新阶段与工农基础产业发展
1.2.1 经济新阶段依託工农基础产业
1.2.2 经济新阶段与工业发展
1.2.3 经济新阶段与农业发展
2 前苏联模式下的工农基础产业
2.1 前苏联工农业发展道路
2.1.1 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
2.1.2 农业集体化道路
2.2 前苏东欧国家的转轨
2.2.1 俄罗斯经济转轨及其教训
……

《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目录:

1 导论
1.1 巨观背景:世情、国情与党情
1.2 历史教训:某些执政大党的失利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受挫
1.3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
2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1 一脉相承,开拓创新
2.2 把握精髓,与时俱进
2.3 武装思想,指导实践
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3.1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深刻意蕴
3.2 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
……

《新时期的政治伦理》目录:

1 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徵及其伦理诉求
1.1 小康思想的历史传承
1.2 邓小平理论中的小康社会
1.3 当代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徵及其伦理诉求
2 新时期的发展伦理
2.1 从改善人的生存境遇出发谋发展
2.2 马克思的全面生产理论和当代发展伦理
2.3 为了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3 新时期的劳动伦理
3.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本质特徵
3.2 劳动神圣和保护劳动权
3.3 劳动普遍平等和正确对待新阶层
……

《拨开所有制问题的迷雾》目录:
引言
1 所有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课题
1.1 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1.1 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1.2 公有制的生产经营形式
1.2 社会经济形式的複杂性和多样性
1.2.1 社会经济的複杂性和多样性
1.2.2 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合理性
1.3 社会形态与主体经济关係
1.3.1 主体经济关係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
1.3.2 主体经济关係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更迭
1.4 马克思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1.4.1“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内涵
……

《创新文化与文化创新》目录:

引言
1 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
1.1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1.2 先进文化是创新文化
1.3 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理论
2 创新文化与传统文化
2.1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2.2 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2.3 创新文化与外国文明优秀成果
3 科学与文化创新
3.1 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
3.2 创先是创新的首要环节
……

文摘

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在文化上,我们的目标是要达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坚持现代发展观。由于发展不仅要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任务,还要解决经济与环境、资源以及人口相互关係的问题,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突出地确定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奋斗目标。十六大报告强调,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要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要显着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可见,我们要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是一个充满现代发展观色彩的社会发展阶段。必须强调的是,这一切目标,都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相联繫的。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地指出:“这次大会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
继十六大部署之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还强调要“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础工程。

序言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21世纪的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且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奋斗目标,有三个特点: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积累的最重要的经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在经济上,要在最佳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二是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在一些人看来,“小康”只是一个经济指标,其实并不,它还包含着政治和文化上的目标和任务。根据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在政治上我们的目标是要达到: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