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李鹏飞(东方文化研究会会员、鉴定专家)

(2021-06-09 08:57:00) 百科
李鹏飞(东方文化研究会会员、鉴定专家)

李鹏飞(东方文化研究会会员、鉴定专家)

李鹏飞:本名李宇震;字翛然;1967年7月生于河北,籍贯天津;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员。

学术代表作:《造字本义考》、《古玉钩索》、《古代窑器考》、《芒稻闸上谕碑考》等;文学代表作:长篇小说《胎记》、散文集《锦华园记》、古体散文集《荼旅稗言》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李鹏飞
  • 外文名:Li Pengfei
  • 别名:翛然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河北邢台
  • 出生日期:1967年6月
  • 主要成就:《造字本义考》《古玉钩索》等
  • 代表作品:《造字本义考》、《古玉钩索》、《胎记》 、散文《荼旅稗言》等

人物经历

李鹏飞,本名:李宇震;字:翛然;1967年7月生于河北,现籍贯天津;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员。常年研修历史、考古、美学。主要是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象形规律和造字本义、古代美术延变规律和历史原因等,并取得一定成果,对汉字简化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借鉴意义。另在文学、考古、文物鉴定、美术方面有一定造诣。
国际艺术品新闻发布会现场国际艺术品新闻发布会现场

社会活动

关于国学和传统文化教材进入大陆学校的报导
2013年10月20日,法制晚报採访东方文化研究会李鹏飞,法制晚报报导关于中国台湾地区的国学和传统文化教材进入大陆30所中学试点推广的讯息引发广泛关注。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员李鹏飞表示,国学教材引入部分学校,将会在文化上造成很大碰撞。李鹏飞认为,从概念的角度分析,国学的根本应该是汉字学。在充分了解汉字本义的基础上,对国学中的经典典籍、文集等进行深刻的分析,使人能够更直观、深刻地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内涵。
李鹏飞深入民间为民进行鑒宝
李鹏飞老师现场鉴定1李鹏飞老师现场鉴定1
1.参加大连民间鑒宝活动(报导:文物专家组团滨城鑒宝国宝级红山玉现身大连)
2012年4月28日,天健网讯息:由国家级权威文物专家叶佩兰、单国强、李鹏飞组成的鉴定小组,飞抵大连,帮助滨城那些“掌中有宝”的民间藏家们,寻根溯源,估值论价。这次鑒宝活动刚刚开启,就有大连藏友“抛”出一面“红山玉制面具”。这件与真脸大小相仿的面具,根据专家鉴定,是5500多年以前红山古人祭神时,戴在脸上的一种神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鹏飞告诉我们,这件面具刻画的是女性形象,材料为岫巖的透闪石青玉,泌色美丽、色浆明显,具有同新疆和田玉一样优良的品质。掌眼鉴定,李鹏飞感慨,“这是辽宁文化的典型代表”。
2.参加常州民间鑒宝活动(报导:故宫专家来常鑒宝
李鹏飞老师在鑒宝现场2李鹏飞老师在鑒宝现场2
良渚文化时期的瓷器、战国时期的玉器、东汉时期的蒜头瓶、明清时期的陶瓷以及不同时代的名家字画……18日、19日,故宫博物院专家来常“鑒宝”,连声称讚常州民间不少藏品让人惊喜。
2010年12月18日由华夏艺博园和北京安帝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民间鑒宝活动,吸引了500多位藏友带着2000多件藏品参加,其中瓷器和玉器占多数。担任鉴定的专家有北京市文物局副研究员、北京故宫博物院知名专家华义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物研究员、《天下收藏》栏目特聘专家李鹏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物研究员吴锐,上海市收藏协会副秘书长兼展览部主任王张友,常州市文博鉴赏学会副主席张修民等。
3.参加合肥民间公益鑒宝活动(报导:周末美术馆有免费鑒宝活动
2011年3月10日,由安徽省久留米友好美术馆举办的民间公益鑒宝活动,共邀请了故宫博物馆研究员、央视鑒宝国家文物鉴定着名专家杨宝杰、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许丽、中国博物馆学会鉴定专家李鹏飞等三位专家在此开展免费鑒宝活动,所有藏友均能参与鑒宝活动,并能享受专家给予的免费鑒宝。
3月12日、13日,特邀故宫博物馆研究员、央视鑒宝国家文物鉴定着名专家杨宝杰、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许丽、中国博物馆学会鉴定专家李鹏飞等专家在此开展免费鑒宝活动。鉴定範围:瓷器、玉器、书画、古籍善本、杂件等。
李鹏飞
5.参加大型《鑒宝行》活动走进重庆
2014年06月14日上午,据鑒宝专家李鹏飞介绍,古玩收藏者应该要有“通过学习历史,提高自身素质”这样的心态。当谈到收藏物的年代越久越有价值时,李鹏飞认为“年代”只是鉴定收藏物的标準之一,而“物以人贵”也是鉴定收藏物的一个标準,历代贵族的衣食住行是当代艺术的体现。
李鹏飞老师在芒稻闸上谕碑现场考察李鹏飞老师在芒稻闸上谕碑现场考察
6.龙虬庄陶片刻文或是甲骨文起源 连笔为加密
1993年,高邮龙虬庄遗址的发现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大遗址”。遗址发掘出的陶盆口沿残片上的陶文,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但至今为止还没有能够完整释读出来。昨天,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与文物鉴定专家、古文字专家、北京师範大学教授李鹏飞先生对其进行了解读,他认为“虽然现在还缺少相互印证的关係,但陶文应是加密符号,与数字动物属主有关”。
7.甲骨文青铜器惊现北岳分校课堂
龙虬庄遗址出土的石器龙虬庄遗址出土的石器
(记者 雨萌 / 摄影 海东青)10月19日,北京师範大学教授、古文字鉴定专家李鹏飞教授来到大同市北岳国小分校,为孩子们上了一堂难忘而有趣的课程“文字的故事”。“现存最早的成体系的汉字是甲骨文。由甲骨文到当今的正体字,汉字的形体由最初形象化表意的图画性,逐渐演变成符号化表意的方块字,而书写形式则由变化的线条发展成为固定的笔划。”李教授从甲骨文讲起,简单的文字背后蕴含着大大的学问。
李鹏飞老师并带领同学们一起领略文字的精彩世界。讲座的最后,李教授拿出了几样珍贵的东西:古文字记录的载体珍贵的甲骨文残片、青铜器残片,上面都刻有古代的文字。现场的学生们纷纷表示,今天真是大开眼界,不仅近距离看到了博物馆里才能看到的东西,而且学习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