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中产阶级》一书由[美] 傅高义 所着,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
基本介绍
- 书名:日本新中产阶级
- 作者:[美] 傅高义
- ISBN:9787532774036
-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内容简介
《日本新中产阶级》是傅高义的成名之作,其主体研究耗时2年,但傅高义夫妇此后一直坚持研究对象的跟蹤随访,研究成果实则跨越30年。傅高义从工作、学校、家庭和社区出发,将新中产阶级描述成一种经济与文化的标桿,对工薪族生活方式的描述丰富而微妙。该书在当时具有高度前瞻性,而此后的不断修订则保证了其现实性,堪称文化人类学的典範。有别于当时传统的民族志,《日本新中产阶级》奠定了此后日本研究的主流方向,近几十年来关于日本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几乎都建立在该书基础上,直至今日仍是诸多学者理解日本社会的试金石。
作品目录
中文版序
导读:东亚的审读与傅高义的人生
前言:回眸一本前瞻之书
致谢
第一部 工资的重要性
第一章 研究问题及其背景
第二章 透视科层制背景
第三章 通往工薪族之路
第二部 家庭与其他社会系统
第四章 消费者的光明新生活
第五章 家庭事业中的政府
导读:东亚的审读与傅高义的人生
前言:回眸一本前瞻之书
致谢
第一部 工资的重要性
第一章 研究问题及其背景
第二章 透视科层制背景
第三章 通往工薪族之路
第二部 家庭与其他社会系统
第四章 消费者的光明新生活
第五章 家庭事业中的政府
第六章 社区关係
第七章 基本价值观
第三部 家族的内部
第八章 “家”之理想的式微
第九章 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
第十章 家庭内部的权威
第十一章 家庭团结
第十二章 育儿
第四部 M町大观
第十三章 快速社会变迁中的秩序
第五部 重返M町
第十四章 薪资之外
第十五章 超越成功:三十年后的M町
后记
附录 田野研究报告
注释
参考文献选目
索引
第七章 基本价值观
第三部 家族的内部
第八章 “家”之理想的式微
第九章 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
第十章 家庭内部的权威
第十一章 家庭团结
第十二章 育儿
第四部 M町大观
第十三章 快速社会变迁中的秩序
第五部 重返M町
第十四章 薪资之外
第十五章 超越成功:三十年后的M町
后记
附录 田野研究报告
注释
参考文献选目
索引
创作背景
哈佛大学中日研究专家傅高义在学术生涯之初被斥为“乡下人”后,意识到一个社会学家如果从未在另一种文化中生活过,何谈理解本国社会?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〇年,他来到东京市郊的M町展开田野研究,深描日本社会快速变迁之际的“新中产阶级”——工薪族和他们的家庭。基于这项研究,傅高义于1963年发表《日本新中产阶级》一书。
这是《日本新中产阶级》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傅高义特地为此次的中文版撰写序言,讲述他眼里中日中产阶级的异同;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教授作导读,回顾傅高义的学术生涯。《日本新中产阶级》译本基于英文版五十周年纪念版(二〇一三年),包含了苏珊娜·霍尔·沃格尔所撰第十五章和威廉·赖·克里所撰前言,他们对日本社会的新近观察对主体研究作了及时而到位的扩充。
作品影响
2017年,该书入选新浪2017年度中国社科好书榜。
作者简介
傅高义(Ezra F. Vogel,1930 —)
被认为是美国唯一一位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在哈佛有着“中国先生”的称号,一直是受中国政府重视的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他是继费正清之后的第二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和东亚研究委员会主席。1998年入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2013年3月23日,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2014年福冈亚洲文化奖获得者。
傅高义于1963年发表《日本新中产阶级》一书,凭藉此书从社会学领域转身,此后专注日本和中国研究,又将视野扩展到包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与香港在内的亚洲“四小龙”,成为东亚研究的扛鼎人物。主要作品有《邓小平时代》《日本第一》《朴正熙时代》《重振旗鼓》《日本还是第一吗》《中美日关係的黄金时代》等。
版本信息
作者:[美] 傅高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Japan's New Middle Class : The Salary Man and His Family in a Tokyo Suburb
译者:周晓虹/周海燕/吕斌
出版年:2017-5
页数:376
定价:60.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傅高义作品系列
ISBN:9787532774036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Japan's New Middle Class : The Salary Man and His Family in a Tokyo Suburb
译者:周晓虹/周海燕/吕斌
出版年:2017-5
页数:376
定价:60.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傅高义作品系列
ISBN:9787532774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