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是一部论述20世纪美国新中产阶级的着作,1951年出版后被誉为“具有远见卓识的启迪之作”。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为“当代学术稜镜译丛”之一,是美国当代文明的批判先驱C.莱特·米尔斯的力作,是一部论述20世纪美国新中产阶级的着作。
全书共分老式中产阶级、白领的世界、生活方式和权力的路径四部分。
《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本书内容丰富,讲解通俗易懂,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基本介绍
- 书名: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
- 作者:(美)米尔斯
- 译者: 周晓虹
- ISBN:9787305046421
- 页数:315
- 定价:39.0
-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7-1
- 开本:平装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论述20世纪美国新中产阶级的着作,1951年出版后被誉为“具有远见卓识的启迪之作”。它在首次出版之后的这些年里,成了该领域的经典之作,并不断地吸引着新的读者。
正如霍拉斯·M·卡伦在《纽约时报》上撰文所说,这是“白领金字塔中每一层次的人都值得一读和值得思考的着作。它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
在阅读了这部有关白领世界的临床式报告之后——现在它对了解20世纪的生活品味和感情至为关键——希尔维亚·波特在《纽约邮报》上撰文指出,“这是我在这些年里读到的最能够激发人们痛苦思索的着作。只有那些天真的傻瓜才会否认其中包含了诸多真理,它足以使人们驻足下来,认真地品坊和聆听。”
全书共分老式中产阶级、白领的世界、生活方式和权力的路径四部分。
《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本书内容丰富,讲解通俗易懂,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内容点评
值得参考的一段美国历史
也许是我们过分神话了中产阶级这个概念。在美国社会学巨擘莱特·米尔斯的眼里,美国中产阶级的形成过程并不是一路高歌猛进充满光荣与梦想的黄金旅程,相反,现代意义上的中产阶级的兴起和“美国人心目中特立独行的个体的消失和凡夫俗子的大量涌现是一个并行不悖的过程”。作为米尔斯的代表作和成名作,《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在1951年出版后被誉为“具有远见卓识的启迪之作”。这本书很难说是在讚扬中产阶级还是在贬低中产阶级。和托克维尔对现代社会不断民主化的观察相同,米尔斯对他所创造的“白领”这一概念也充满了矛盾的看法。也许正是这种矛盾才真正有助于后发国家深入理解中产阶级这一概念。
对中国的新兴中产阶层来说,美国最有参考价值的历史并不是当下,而是米尔斯在书中所分析的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的历史。在这几十年的岁月之中,美国的老式中产阶级伴随着农村的大面积减少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而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生的白领阶层。而这一过程正在中国轰轰烈烈地上演着。
从农场主到白领
19世纪的美国老式中产阶级远没有今天的中产者这般时尚,农场主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他们的形象。南北战争的爆发使工业化深入美国的各个角落。南方种植园的包工头们被日益边缘化,轰鸣的机器与汽车吞噬了宁静的农常老式中产阶级从农场主逐渐演变成工业化早期的工业首领。19世纪的中产阶级不但是出色的管理者和商人,同时还身怀一技之长,是工业技术专家。同时那些小业主们也并没有被大资本家们全部淘汰,而是竭力保持着相应的自我平衡。
在19世纪早期,大约八成的从业人口是自雇型企业家,他们属于老式中产阶级,而到了1940年,这些人只占到从业人口的一成,剩下的人大部分靠给少数人打工而谋生,这些人便是崛起的新式中产阶级,也就是俗称的“白领”。这一概念并不意味着非常高的社会地位和薪水,相反他们绝大部分都是为少数大资本家和企业家卖命的打工仔。新式中产阶级的大多数属于中低层收入群体,他们并非来自同一社会层面,而是来自于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中。
到米尔斯写作此书时,白领作为新式中产阶级已经占到了美国从业人口的一半。老式中产阶级的职业多为农场主和商人,而新式中产阶级则多位管理者、工薪阶层、销售人员和办公室人员。我们现在所说的中产阶级是指这种新式中产阶级,他们依附于庞大的工作机构,专事非直接生产性的行政管理工作与技术服务,靠知识与技术领取稳定且丰厚的薪水。自上世纪40年代起,中产阶级的兴起和壮大在西方国家已成为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引导社会消费、稳定社会形势、定型社会规範及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主体力量。而美国在近一百年之中两代中产阶级所发生的戏剧性变化,对中国来说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新中产阶级:焦虑、风险与责任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对中产阶级工作伦理的探讨在白领那里恐怕并不準确了。米尔斯指出,与老式中产阶级的工作狂们不同,新式中产阶级对闲暇的重视丝毫不亚于对工作的热情。娱乐业的高速发达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但随着新式中产阶级队伍的扩大,他们的社会地位不再像老式中产阶级那幺显赫了。米尔斯将这种现象称为白领阶层“社会地位的无产阶级化”。这也同时使得中产阶级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声望充满了恐慌。同样,老式中产阶级多为子承父业,生活稳定,而新式中产阶级是通过公开的社会竞争而找到工作的。目前中国日益紧张的就业市场足以说明这一点。这些新式中产阶级时刻对自己的前途与成功充满焦虑感,米尔斯的这一观察在中国得到印证。日前对中国中产者的调查表明,他们普遍充满焦虑意识,生怕自己一觉醒来已不再是中产。他们最担心的并不是如何赢得更大的成功,而是滑落到贫困线以下的底层群体。
米尔斯的这本名着并不是一本为中产阶级歌功颂德的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国人对中产者这一概念普遍充满理解上的误区。人们往往以为家财万贯、衣食无忧、声名显赫是中产的标誌,而事实上中产者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概念。国人往往把美国历史上的老式中产阶级当作中产的标誌,而米尔斯令人信服的表明,以白领阶层为代表的新式中产阶级并没有那幺多的掌声与成功,相反倒时刻处于紧张的竞争压力之中。也许我们应该藉此重新审视中产者的真正含义。成为一名中产者并不困难,同时也并不轻鬆。这一身份不但意味着不低的收入与社会地位,更充满了不可测的风险与责任。
图书目录
第一部 老式中产阶级
第一章 小业主的世界
1.老式中产阶级
2.财产、自由和安全
3.自平衡社会
第二章 财产的转化
1.乡村的崩溃
2.商业发展的动力
3.游民资产阶级
第三章 竞争的修辞学
1.竞争性的生活方式
2.独立农场主
3.小企业的前哨
4.政治的持续性
第二部 白领的世界
第四章 新中产阶级:I
1.职业变化
2.工业结构
3.白领金字塔
第五章 管理官员
1.科层制
2.从上到下
3.领班的情况
4.新型企业家
8.管理者的权力
6.三大趋势
第六章 旧职业和新技能
1.专门职业和科层制
2.医学界
3.律师
4.教授
5.商业和专门职业
第七章 智力有限公司
1.四大阶段
2.科层制的社会背景
3.意识形态的需要
4.技术人员的崛起
第八章 大卖场
1.销售员的种类
2.世界最大的百货商店
3.进货员和巡视员
4.售货小姐
5.销售的集中化
6.人格市场
第九章 巨大的档案堆
1.旧式办公室
2.权势和发展
3.白领姑娘
4.新式办公室
5.白领等级
第三部 生活方式
第十章 工作
1.工作的意义
2.手工艺人的理想
3.现代工作条件
4.接受的构架
5.愉悦的机器人士气
6.巨大的裂隙
第十一章 地位恐慌
1.白领的声望
2.小城市
3.大都市
4.地位恐慌
第十二章 成功
1.模式与意识形态
2.教育的提升机
3.出身和流动
4.艰难岁月
5.黯淡的形象
第四部 权力的路径
第十三章 新中产阶级:Ⅱ
1.理论与困境
2.心态
3.组织
第十四章 白领工联主义
1.组织化的程度
2.接受和拒绝
3.个体的捲入
4.工联主义的塑造
5.工会和政治
第十五章 后卫政治
1.意识的模式
2.政治冷漠
3.大众媒介
4.社会结构
5.美国政治
6.后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