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杰(1962-),1983年8月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医疗系,同年留校在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现为内科重症监护科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已培养27名硕士研究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李培杰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职业:医生
- 毕业院校:兰州大学
- 主要成就: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学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急诊学会复甦组委员
甘肃省医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
甘肃省医学会危重病分会委员
中国急救医学杂誌常务编委
中国急救复甦与灾害医学杂誌编委
羊城复甦论坛特邀专家
获得首届“甘肃医师奖” - 代表作品:最早提出国人血管升压素的最适剂量为1.0U/kg。
工作经历
担任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专业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学会复甦组委员,羊城复甦论坛特邀专家,甘肃省医学会急诊分会主委。甘肃省医师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协会常委,中国急救医学杂誌、中国急救复甦与灾害医学杂誌。甘肃省第一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亚专业学术带头人。2004年3月——2005年3月作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在阜外医院研究一年。
工作成就
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及危重病医学、急诊医学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在心脏急诊(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急危重症的抢救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一直致力于急性心肌梗死、脓毒症、心肺复甦及器官支持治疗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工作至今,作为主持人或主要参与者完成省级科研鉴定12项,其中1项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甘肃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9项分获省卫生厅或省教育厅及兰州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在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国实用内科杂誌、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誌、中国起搏与心电生理杂誌、中国循环杂誌、中华急诊医学杂誌、中国急救医学杂誌等国家级及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作为副主编或编委出版专着6部。
率先在医院开展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首先将体外无创起搏用于抢救心搏骤停及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并填补了省内空白。自1992年以来,主要致力于心肺复甦的临床与研究工作,其中较有影响的是在国内最早将血管升压素用于心肺复甦抢救,经过四年的潜心研究提出国人血管升压素的最适剂量为1.0U/kg,此项研究的学术价值较高,相关论文被广泛引用。此外,在国内首先证实C-反应蛋白>200mg/L是急性首次Q波梗塞患者心脏破裂的独立预测因子。作为协作单位参加了由英国牛津大学医学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持的第二项中国心肌梗塞治疗试验(CCS—2),是甘肃省完成病例数最多的单位。近年来致力于脓毒症、多器官功能综合徵、休克等危重病的临床与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
获得首届“甘肃医师奖”,该奖项是2011年经甘肃省卫生厅批准甘肃省医师协会设立的医师行业的最高奖项。全省共有10人获此荣誉,旨在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医师,展现当代医师救死扶伤、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精神风貌,弘扬医师开拓进取、刻苦钻研的优良传统,以促进医师队伍建设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