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紫宛

(2021-06-08 23:30:00) 百科
紫宛

紫宛

紫宛(学名:紫菀,拉丁学名:Aster tataricus L. f.)为菊科紫菀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斜升。茎直立,高40-50厘米,粗壮,基部有纤维状枯叶残片且常有不定根,有棱及沟,被疏粗毛,有疏生的叶。头状花序多数,径2.5-4.5厘米,在茎和枝端排列成复伞房状。花期7-9月;果期8-10月。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等地。生于低山阴坡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及沼泽地,海拔400-2000米。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紫菀
  • 拉丁学名:Aster tataricus L. f.
  • 别称:紫宛
  • 二名法:Aster tataricus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亚纲: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菊科 Compositae
  • 亚科:管状花亚科 Carduoideae
  • :紫菀族 Trib. Astereae
  • :紫菀属 Aster
  • :紫菀
  • 分布区域:我国东北,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等地
  • :紫菀组 Sect. Aster

形态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斜升。茎直立,高40-50厘米,粗壮,基部有纤维状枯叶残片且常有不定根,有棱及沟,被疏粗毛,有疏生的叶。基部叶在花期枯落,长圆状或椭圆状匙形,下半部渐狭成长柄,连柄长20-50厘米,宽3-13厘米,顶端尖或渐尖,边缘有具小尖头的圆齿或浅齿。下部叶匙状长圆形,常较小,下部渐狭或急狭成具宽翅的柄,渐尖,边缘除顶部外有密锯齿;中部叶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无柄,全缘或有浅齿,上部叶狭小;全部叶厚纸质,上面被短糙毛,下面被稍疏的但沿脉被较密的短粗毛;中脉粗壮,与5-10对侧. 脉在下面突起,网脉明显。头状花序多数,径2.5-4.5厘米,在茎和枝端排列成复伞房状;花序梗长,有线形苞叶。总苞半球形,长7-9毫米,径10-25毫米;总苞片3层,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顶端尖或圆形,外层长3-4毫米,宽1毫米,全部或上部草质,被密短毛,内层长达8毫米,宽达1.5毫米,边缘宽膜质且带紫红色,有草质中脉。舌状花约20余个;管部长3毫米,舌片蓝紫色,长15-17毫米,宽2.5-3.5毫米,有4至多脉;管状花长6-7毫米且稍有毛,裂片长1.5毫米;花柱附片披针形,长0.5毫米。瘦果倒卵状长圆形,紫褐色,长2.5-3毫米,两面各有1或少有3脉,上部被疏粗毛。冠毛污白色或带红色,长6毫米,有多数不等长的糙毛。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分布範围

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及南部、山西、河北、河南西部(卢氏)、陕西及甘肃南部(临洮、成县等)。生于低山阴坡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及沼泽地,海拔400-2000米。也分布于朝鲜、日本及苏联西伯利亚东部。

主要价值

此种另有一栽培类型 (var. petersianus Hort. ex Bailey) 原产地在我国,供观赏用。本种系紫菀正品,根药用主治慢性气管炎,止咳,化痰。

本种特点

此种曾被分为一些变种:1. 植株较小,叶较狭;总苞片较狭,顶端渐尖,外层草质,内层边缘狭膜质,稀顶端稍紫色;舌片浅蓝紫色 (var. minor Makino, var. nakaii Kitam.),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华北及西北等地;也产于朝鲜;有时头状花序径2.5厘米,舌片长仅1厘米,产于河北及甘肃;2. 植株较大,下部及基部叶宽大,被密糙毛;花序多分枝;总苞片长8-9毫米,顶端钝或圆形,紫色;舌片白色而较长 (var. robustus Nakai, ssp. decompositus Novopokr., in sched.),产于河北、山西等地。但这些变种之间有中间类型存在,不容易区别。3. 又据前人记载,另有一花期较早的类型,总苞片狭较而草质,舌片较宽大(长15-20毫米,宽3-4毫米),瘦果稍有毛 (var. vernalis Nakai),产于辽宁。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