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常庄镇

(2020-12-28 05:47:18) 百科
常庄镇

常庄镇

常庄镇地处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城郊南部,东临枣庄新城,南依微山湖,西与微山县、滕州市接壤,是建设中的薛城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60年建常庄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改镇。京沪铁路和104国道过境。总面积26.4平方公里,辖46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常住人口18631人(2017年)。2011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7.1亿元,同比增长18.75%;完成财政收入5500万元,同比增长19.7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亿元,同比增长17.9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90元,同比增加690元。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镇”、“全国农业普查先进集体”、“省级文明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市级发展民营经济先进镇”等荣誉称号。2012年常庄镇融入薛城城区,拟改为常庄街道或临山街道。

2019年7月,根据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薛城区常庄镇撤镇设街道办事处的请示》,山东省政府批覆同意撤销常庄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常庄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常庄镇政府驻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常庄镇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
  • 下辖地区:46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
  • 电话区号:0632
  • 邮政区码:277000
  • 地理位置:山东南部
  • 面积:26.4平方公里
  • 人口:18631人(2017年)
  • 方言:中原官话
  • 气候条件:暖温带季风气候
  • 火车站:枣庄西站
  • 车牌代码:鲁D
  • GDP:2700万元

下辖村庄

常庄镇辖常庄(原常庄乡党委政府驻地)、后大、单庄、前大、周庄、店子、石坝、杨庄、渐庄、彭楼、朱桥、六炉、两满、孟岭、姬庄、西麦、东麦、西小、东小、西姚山、东姚山、邵庄、何庄、种庄24个村委会。该镇矿藏是石英石。乡镇企业以玻璃、造纸、建筑、煤炭、运输和服务业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花生。古蹟有六炉店汉墓群。
原金河乡辖27个自然村西黄沟泉、东黄沟泉、四角楼、王开、泉头、小辛庄、东辛庄、种楼、西泥沟泉、东泥沟泉、薛庄、傅庄、黄龙山、宋庄、于庄、下于庄、潘庄、埠岭、刘庙、王庄、小山、大山、吴庄、大辛庄、前洛房、孟庄、水寨。
常庄

经济建设

2006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1.6亿元,同比增长30%;完成财政收入2700万元,同比增长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亿元,同比增长57.6%;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1亿元,同比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00元,同比增长10%。当今全镇民营经济业户达到700多家,其中民营企业达到60余家,年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的企业18家。上缴税金过千万元的企业2家,占全镇税收总额的30%。已形成了玻璃、板纸、特色食品、建材装饰批发等支柱产业群。
近些年来,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推进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入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战略,依託薛城经济开发区和城镇建设,大力招商引资,最佳化发展环境,为各类工业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创造宽鬆的政策和设施环境。重点从规範、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入手,加强协调与监管。成立了“个体私营经济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统计报表制度、例会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并定期召开全镇个体私营企业调度会,加大协调与监督力度。积极谋划发展民营企业的重大举措,在审批机制、企业保护、投资环境、资金支持等方面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城乡建设

立足打造鲁南城市新门户,全力建设12平方公里的城南生态新区。实施城中村改造,顺利完成4个村、4200套、120万平方米的和谐搬迁;开工建设安置小区120万平方米,回迁安置1017户;开发城市建设项目15项、150万平方米。借鉴新加坡先进城建经验,创新城市建管模式,高标準建设了邻里中心;藉助生态新区建设,统筹考虑楼宇经济、城市综合体等要素,高水平规划了珠江路金融商务区、绿洲一品嘉园等高端商业业态,繁荣了城市经济;高标準完成了奚仲市民健身广场、锦阳河景观带等市政工程, “六纵六横”12条道路已全部通车,城市空间不断扩展。

交通

常庄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是北辛文化的发祥地。区位优势独特,是中国南北水、陆、空交通的咽喉要道,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和即将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贯穿全境,毗邻京杭大运河、日照岚山港口、徐州观音机场、济南机场、104国道、临港物流中心,电信、邮政已与196个国家连通,形成了移动、数据、计算机网际网路、供水、供气、供热、供电、星级宾馆等基础设施配备齐全的格局。随着枣庄新城的迅猛发展,未来的常庄镇将集科工贸于一体,娱乐、商住、教育于一身,功能齐全、交通便捷、信息灵敏、容五州亲朋,云集四方商贾的开放城镇。

发展思路

常庄镇发展民营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发挥区位优势,以铁鹰建材装饰城为龙头,引资启动家俱批发城、药业物流中心建设,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引导民营企业调整结构、提升档次、加大投入、壮大规模,提高民营经济综合素质。扶持做强联兴玻璃、汇兴焊接等重点骨干企业,使全镇民营经济快速蓬勃发展。

招商引资

常庄镇立足本镇实际,适时调整招商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型,通过改造老企业,努力盘活存量土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既要引进项目又要保护耕地的原则,在老厂区改造、启动闲置土地上做文章,牢牢抓住招商引资不放鬆,依託镇内外资源,採取多形式,多渠道招商。由镇招商投资办对全镇闲置资产统一摸底登记,全面清理破产企业、迁址单位等厂房,排查闲置土地,整合零星用地,盘活闲置资产。针对刚刚引进的一处木材加工企业和一处化工企业需要用地的实际,镇党委政府把占地24亩、多年破产闲置的原金河砂轮厂、原金河针织厂,安排给东盛木业、创新化工两家企业。这两家企业已建成投产。既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又节约耕地24亩。

旅游

常庄地处北温带,湖泊、平原、丘陵兼有,水源充足,民俗淳朴,山川绵秀,常庄自然风光旖旎,人文古蹟荟萃,铁道游击队纪念园成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金河山公墓成为人民凭弔先烈之所,渊源流长的洛房泥塑民间艺术至今仍代代相传,何庄古槐历经千年,依然苍翠如滴,潘龙湖畔游人如织。常庄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红色旅游让人们永远铭记这支隶属于八路军一一五师苏鲁支队的英雄队伍,当年先烈们以薛城为中心,挥戈于百里铁道线上,出没于万倾微山湖畔,与日寇浴血奋战的动人事迹。薛城区与常庄镇投资2亿元,建成以铁道游击队纪念碑为主题,以纪念广场、甬道、八大景区、碑廊、纪念馆、金山墓为主要景观的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建起占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铁道游击队影视城,以原貌老洋街、客栈、民居、火车站、鸽子楼等景观,再现了当年铁道队劫军列、打洋行、扒火车、炸桥樑,打得鬼子魂飞胆丧的真实场面。中共中央、国务院把它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成为“鲁苏皖”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以“东进序曲,决战淮海”为主题的济南—济宁—枣庄—临沂—连云港红色旅游线,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示範基地。

生态建设

常庄镇在执意种“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精心谋取高质量的发展,竭力打造绿色GDP、绿色政绩。
用常庄镇党委书记孙卫锋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追求发展速度,更追求发展质量;追求今天的发展,更追求明天的发展。绝不能靠拼资源拼环境,盲目地追求发展速度。”常庄种“绿”有着深刻的思想基础。
怎样让农民持续稳定地增加收入?一直是常庄镇党委、政府思考和致力破解的一大难题。他们思来想去,感到别无选择,必须从夯实农业基础抓起。据该镇一位负责人介绍,自2003年以来,全镇先后筹集2000多万元资金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村村通工程,修建柏油路60多公里,沙石生产路100多公里,桥涵50多座。新建库、池、坝7座,整理土地1·5万亩,使80%的粮田变成旱涝保收的水浇田。
像如此不显山露水的造福百姓的基础工程,在常庄镇不胜枚举。诸如:65%的农民吃上了自来水;70%的村庄看上了有线电视;86%的农民加入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五保老人全部由镇政府集中供养……正是有了这种发展观,常庄镇才能坚持做到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金角”、“银边”的脸面工程、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而是脚踏实地去乾那些造福百姓长远利益的基础工程。

教育事业

枣庄市四十四中原址为常庄镇政府西侧,1999年建成投入使用,2009年左右为了当地建设需要,将学校卖地开发房地产,后在玻璃厂西侧重新建设四十四中学校,学校面积缩水一半以上。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