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性八仙花(学名:冠盖绣球,拉丁学名:Hydrangea anomala D. Don)为虎耳草科绣球属攀援藤本,长2-4米或更长;小枝粗壮,淡灰褐色,无毛,树皮薄而疏鬆,老后呈片状剥落。伞房状聚伞花序较大,结果时直径达30厘米,顶端弯拱,初时花序轴及分枝密被短柔毛。蒴果坛状,顶端截平;种子淡褐色,椭圆形或长圆形。花期5-6月,果期9-10月。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以及缅甸。生于山谷溪边或山腰石旁,密林或疏林中,海拔500-2900米。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冠盖绣球
- 拉丁学名:Hydrangea anomala D. Don
- 别称:蔓性八仙花,奇形绣球花,木枝挂苦藤,藤绣球
- 二名法:Hydrangea anomala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 目:蔷薇目 Rosales
- 亚目:虎耳草亚目 Saxifragineae
- 科: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 亚科:绣球花亚科 Hydrangeoideae
- 族:绣球花族 TRIB. Hydrangeeae
- 属:绣球属 Hydrangea
- 种:冠盖绣球
- 分布区域:我国大部分地区,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以及缅甸
形态特徵
攀援藤本,长2-4米或更长;小枝粗壮,淡灰褐色,无毛,树皮薄而疏鬆,老后呈片状剥落。叶纸质,椭圆形、长卵形或卵圆形,长6-17厘米,宽3-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近圆形或有时浅心形,边缘有密而小的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乾后呈黄褐色,两面无毛或有时于中脉、侧脉上被少许淡褐色短柔毛,下面脉腋间常具髯毛;侧脉6-8对,上面微凹或平坦,下面凸起,小脉密集,网状,下面凸起;叶柄长2-8厘米,无毛或被疏长柔毛。伞房状聚伞花序较大,结果时直径达30厘米,顶端弯拱,初时花序轴及分枝密被短柔毛,后其下部的毛逐渐脱落;不育花萼片4,阔倒卵形或近圆形,长和宽1-2.2厘米,边全缘或微波状或有时顶部具数个圆钝齿,初时略被微柔毛;孕性花多数,密集,萼筒钟状,长1-1.5毫米,基部略尖,无毛,萼齿阔卵形或三角形,长0.5-0.8毫米,先端钝;花瓣连合成一冠盖状花冠,顶端圆或有时略尖,花后整个冠盖立即脱落;雄蕊9-18枚,近等长,花葯小,近圆形;子房下位,花柱2,少有3,结果时长约1.5毫米,外反。蒴果坛状,不连花柱长3-4.5毫米,宽4-5.5毫米,顶端截平;种子淡褐色,椭圆形或长圆形,长0.7-1毫米,扁平,周边具薄翅。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谷溪边或山腰石旁,密林或疏林中,海拔500-2900米。
分布範围
产甘肃、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和西藏。印度北部、尼泊尔、锡金、不丹以及缅甸北部均有分布。
主要价值
本种的叶可入药,有清热抗疟作用。